⑴各種收盤價
在所有價格(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中,收盤價表現出多空雙方最終的爭奪結果,是雙方的勝負結局
⇒ 收盤價是大多數參與者制定下一交易日的交易計畫的基準參考價格。
◎月收盤價
適合用於對超長期趨勢(循環波)的判定
⇒ 月K線走勢圖研究循環波。
◎週收盤價
適合用於對中長期趨勢(基本波)的判定,據此作出戰略性選擇 ⇒ 週K線走勢圖研究基本波。
◎日收盤價
適合用於對短中期趨勢(日常波動、次級波)的判定,據此作出投資策略的選擇 ⇒ 日K線走勢圖研究次級波和日常波動。
從道氏理論來看,真正具有技術分析意義的是日線圖和週線圖。
⑵收盤價原則
1.在作趨勢分析時,需要選擇有休息特徵的價格作為收盤價。
2.多空勝負只以收盤價為依據,至於盤中上下波幅是有分析作用,但判斷趨勢一切都以收盤價作為原則。
3.在股市的K線走勢圖中,其突破/跌破的信號是以收盤價對前一個高峰或低谷的穿越為標誌,其餘價格即使穿越高、低點是無效的。
※技術分析人士習慣以突破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的3%當作突破的指標,但道氏和漢密爾頓把收盤價上任何的突破,哪怕是0.01的突破都當作有效標誌。
二、成交量驗證趨勢原則
⑴成交量的意義
1.買賣數量的關係:買進的數量=賣出的數量
市場成交的要素是在有一個買方的同時,必須有一個賣方才能完成交易。
2.成交量是推動價格波動的原動力
研究價格行為變化時,透過觀察成交量的變化,可以察覺市場變化後面的買賣雙方力量,並藉此來證實價格的波動趨勢或警告價格波動的不可靠性。
3.成交量代表股市內的人氣,反映散戶心理變化的量值
股價走勢的最大特點就是成交量往往跟隨股價的變化而不停地變化,成交量應該能夠確認指數的漲跌。
4.成交量與個別股票價格的關係
有人說任何指標都會有假的,但成交量是不會說謊的。事實上,法人主力可以透過對敲來作量造假,但卻無法使成交量在他的控制中萎縮 ⇒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萎縮的成交量更加真實。
基本上,參與者愈認同股價,交易就愈清淡,成交量就愈小;參與者對股價的看法愈分歧,買賣交易就愈活躍,成交量就愈大 ⇒ 在趨勢穩定期,成交量並不一定隨著價格的上漲而增加
⇒ 成交量對趨勢的驗證主要是運用在趨勢的不穩定期。
⑵成交量驗證趨勢原則
1.成交量驗證趨勢的意義
成交量是推動價格波動的原動力,成交量的大小可以用來評估價格波動的強度和緊迫性。通常突破盤整區的大成交量發生在突破走勢的開始,而非常大的成交量之後則預示發生一個較長的走勢。
因此,成交量驗證趨勢的意義在於對趨勢轉捩點的驗證和重要位置突破的證明,而不能機械式的認為價格長期上漲時,成交量也一定隨之增加。∵只有在轉捩點和重要位置才會吸引眾多參與者的注意,並且把握機會入市或出市,∴成交量應該當作趨勢變化的驗證。
2.量是價的先行指標
◎價隨量走:成交量的增長方向=基本波方向
利用成交量預測價格的走勢,其實是價格的變化=市場中買賣力量的變化 ⇒ 價隨量走=上升走勢:價漲量增、價跌量縮;下降走勢:價跌量增、價漲量縮
⇒ 較高的成交量會與基本波方向一致;較低的成交量反映在調整中 ⇒ 成交量在牛市會遵循「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的規律。
◎高成交量可能是一個即將反轉的信號
上升趨勢中購買力減退和下降趨勢中拋售力量的減弱,都能夠預先反映到成交量的變化上。一個高成交量的交易日可能是一個即將反轉的訊號,或者是一個調整行情即將開始。成交量達到頂峰的時間平均比指數達到頂峰的時間要提早5.6個月。
◎牛市結束期間:交易量高度活躍但很快下降、牛市開始期間:交易相對冷清。
3.理想的價量關係
◎上升趨勢:價漲量增、價跌量縮
當下降浪時成交量萎縮,上升浪時成交量活躍,這說明市場處於超賣狀態。精明的投資者開始在低檔持續買進,市場逐漸興起對於未來的希望與預期。
在超賣行情中,每當股價上漲創出一個新高價,成交量都會大於前一個高點的成交量,且每一個高點出現之後回落的低點,成交量也會大於前一個低點的成交量
⇒ 趨勢持續,無反轉跡象 ⇒ 後市看漲。
圖 理想的上升趨勢示意圖
◎下降趨勢:價跌量增、價漲量縮
當上升浪時成交量萎縮,下降浪時成交量活躍,這說明市場處於超買狀態。掌握明確資訊的人已經離開市場,價格主要是受到感覺、希望與預期的驅動,並非根據經濟判斷與價值考慮。
在超買行情中,當價格從最高點開始下跌,隨著成交量的增加,價格開始下跌,並隨著成交量的萎縮,下跌速度也愈來愈慢。隨著股價的下跌,每一個低點出現之後反彈的高點,成交量會小於前一個高點的成交量⇒ 趨勢持續,無反轉跡象
⇒ 後市看跌。
圖 理想的下降趨勢示意圖
4.牛市的成交量>熊市的成交量
漢密爾頓指出:「牛市的成交量通常總是大於熊市的成交量,隨著成交量的擴張而價格也上漲,隨著成交量的減少而價格也下跌。」
5.成交量與基本波的關係
◎牛市開始期間的交易相對冷清→牛市行進過程中,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牛市結束期間會出現成交量高度活躍,但很快出現超買的行情。
◎熊市開始期間的交易相對活躍→熊市行進過程中,價跌量增、價漲量縮→熊市結束期間會出現成交量縮小,但很快出現超賣的行情。
透過價量關係的評估對基本波進行辨識,可以協助判斷基本波是否即將反轉。但成交量通常只當作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是主要的預測方法
⇒ 股價的重要性>成交量的重要性,成交量只是提供一些相關資訊,有助於解決一些令人困擾的市場行為
⇒ 只有認真觀察價格波動,同時又掌握成交量的變動,才算是全面而正確的分析方法。
⑶用成交量驗證趨勢的方法
◎在牛市中,成交量增加則指數仍會再漲。
◎成交量如果不增加則指數上漲有限。
◎成交量創新高,指數也要創新高。
◎在熊市中,成交量增加則指數仍會再跌。
◎在熊市中,成交量減少,跌幅減緩。若股市已跌一段期間,成交量卻極低,這時股市可能已經跌到跌無可跌的地步,代表可能暫時見底或已經見底。
◎成交量創新低,指數也創新低,股市見底。
三、相互驗證原則
⑴相互驗證的意義
道氏理論的致命弱點是無法準確預測趨勢的延續,為了克服這個弱點,需要兩種指數相互驗證來確定趨勢是否已經結束。因此,相互驗證的意義在於:一個指數與另一個指數如果無法相互驗證,就不能證明趨勢是否還會繼續,甚至意味著趨勢可能發生反轉
⇒ 提示股市參與者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彼此聯繫的,思考問題的視角一定要全面而完整,絕對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⑵相互驗證原則
對於兩個有較強相關性的商品或指數(相關係數ρ>70%),當它們之間的走勢一致的時候,其中一個商品或指數的走勢可以得到另一個商品或指數的驗證 ⇒ 相互驗證則預示趨勢繼續、或確定反轉;當它們之間的走勢背離無法相互驗證的時候 ⇒ 相互背離則預示風險的來臨,趨勢即將反轉。
相互驗證原則揭示出的實質問題是,任何國家的國民經濟生產(由道瓊工業指數所代表)和流通(由道瓊運輸指數所代表)兩個部分,均表現出轉好的健康態勢時,其經濟狀況才是健康的,其股市也才是有活力的。因此,要驗證牛市的到來或繼續,道瓊工業指數和道瓊運輸指數都必須連袂漲過各自的前一輪次級波的峰值。如果只有一個指數突破前一個峰值,那就不能確定牛市是否到來或繼續
⇒ 在實戰操作上,相互驗證是指把各種技術信號或指標加以比較,進而保證它們中的大部分相互驗證指向共同方向。
⑶兩種指數相互驗證的方法
圖 兩種指數相互驗證的方法
如上圖的左圖(牛市→熊市),工業指數在A點發出熊市信號,但唯有運輸指數在B點加以確認之後,才代表真正的熊市;同理,右圖(熊市→牛市),工業指數在A點發出牛市信號,但運輸指數卻還在創新低,唯有運輸指數在B點突破前一個高點時,才能確認新的牛市開始。
⑷相互驗證的相關應用
1.基本面與技術面的驗證
基本面分析是研究市場行為的因素,技術面分析是研究市場行為發展變化的規律,兩者是以不同面向去研究同一個問題。因此,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相互驗證結果必須保持一致。
2.個股與股票指數之間的相互驗證
個股與股票指數的相互驗證是透過比較個股與股票指數之間的強弱關係,看出哪些股票是屬於強勢股、或弱勢股。換言之,把股票指數做為趨勢一致的參考指標。若股價走勢比股票指數更為強勢的個股則為強勢股;若股價走勢比股票指數較為弱勢的個股則是弱勢股
⇒ 在進行股票交易時,應該作多強勢股、作空弱勢股。
強勢股的特點是,在股票指數往往還是熊市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上漲。因此,積極型投資者會找尋這些強勢股趨勢反轉的早期訊號,若能提早進場買進,隨著趨勢的發展,就能獲豐厚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創新高的時候買進強勢股,你必須等待回檔修正時再買進,∵它們迅速回升的機會較高。
3.龍頭股是否帶動其他股票的驗證
市場總是或多或少地處於被操縱狀態。推動股市上漲的大戶不會購買所有的股票,而只是透過正當途徑或者以操縱手段買進二、三種龍頭股,然後靜觀其他股票受到的影響。
如果市場人氣高漲,人們立即開始購買其他股票
⇒ 預示龍頭股將會繼續上漲,整個市場將緊隨其後;如果龍頭股的上漲並未帶動其他股票的上漲
⇒ 顯示散戶不願意買進,推動股價上漲的努力通常也將停止。
4.成交量對趨勢變化的微觀驗證
請參考上述的「⑵成交量驗證趨勢原則」。
5.技術指標之間的相互驗證
技術指標相互驗證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在股價創新高或新低後,指標也隨之創下新高或新低,則可以驗證趨勢的確認訊號。但指標之間的相互驗證經常容易出錯,在長期趨勢最終反轉前可能會出現2~3次,甚至更多次的背離,∴參與者應再透過股價變化來確認指標之間的相互驗證。
6.自製相關性指數的相互驗證
參與者可以分別對各行業、高價藍籌股、中價實力股、低價績差股等各個板塊分別編製股票指數,以便於多層次、全方位地進行相互驗證。
整體來說,在牛市中,大型藍籌股的上漲幅度會比較多,低價股要等到牛市第三期以後,才會全面上漲;在熊市中,藍籌股的跌幅較小,低價股、小型股跌幅較多。因此,在實戰操作上,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發掘強勢股上,並且把資金集中在這些強勢股。並觀察低價股的表現,一旦小型低價股出現反轉訊號,表示熊市來臨,可立即放空高價股。
7.正向次級波與各類股之間強弱輪動的驗證
在一輪波牛市中,並非所有類股的股票都同時上漲,而是在每一波行情之後,前期漲幅較大的類股在修正調整之後,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就變小了。∵對這些股票進行投資的機構,不太可能在下一波行情中還繼續操作這些股票,而是希望操作上一波行情中漲幅不大,或者沒有上漲的類股,甚至是前期有一定幅度下跌的類股。
∴在牛市中,每一正向次級波之後,下次再度上漲的主流股將轉為另一批股票。因此,需要橫向比較每一正向次級波對各類股強弱輪動的影響
⇒ 透過觀察正向次級波與各類股指數強弱輪動之間的關係,可以分析牛市正處於哪個時期。同理,熊市也是類似的情況。
※關於正向次級波與各類股之間強弱輪動的驗證,可再參考:
◎「交易系統1-7 牛市的特性」的「四、不同股票在牛市不同時期中的表現」。
◎「交易系統1-8 熊市的特性」的「五、不同股票在熊市不同時期中的表現」。
8.現貨指數和期貨指數的相互驗證
期貨具有「避險」、「套利」和「價格發現」等功能。其中,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是指市場透過買賣行為確定資產合理價格的過程。在期貨市場中,交易者基於對未來市場走勢的預期進行交易。因此,期貨指數通常能夠提前反映現貨指數漲跌變化的看法,提供有價值的價格訊號。亦即,期貨指數的正價差或逆價差必須得到現貨指數的跟隨驗證。
9.幾個技術分析方法的相互驗證
◎在對市場進行技術分析時,各種形態的「頸線」突破也需要進行相互驗證才值得信賴。當兩個指數都出現形態的突破時,形態的形成和突破才算得到了相互驗證。
◎趨勢線、移動平均線等對趨勢發展情況的指引也要進行相互驗證。
◎其他許多分析工具都可以依據相互驗證原則進行驗證。
⑸相互驗證原則的操作啟示
⒈當道瓊與運輸指數同時處於上升趨勢,則可確定整個市場處於牛市中;反之,同時處於下降趨勢時,則整個市場處於熊市中。若兩個指數不能夠相互驗證則趨勢不確定。
⒉相互背離預示著風險的來臨,不是投資機會的來臨。
⒊相互驗證原則適用於基本波、次級波,但不適用於日常波動。
⒋相互驗證原則提醒我們,看問題要全面,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以免因片面而導致失誤。
⒌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相互驗證的結果必須保持一致。
⒍龍頭股是否帶動其他股票的驗證。
⒎波段主流股與大盤正向次級波的同步驗證,並且透過觀察正向次級波與各波段主流股強弱輪動之間的關係,分析牛熊市正處於哪個時期。
⒏相互驗證原則亦可適用於技術指標之間的相互驗證。
⒐透過比較個股與股票指數之間的強弱關係,選擇強弱勢股。
⒑當趨勢持續時,持股續抱至反轉訊號明確出現為止。
⒒當趨勢確定持續/反轉時,再進場交易。機會是站在更有耐心的投資者這邊,有足夠把握再採取行動。
⒓想要長期穩定獲利,降低風險的重要性絕對遠大於報酬。
※參考資料
股雲:「道氏理論 17 收盤價原則」
股雲:「道氏理論 16 成交量驗證趨勢原則」
股雲:「道氏理論 15 相互驗證原則」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