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我只押成長股」重點整理

我只投資「價格合理的成長股」

 

投資成長股就像打棒球,每次你拿到球棒,你都會希望能打出滿貫全壘打。只要你打擊次數夠多,就能打出幾支飛越圍牆的全壘打。「注定的贏家」常會令人失望,有些看似前途黯淡的公司反而會轉變成明日之星 你永遠不知道哪支股票能越過球場外野的圍牆。

只要公司夠好,就算股價已經在上漲了,未來仍有很多空間能繼續升值。若你不長期持有的話,你就不可能賺進五倍、十倍或二十倍的報酬。

 

一、投資成長股,要承受一定風險才能獲高報酬

所謂「成長股」是具有良好價值,且營收正在成長中的小型公司。歷史告訴我們,現在炙手可熱的股票,通常會在五年內變為冷門股

基金經理人會遇到的問題,和獅子國裡的斑馬會遇到的問題很像:①擁有明確但往往難以達到的目標。基金經理人的目標是超越市場平均績效,斑馬的目標是新鮮的草、②不喜歡風險。基金經理人可能被開除,斑馬有可能被獅子吃掉、③常常群聚移動。這些群聚在一起的生物,擁有相似的外表和相似的思考方式。

如果你是群聚裡的一隻斑馬,你要做出的關鍵決定就是--你要站在群聚中的哪個位置。如果你覺得環境很安全,那麼群聚外圍的草最新鮮(=買進成長型小公司)就是最好的位置;如果覺得環境不安全,可能有獅子的時候,群落中央被吃過或踐踏過的草(=買進熱門股、或指數型基金),或許吃得比較差,但能保住性命 多數基金經理人都選擇聚集在群落的中央,以致投資組合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報酬率自然也都聚集在平均值附近。

若市場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股票價格過高的話,在股價修正的過程中,所有人都會損失慘重 投資不必追逐潮流,與其追逐群落,不如等到群落再次回到我們身邊 免趕流行的投資。

在股票市場中,投資人一次又一次的因為喜歡和不喜歡做出過度的行為。∴無論在什麼時間點,一旦你發現某個重要階層的投資人,特別蔑視某個類型的股票,同時你又知道這些股票具有基礎價值的話,你就大致能確定,那些痛恨這種類型股票的人,會在未來的某天轉而熱愛它們。

投資成長股,要承受一定風險才能獲高報酬。多數基金經理人都是聰明謹慎的人,在這個可以即時通訊的時代,當所有人都在相差幾秒的時間內聽到同一個新消息時,我們腦袋會在突然之間做出的反應,就像是感知到獅群正在偷偷靠近斑馬群落一樣。咻!我們全都在一瞬間跑光了。∴我們真的必須感謝群落心理的存在,若沒有這些過度反應的人把好股票拋上交易桌的話,我們想要賺錢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從長期投資的觀點來看,買進沒人想要的股票並賣出最受歡迎的股票,確實是正確的決定。站在群落中央採取謹慎策略,當然會使你覺得自在得多,但如果你想要在群落中脫穎而出,你就必須暴露在風險之中,站在群落的外圍。

 

二、成長股選股5原則

我的投資哲學是,我想要投資的是擁有穩固三腳架的公司,這些公司必須有證據能證明它們具有①盈餘成長潛力、②財務實力、③基礎價值

 

⑴營收正處於成長階段

觀察公司的營收是否有成長空間。但不會買進營收成長預估值是25%30%的「超級成長型」股票,原因在於這種預估很少會成真,公司不可能一直維持這樣的成長率。

一間公司必須要有傑出的產品、能夠銷售該產品且不斷擴大的市場、高效率的製造與行銷這些產品的能力,才能成長。

 

⑵占據重要的利基

能夠保證公司持續成長與獲得高純益率的,是市場上的特殊利基,如此一來,便不需要靠削價競爭贏過對手。這些公司應該要盡可能的在這個利基上占據最大優勢。在邊緣(冷門)產業中排名第一的公司,遠比在主流產業中排名第三的公司更值得投資。

∴尋找的小公司必須在產業中占據重要位置或獨特的獲利基礎,能為自己創造出特殊的利基,表現得比其他競爭者更好,或者它擁有特別的性質必須讓我相信這間公司能成功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想投資的是那種事事跟風、在產業中排名第五或第六的公司,這種公司的純益率鮮少會超過行業中的領頭公司。

 

⑶具有穩固的財務狀況

所謂穩固的財務狀況指的是低債務、足夠的流動資金、穩健的會計狀況,這些特質使公司能持續成長。穩固的財務狀況通常是已經成立一段時間,且發展得相對不錯的公司才會有得優秀特質。這就是為什麼不要投資徹底改造、新創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公司。

避免投資位處邊緣且資金短缺的公司,即使公司有多驚人的潛力都一樣,因此也就排除了新創公司和剛經歷徹底改造的公司 小公司的營運資金很容易捉襟見肘,∴穩固的資產負債表是穩定成長的重要基礎

如果你只靠著公司的績效數字,來判斷管理優秀與否,接著又因為這種「優秀的管理」而買進更多股票的話,你就犯下橋牌玩家稱作「重複計算花牌」的錯誤了。評斷管理能力是一項困難的挑戰,對散戶而言,年報能讓你稍微了解董事長與決策者的個性與願景,但請謹記,最重要的其實是公司不想要你在報告中讀到的事物

 

⑷不是新創公司

小規模是好事,但太過微小的規模卻不好。對於規模最小的那些公司來說,營運公司就像是在接受合唱團的面試演奏,只要出現一個錯誤,你就出局了 新創公司的財務基礎不穩,不適合投資

 

⑸股價低於公司的潛在價值

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股票之間有很大的差異。用便宜的價格買進成長中的優秀公司並長期持有,但不要支付過多金額。

衡量股價是否便宜的方法有①觀察股價和公司重置成本之間的關係,重置成本指的是要花多少錢,才能重新複製出這間公司所有的資產、②聚焦公司的盈餘成長前景。

資產價值和帳面價值不同。在計算資產價值時,我們必須把所有事物都納入考量,包括長期負債與短期負債,還有品牌與專利等無形資產。資產價值比較能反映出公司的真正私有市場價值,也就是潛在收購者願意為了這間公司支付的價格,在投資時,請選擇你願意用現在的價格買下所有資產的公司。

 

總結來說,適合投資的是成熟且優秀的小公司,這些公司應該要擁有穩固的財務狀況、具有創業精神的主管,以及容易理解的業務內容。不過,無論你在投資時多麼精挑細選,還是免不了會遇到問題。∴如果你投資的是小公司的話,應該要擁有至少十多支股票,如此一來才能有幾個贏家幫你彌補幾個輸家帶來的虧損。

除此之外,小公司往往流動性不足,交易困難。如果你必須在市場衰退期賣出流動性不足的股票,那麼你就會像《賓漢》(Ben-Hur)中的划船奴隸一樣,∵被鏈在座位上,船隻下沉時就只能跟著沉沒。∴解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就是長期投資,如果一切發展如你預期的話,將會有更多分析師和投資人對公司感到興趣,屆時就不需要再擔心賣不出股票的問題了。

 

三、成長股的7項優勢…投資成長股,我選「小公司」

⑴可直接接觸所有權人,深入調查公司狀況

在大公司的談話對象是高階主管;在小公司的談話對象是公司的所有權人。高階主管或許擅長處理公司遇到的問題,但真正有能力冒著風險構思與創造出好構想,並使他自己與投資人都能賺到錢的,畢竟還是公司的所有權人。

 

⑵企業主更具野心,能替自己和投資人獲利

小公司企業主的持股比例很高,工作起來不分晝夜,一心只想實踐自己的願景,使得他們的個人利益和外部股東的利益同步。

 

⑶經營的事業相對單純,較易理解

小公司底下只有經營一、兩種事業,你可以理解公司的狀況;大公司擁有多個部門與多種生產線,複雜到無論你花了多少時間,都難以徹底掌握公司狀況。

 

⑷經過研究,成長股投資組合的獲利較高

根據伊伯森顧問公司(Ibbotson Associates)對1925年到1997年的股票報酬率分析數據,大公司的年平均報酬率是11%,小公司則是12.7%。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在經過魔法般的複利計算後,將會帶來更巨大的差異。

 

⑸遭遇改變時,較具靈活與彈性去適應改變

生態改變能為理解生態的人創造出絕佳的好機會。小公司的主管通常能在遇到改變時,做出較適當的反應,具有採取行動所需的主動精神;大公司則必須經過許多層的主管才能做出決策,採取行動的速度較慢。

公司獲得連續20年的驚人成長有可能是一種警訊,∵20年來的環境改變,很可能已經使得那間公司無法繼續靠著20年前的方法繼續成功下去。小飛象之所以能飛,正是因為牠還小。以空氣力學來看,成年大象絕對不適合飛翔。

 

⑹營收/EPS的成長幅度更大

小公司顯然能夠跑得比成熟公司更快。大公司在今年的營收不可能比去年增長兩倍,但小型軟體公司的熱門心程式銷售量則有可能增加兩倍以上。

 

⑺成長股較多,不易受關注,成長潛力尚未被發現。

大公司有數不清的分析師在調查研究,因此你不太可能會發現什麼其他人不知道的事。與其調查大公司,倒不如把精力花在丟幾個飛鏢到績優股名單上。小公司則比較不會受到分析師的關注,∴你在調查研究小公司時,確實有可能會發現一些其他人不知道的事。

 

四、成長股的買進時機

股價上漲的方式有①成長:營收、EPS和帳面價值成長時,股價通常也會跟著上漲、②併購:大公司可能會用低於市價的金額收購小公司、③股票回購:如果股價遠低於經濟價值的話,公司可能實施庫藏股,大量買回自己的股份、④重估價:隨著公司的成長與蓬勃發展,若吸引到投資機構的興趣,公司的本益比便會上升。

最好的買進策略是「買進後長期持有」。∴成長股的買進時機有:

 

◎找出各種影響趨勢的主題。例如,政治、經濟、社會或科技等因素。

◎出現可能影響股價的好消息。例如,併購、核可新藥物、完成研究發展計畫或簽下大型合約。

◎股價低於公司潛在價值時。

 

五、成長股的賣出時機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證實了「風險越高報酬越高」的理論。平均來說,大公司的年報酬率是10.5%,小公司則是12.5%。就算是依照小公司的高風險做了數值調整後,小公司的報酬率依然較高。

如果你從來沒有做過錯誤判斷的話,你的投資就是錯的:你冒的險不夠高,你永遠也無法闖出真正的傑出成績。唯有在投資時做出容易引起爭論的決定,你才能獲得最好的結果--你必須遠離群落。

研究顯示,我們可以拿股市來當作經濟走向的可靠領先指標,但用經濟來預測股市則一點幫助也沒有

牛市就像是一位不斷用溫柔聲調哄騙投資人的美麗女巫。不過,牛市也同樣可以在轉眼間變成一頭可怕的野獸。你要如何在真實世界中擊敗股市的女巫呢?一旦你注意到自己被下了咒語,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逃跑,並把所有股票出清。但市場擇時是沒有用的,雖然股市可能確實已經「價格過高」了,但這種狀況仍有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好幾年。唯一能抵禦各種市場震盪的方法,就是用長期投資人的心態思考。只要你用專注、耐心且冷靜的雙眼注視野獸,你就會在最後獲得獎賞。

多數會成長的事物都有一個極限,樹木再高也不會長到天上,成長不會永遠持續,成長股不會固定不變。∴成長股的賣出時機有:

 

◎趨勢或主題已經眾所皆知,吸引許多投機者投入時。

◎投資的理由改變或不存在了。

◎股價上漲已經沒有更高的報酬率了。

◎檢查公司的債務與庫存,發現財務狀況不佳時。

 

六、成長股和價值股的比較

 

成長股

價值股

本益比

買進的股價

較高

較低

投資目標

公司未來成長

股價>公司價值

進場時機

遇到好消息買進

遇到壞消息買進

獲利

一次性、高額

持續、穩定

 

成長型投資人會希望公司的營收成長速度,至少是多數公司的兩倍--每年15%很不錯,20%會更好。如果營收成長速度連續好幾年都高於多數公司的話,你就會對這間公司懷抱熱忱,不會介意為此支付溢價。溢價的多寡取決於公司的前景有多光明。

價值型投資人痛恨高本益比,用吝嗇的方式投資,總是在尋找其他投資人不想要、但實際價值在他看來高得多的股票。價值型投資人熱衷的事,是在他認為的股價與市場上的實際股價之間找到「價值差距」。

市場會對新事物做出過度反應,無論新事物是好是壞都一樣。成長型投資人會在出現好消息時買進股票,例如,核可新藥物、或簽下大型合約;在壞消息時賣出,例如,關鍵主管離職、或意料之外的營收下滑。由於市場傾向對壞消息做出過度反應,創造出價值差距,∴這些事件將會引起價值型投資人的慾望。

成長型投資人擁有賭徒精神,追求的是全壘打,夢想投資能翻五到十倍。運作順利的成長型股票--也就是年營收成長率能連續五年>15%的股票--能使你的錢增長至兩倍以上,你將會因此認為自己是個金融巫師,感到無比興奮。但只要公司的預期營收下滑了1分錢,就有可能從高本益比變成普通本益比,讓你慘賠。

價值型投資人比較像是會計師,追求的是一壘安打,希望自己的錢能在兩、三年內增長成兩倍。學術研究指出,長期來看,價值型投資人所獲得的報酬會勝過成長型投資人。

若你的投資習慣沒有配合你的個性,你就不會感到快樂。不快樂的投資人=不成功的投資人 投資人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但無論投資人傾向哪種投資方式,都無法保證一定能賺到錢。

 

七、提高成長股投資勝率的要點

◎建立並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

股票投資最重要的問題是,投資人必須詢問自己:「我對風險的態度為何?」因此,你最先該做的事是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你想要擁有成功的投資事業,那麼你最好要選擇你能夠長久相處的投資風格。

優秀的投資人會擁有願景,並堅持要實踐它。成功的投資人擁有一套哲學、一套策略、一套價值觀、一套準則,會依此決定他們想要買進哪些股票,並堅持他們的理論。

如果你能發展一套適合自己的策略,你就能聚焦在一個你能管理的宇宙上。你能靠著這套策略在時機艱困時懷抱信心、幫助你做出最困難的決定:何時該賣出、避免做出不成熟的愚蠢舉動。

◎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從那些類別中,尋找幾支有吸引力的股票

股票投資的基本原則:釐清你知道什麼事,你不知道什麼事。你越是遠離你了解的股票,你就越是遠離投資並接近賭博。

◎找到能維持四年或更久的趨勢,長期持有

選股採用「由上而下」的策略,在市場中找出能在未來數年間,有優秀表現的幾個主題,藉此將分析過程精簡成只要在特定類別中。接著,再尋找少數幾支能夠反映這些主題的股票。

找出廣泛的趨勢和主題,是一項讓人心滿意足的智力遊戲。不過,問題是你要能夠找出從這些主題獲利的最佳公司。換言之,你不但必須了解這些公司的產品、地位、財務狀況和管理方式,還必須決定這些公司的股價是否公平地反映出它們的價值與觀點。

我聚焦的領域都是會因為強大的經濟趨勢、社會趨勢或科技趨勢而獲益的領域。除此之外,我想找的是至少能維持四年或更久的趨勢,如此一來,才能看得比下一次經濟週期,或分析師對明年營收預測還要更遠。另外,也避開效率市場假說的股價已經反映下一季與下一年的營收和前景。

由於有太多專業投資人都在關注未來12年的公司發展,以致我們已經越來越難找到股價低估的股票。因此你幾乎不太可能以12年的為投資期限,獲得持續的優異表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①買進多數機構都還沒有興趣的小型股。亦即,如果你不去尋找擁有新觀點的公司的話,你是不可能找到股價<真正價值的股票或/且②把目光放得比下一季和下一年更遠,尋找極長期的趨勢。

◎投資能從新科技獲利的公司,而不是擁有新科技的公司。

例如,電腦革新了金融產業、保險產業和物流產業。電腦創造出了信用卡產業和各式各樣需要資料庫和數據處理的新產業 聚焦在應用的產業,才是獲利機會

◎在熊市時,可用最低廉的價格買進最好的股票。

 

八、掌握價值股投資績效的3步驟

⑴衡量公司價值,確認實際價值高於股價,「價值差距」確實存在

常見的價值衡量方式有①股價淨值比(price to book value)、②股價現金流量比(price to cash flowe)、③私有市場價值(private market value),也就是若公司明天就要賣掉的話,大約能賣多少錢。

 

⑵當股價高於公司價值,便可執行退場策略

常見的退場策略包括①公司被併購、②賣掉虧損的部門後,盈餘上漲、③其他投資人發現這其實是間優秀的公司,使公司市值成長數倍。

 

⑶買進股票,等待「價值差距」消失

成長型投資人思考的是公司在五年後會是什麼樣子。對成長股投資人來說,公司的資產價值並非沒有意義,不過對他們來說,公司的重要資產是不會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品牌形象」、「管理技巧」、「專利」或「自然獨占」。

價值股投資的基礎是靜態分析,關注的是當下的價值。價值型投資人可能會穿上一件寫著「我們不為未來買單」的上衣。∴曾經廣受歡迎的股票排名越是下滑,價值型投資人可能就對它們越感興趣。

 

九、投資小提示

複利能帶來財富

愈早開始,複利帶來的價值就愈高。

均值回歸必定會發生

企業的成長率終究會回歸到長期平均值。研究指出,股市的長期報酬率會落在9%10%之間,其中約有6%公司資產淨值的成長,3%4%則是支付給股東的股息。若股市的上漲曾一度超過每年6%,依照回歸平均值的定律,上漲的速度必定會回到長期報酬率的6%

可用「附帶的選擇權」來判斷股票的價值

我指的不是期交所交易的選擇權,例如,一間石油公司有兩種價值為①能夠產生現金流的現有財產價值、②預期公司有可能找到重要新油田時持有的買進買權價值 公司的理論價值=現有財產價值+買進買權價值。

許多金融商品都只是龐式騙局

在龐式騙局中,詐騙者會從新的傻瓜那裡獲取資金,再把資金分配給較早貢獻資金的那些傻瓜,隨著參加騙局的人數增加,若再也找不到足夠的新受騙者之後,騙局就會無法維持運行而徹底分崩離析。例如,①政府與社會安全保險系統就是採取這樣的模式、②甚至整個股市都是龐式騙局,只要有新的傻瓜投入股市,股票就可以繼續以高於基礎價值的價格出售。

避免過度投資

例如,鬱金香、網路的狂熱一開始必定都是好主意,否則不會廣受歡迎,隨著風靡的時間越來越長,買進股票的人變成了那些不太了解當下狀況的人,他們投資的不是公司,而是趨勢,於是這個好主意變成了投機的瘋狂行為。

運用常識,保持耐心

保持獨立思想與健康的懷疑態度,無論你多麼喜歡一間公司,投資金額都不該超過公司價值太多。尋找你想擁有的股票,而不是想交易的股票。投資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只要願意學習常識並把持耐心,就能成為成功的投資人。

 

※參考資料:

「我只押成長股」A Zebra in Lion Country,作者:拉爾夫萬格(Ralph Wanger),出版者:樂金文化,2022127日初版一刷。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