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交易系統1-8 熊市的特性


一、熊市是一股永遠向下的力量

"Bear Markets"代表熊市,象徵沉重的負擔、巨大的壓力 道氏用「」這種動物具體化地形容下降趨勢中股市參與者的心態和行為。

在股市中,"Bear"的意思是「賣空者,作空頭者,及拋售股票或期貨,希望造成價格下跌的人。」

◎熊在進攻的時候,不斷用熊掌向下撲,這個動作的意義在於向下的力量總是比向上的力量大。儘管有向上的動作,但那是為再次向下抓所獲取空間。

熊市就是下跌的力量總是大於上漲的力量,並伴隨有向上動作的波動序列。

 

二、熊市的特性

⑴熊市的定義

熊市是由低點高點不斷下滑的一系列價格走勢構成 下降趨勢

◎道瓊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在一段期間跌幅都≦-16%。(下跌16%剛好能與上漲19%互補 116%×119%)≒1)。

 

⑵熊市的形成

如果牛市的逆向次級波在達到正常的低點之後略有上漲,卻沒有突破前一正向次級波的最高點,然後又下跌超過前波的最低點 道氏確認日

 

※雲解:新形成的熊市時間長度通常是前一輪牛市時間長度的0.6181之間。

 

⑶跌幅與時間

◎平均跌幅-34%、平均持續17.6個月、領先經濟衰退9.6個月。

◎當道瓊工業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代表的股票下跌達16%的門檻後(=符合熊市定義),平均來說,股市在接下來的四到六個月會再跌12%

75%熊市跌幅介於20.4%47.1%之間。

75%的熊市期間介於0.8年~2.8年之間。

 

⑷波動方式

熊市的波動方式

圖 熊市的波動方式

 

◎在熊市的跌勢中會出現次級的上漲波動(=逆向次級波),這種回升的次級波動稱為「反彈」。反彈不會收復所有的跌幅,反彈幅度通常是前期正向次級波的1/32/3,通常是1/2。然後再下跌的低點會比上一次的低點低,高點也會比上一次高點低,這樣過程會不斷延續,直到新的趨勢出現為止。

◎逆向次級波的漲勢通常較先前與隨後的正向次級波更為劇烈(反彈≒1/32/3 誘發貪婪心理隱蔽基本波

◎熊市開始時,隨後通常會以偏低的成交量「試探」前一個牛市的高點,接著出現大量急跌的走勢。所謂「試探」是指價格接近而絕對不會穿越前一個高點。「試探」期間,成交量偏低,顯示信心減退,很容易演變為「不再期待股票可以維持過度高漲的價格」。

◎經過一段相當長的下跌之後,突然會出現急速上漲的次級反轉,接著便形成狹幅盤整而成交量縮小的走勢,但最後仍將下跌至新的低點。

◎熊市的中期反彈,通常都呈現倒「V」形,其中低價的股票成交量偏高,高價的股票成交量偏低。

 

⑸股價指數是先行指標

在熊市三階段,經濟數據、股市分析與評論、投資大眾這三者,對未來前景的看法有相當的一致性,皆延後於股市的發展 技術分析第一大定律

 

三、格雷厄姆認為股市暴跌的原因

主力和投資法人對股票的操縱營業員每天總是加油添醋地告訴客戶哪支股票開始變動,以及一些令人興奮的股票訊息 內線消息和利多消息充斥整個市場 擦鞋童理論

銀行貸款購買股票的政策(≒借錢買股票)。由於融資是由股票市價來支撐的,當股市暴跌時,一切就崩盤了 觀察指標:融資餘額

過度樂觀。憧憬著一個持續增長與繁榮的時代,股價可以漲上天,沒有考慮數學期望(=股票價值)。在這種不理智的狀態下,投資與投機的界限也就模糊了 本夢比

 

雲解幾乎所有股票都處於嚴重高估狀態。

 

四、熊市的三個時期

熊市的三個時期

表 熊市的三個時期

 

⑴雷亞根據道氏的文章總結

◎熊市會歷經三個主要的階段:第一階段,市場參與者不再期待股票可以維持過度膨脹的價格第二階段的賣壓是反映經濟狀況和企業盈餘的衰退第三階段是來自於健全股票的失望性賣壓,不論價值如何,許多人急於求現至少一部分的股票。

◎熊市是基本波向下的走勢,期間夾雜著重要的反彈。它來自於各種不利的經濟因素唯有股票價格充分反映可能出現的最糟情況後,熊市才會結束。

其中,重要的反彈」(逆向次級波)是指不論是「工業指數」或「運輸指數」都絕對不會穿越牛市的頭部,兩個指數也不會同時穿越前一個中期走勢的高點、不利的經濟因素」是指(幾乎毫無例外)政府行為的結果:干預性的立法、非常苛刻的稅務與貿易政策、不負責任的貨幣或(與)財政政策,以及重要戰爭。

熊市末期,市場對進一步的利空消息與悲觀論調已經產生免疫力。種種徵兆顯示,市場已經達到均衡的狀態,投機活動不活躍,賣出行為也不會再壓低股價,但買盤的力量顯然不足以抬高價格……市場籠罩在悲觀的氣氛中。這個時候……明確顯示應該建立多頭的投機性資金。

 

⑵熊市三個時期的概況

1.熊市第一期:因徬徨而失望

①市場概況

在經濟狀況方面,是投機過度膨脹的泡沫破裂期;在投資行為方面,是精明投資者開始懂得放棄由牛市最後階段所誘發的貪慾,這時股票拋售主要是由「失望」情緒所引發。

 

※雲解:精明投資者因「失望」而賣出股票的原因有①股價嚴重高估(例如,本益比≒歷史最高本益比)、②利多頻傳,股價欲振乏力 利多出盡、③散戶狂熱,大舉入市、④價量關係呈現價量背離或量大不漲。

 

②股價下跌原因

有遠見的投資者感到交易利潤已達到一個反常的高度,而企業的獲利根本不足以維持這樣高的股價。

③市場特徵

眼光遠大的投資者高點出脫股票

儘管股價上漲,但上漲力道逐漸減弱,交易量仍居高不下,散戶仍然活躍,但有遠見的投資者預期利潤逐漸消失,行情開始轉弱 熊市第一期是聰明投資者在高點出脫,使得指數回落。

物極必反,牛市到頂峰時的暴跌

牛市第三期是一個絕大多數參與者都失去理性的時期,只看到股價上漲,而沒有想到股價不能承受瘋狂的上漲,漲到了某個階段之後,必然要下跌。參與者之所以失去理智,便是因為利多消息太多,甚至微不足道的好消息也被放大,此時大家的判斷能力已經出現問題 熊市第一期的序幕,始於牛市到頂峰時的股市暴跌。

參與者對好消息敏感,但對壞消息更加敏感

牛市時,壞消息不多或小小的壞消息會被好消息中和,不引人注意。但到了牛市的頂峰,就不是這樣了,∵這時的股價已經遠遠超過實際應有的支撐力。

在壞消息出籠時,有人看到情勢不妙,知道不能再等下去,或是寧可少賺就把股票賣出。於是多米諾骨牌效應形成了,積木被輕輕一推就倒塌下來。熊市第一期通常都會是股災來臨,而且股災的出現都沒有明顯的徵兆,令人難以防備。

 

※雲解:股災實例,2025/1/27DeepSeek橫空出世,輝達(NVDA.US)當天大跌16.7%,美股一天內總市值暴跌1兆美元,台股適逢農曆春節,但過完年後的第一個交易日2025/2/3大跌830點(-3.53%)。亦即,DeepSeek的橫空出世,預告2022/10月至2025/2月的牛市結束。

 

投資人認為只是技術性回檔

牛市第三期的榮景令人失去理性,而熊市第一期的暴跌也同樣市令人失去理性。有些參與者會抱有很不切實際的期望,一廂情願地欺騙自己:「這只是一時的技術性回檔而已,很快又會上漲回來,最要緊的是守穩,至少也要守到漲回成本價再賣出。」這樣的想法,會讓參與者損失慘重,對那些不甘心而死抱股票的,更是賠得血本無歸。

令人產生錯覺的熊市第一期反彈

熊市第一期,股票價格暴跌很多,當跌勢放緩時,會有很多參與者以為已經跌到谷底,可以逢低買進。「下跌總會有一個底」,這是每個參與者的想法,於是買盤增加,跌勢有了支撐力。由於在第一期反彈中,反彈幅度可能>下跌幅度的1/2,使人產生錯覺,吸引更多不明就裡的參與者也加入羊群,一同買進。

不過,這時離真正的谷底尚有很遠的距離,痛苦還在後頭,其實這只是個陷阱,引誘那些尚未中招的踏入陷阱,也引誘那些已經中招的再死一次。

④熊市第一期總結

◎基本的商業條件還是欣欣向榮

逢低買進還是經紀人和交易商及媒體的投資建議。

散戶持股滿檔。

◎散戶被投資專家告知股票要長期持有,並且在超長期限內股票價格永遠會上漲。

 

※雲解:例如,因很多股票在牛市第三期都已漲高而不敢追價買進,但卻又不想錯失這輪牛市,在聽從投資專家的建議下,轉而買進殖利率≧5%的股票,並打算參與配股配息,長期持有。

 

◎股票跌破支撐點是明顯的熊市信號,卻被絕大部分不明智的投資者忽視,且股價下跌受到普遍的懷疑。

 

2.熊市第二期:因震撼而恐懼

①市場概況

在經濟狀況方面是企業獲利衰退期,在投資行為方面是「悲觀」期。經濟病症與企業病症已開始顯現,進而引發新一波的股票拋售。

②股價下跌原因

股市下跌的原動力不再是那些高瞻遠矚的投資者高點出脫所致,而是其他參與者也發覺原來企業的獲利能力被大大地高估,於是爭相賣出手中股票。

③市場特徵

好消息有時可聽到,但也夾雜著不少壞消息

在熊市第二期的反彈是迴光返照的時期,可能存在一個相當長的次級波動。在這段期間,好消息有時可聽到,但也夾雜著不少壞消息。

企業獲利衰退開始顯現,投資人陸續發覺企業獲利能力被嚴重高估,引發新一波的股票拋售

經濟依然處在衰退中,商業數據還是惡化,經濟尚未見到真正榮景。例如,失業率繼續攀升、國民消費力弱、宣布破產清算的公司繼續上升、有人因失業或事業失敗而要接受心理輔導、無薪假人數增加。此外,很多大企業精簡人事,以節省成本,裁員減薪的方案紛紛出籠。

④熊市第二期總結

「聰明資金已經離場。

真實的基本商業環境沒有成功地確認先前所希望的事情,原來市場上演的是「國王的新衣」。實際上,基本面已經出現一些問題。

當散戶的希望破滅時,股價令人震撼般地下跌,不懂看盤的投資人尖聲叫喊著,任何價格我都要離開!

◎當價格下跌太快時,精明的專業交易商買進價格大幅下跌的股票。然而,這僅是快速下跌中的迴光返照。

散戶的情緒從樂觀、信賴市場,到市場遭受迎頭痛擊而恐懼。當下跌一段時間後,恐懼很快取代了貪婪,且恐慌情緒不斷蔓延到整個市場。

 

3.熊市第三期:因厭惡而絕望

①市場概況

在經濟方面是失望期,參與者對失望的利空消息有了免疫力。在投資行為方面是「絕望期」,市場被絕望氣氛所籠罩,參與者對經濟和股市感到悲觀。

②股價下跌原因

股市之所以再下跌的原因是,在熊市第一期和第二期沒有賣出股票的參與者,對前景已經完全失去了希望,受不了接二連三的壞消息壓力,將手中的股票賣掉。某些參與者則因其他需要,不得不拋售手中股票籌集現金。

③市場特徵

失業率高,消費力弱,大家都在各方面省錢,投資人不敢再買進股票

熊市第三期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失業率高,消費力弱,大家都在各方面省錢,不敢再買進股票,銀行及財務公司呆帳特別多,房價大跌,通膨變成通縮,商店及辦公大樓的空屋率甚高,經濟的蕭條景象隨處可見。

藍籌股出現拋售潮

熊市第三期的主要特徵就是再次出現拋售潮,即使是一些具有穩實基礎的藍籌股也一樣有人願意賤賣,以致熊市第三期的下跌和第一期一樣,每日都是以很大的幅度下跌,有時使人以為這是熊市的第一期。

市場被絕望氣氛所籠罩,投資人對經濟和股市感到悲觀

當壞消息被證實,且預期還會繼續看跌,此時這一輪熊市就該結束了,而且常常是在所有的壞消息「出來」之前就已經結束,股市則是轉移到牛市的第一期 股價充分反映最差情況,熊市結束

④熊市第三期總結

◎基本面無疑已經惡化,前景黯淡。

◎厭惡的情緒籠罩整個市場。

◎股價繼續向下修正,但是下跌的速度已經改變。

◎藍籌股最初雖然抗跌,但還是在熊市面前屈服了。

以令人心痛的價格,清算股票的賣盤開始減緩。

◎在恐慌階段,成交量很大,在價格下跌的過程中,由於清算過程的持續,使得成交量開始逐漸縮小。

◎當每一個能夠賣出股票的人都已經賣光後,絕望的散戶哀嘆,決不再買股票了!價格的方向只有一個--上漲 市來臨的信號

 

五、不同股票在熊市不同時期中的表現

⑴熊市第一期

高價股會跌很極兇,很多藍籌股也會下跌三、五成,甚至更多。股災的名稱由此而來。相對高價股的跌幅,低價股會跌得更慘,可能大跌9成,甚至打回原形。熊市第一期的反彈期主要集中在大型藍籌股

 

⑵熊市第二期

熊市第二期是一個穩健下跌的過程,論到安全程度,始終都是藍籌股比低價股安全得多。在熊市第二期中也會有一個反彈的時期。不過,只有實力強大,或是次一等的二線實力股才會有很大的反彈。反彈的幅度通常是之前跌幅的1/32/3,通常會是1/2

很多低價股在熊市第二期仍然下跌,有些只是因為市場反彈,∴沒有再下跌,有些即使反彈,但反彈力道只是藍籌股的一半而已。

 

⑶熊市第三期

在熊市第三期,任何股票都難逃大跌的命運,尤其藍籌股往往是跌幅最大的股票。∵低價股在熊市第一期已經大跌,而藍籌股持有者一直堅持到最後一刻,結果在熊市的最後階段,可能是因為消息面非常惡劣,或是因為保證金追繳而出現斷頭賣壓,以致人們不再相信優良股票的價值而成為熊市第三期下跌的主角。


不同股票在熊市不同時期的表現

圖 不同股票在熊市不同時期的表現

 

六、股票在熊市不同時期主跌的操作啟示

三個時期≒三個正向次級波,且次級波≧三個星期,∴一旦確認是該時期的主跌股,即使已經慘跌幾天,積極型投資人也是可以考慮勇於追空該主跌類股的指標股

◎一旦該時期的主跌指標股突破10日線趨勢線,意味著大盤在該次級波的跌勢很可能同步結束,若大盤也同時滿足波浪走勢預估的目標價,則更可確認 相互驗證

◎不同股票在不同時期會各有表現 類似波浪理論的替換律 積極型投資人在每個時期要懂得換股操作

最後時期結束=當壞消息被證實,且預期還會繼續看跌,但市場對進一步的利空消息與悲觀論調已經產生免疫力 幾乎所有股票都處於低估牛市來臨。

 

※參考資料

股雲:「道氏理論 13 熊市的特性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