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交易系統1-3 三重運動原理與三重市場行為


一、三重運動原理

三重運動原理是道氏理論的核心,也是建立道氏理論思想體系的基礎。三重運動原理指出市場的結構,然後我們可以據此了解市場的規律。

 

⑴三重運動原理的內容

1.來自大海的啟示

道氏受到大海的啟發,以大海的①潮汐、②浪濤、③波紋等三種運動來比喻股市三重運動的①基本波、②次級波、③日常波動,並分別根據它們對於股市漲跌的幅度大小、週期長短,以及對於未來的影響強弱而定義。

 

※注意:儘管大海的波動對道氏有一定的啟發,但股市中的浪潮與波浪遠不如大海的浪潮與波浪那樣具有明顯的規則。

 

2.小波總是包含在大波之中

市場結構和層次是次級波總是包含在基本波中,日常波動總是包含在次級波中 市場結構和層次=日常波動 次級波 基本波

 

3.機會均等的趨勢總是傾向於均等地發生

牛市與熊市是一對機會均衡發展的趨勢。基本波、次級波和日常波動會形成有規律的各種組合結構。所謂「歷史會重演」,實際上就是指股價走勢會在基本波、次級波和日常波動呈現,M頭、W底、頭肩頂、頭肩底…等等的多層次、多結構的重演。

 

4.波動和反波動的法則

波動和反波動的法則是構成市場均衡發展的客觀依據,指出基本波通常至少會有一次,0.3823/8以上規模的反向次級波來調整,這樣才能使得市場不會發生極端的上漲或下跌,牛市和熊市的輪動才會不斷地均衡發展。

 

三重運動原理的市場結構

三重運動是指①基本波②次級波、和③日常波動。在任何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都同時存在著這三種運動,彼此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三重運動原理的市場結構

圖 三重運動原理的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如上圖所示,基本波是紅色粗線條,受價值影響,是股市整體趨勢的興旺強盛或者低迷衰退,也就是牛市或熊市;次級波是藍色線條,受供需影響,時而與基本波背道而馳,時而又與基本波同向而行;日常波動是黑色細線條,受新聞消息和參與者的心理所影響,是日復一日的隨機波動。將市場的波動進行分類,將不同性質的問題分別出來,然後區別對待,這就是道氏的投資哲學。

在可預測性的方面,基本波的規律能夠為我們所把握;日常波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不確定性和人為操縱性,很難被我們把握;次級波的規律性介於基本波與日常波動之間,難以準確把握,帶有很強的虛假性、欺騙性。

在時間上,日常波動持續數天至數個星期;次級波持續數個星期至數個月;基本波持續數個月至數年,通常一年以上。

在波動形式的意義上,基本波(牛市或熊市)是投資者獲取戰略性利潤的基礎;次級波是市場得以存在的基礎,也是絕大部分參與者虧損失敗的陷阱。日常波動是誘惑交易者不斷進出場交易的誘餌。

 

⑶股價趨勢

股價走勢在K線圖上,會呈現酷似一系列前仆後繼的波浪,具有相當明顯的波峰和波谷。無論這些波峰或波谷是依次遞升,還是依次遞降,或者橫向延伸,其整體方向就構成了趨勢。道氏利用水平線來測量這些波峰和波谷的相對高度,進而看出趨勢的方向。

 

1.趨勢的方向

股價趨勢

圖 股價趨勢

 

趨勢方向有①上升趨勢:每個波峰和波谷都依次遞升,呈現一波比一波高,低不破前低的走勢、②下降趨勢:每個波峰和波谷都依次遞降,呈現一波比一波低,高不過前高的走勢、③橫向延伸(水平)趨勢:每個波峰和波谷,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幾乎呈水平延伸

對參與者來說,理解一種趨勢的本質和特性是其可獲得的種種資訊中最重要的單一資訊,這使得他能夠選擇最適當的交易策略。趨勢可以是①變化快速或是緩慢的日常波動、②持續數週或數月的次級波、③維持數月,甚至有時是數年的基本波。一個穩定的趨勢顯示了一個低波動性的穩定上漲,價格上漲和下跌的幅度不大。當其波動性開始加大時,通常是趨勢要變得不穩定的一個早期信號。

 

2.趨勢的層級

道氏將趨勢劃分成三種運動:①基本波、②次級波、③日常波動。這三種運動的最大差別:①時間的長短、②波動幅度的大小。在區分基本波、次級波和日常波動這三種運動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儘管正確、準確地區別基本波、次級波和日常波動對投資成敗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但不論使用何種技術分析,都不可能達到100%的準確和正確地區分。

◎對基本波、次級波和日常波動的區分結果並不是唯一的。投資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識別基本波,並根據其波動形態辨識其統計特徵,最終形成完整的交易策略。

 

3.趨勢就是三重運動的演繹

趨勢具有慣性波動的性質,但不能辨別趨勢反轉,就不能夠真正認識趨勢。股價走勢會呈現趨勢來波動,趨勢就是市場價格整體波動的規律(=技術分析第二大定律:市場行為依趨勢方式演繹)。

道氏指出市場的結構和層次,指出市場系統兩個基本元素,即牛市和熊市力量轉換的規律。三重運動(基本波、次級波和日常波動)和週期輪動(牛市、熊市)是我們建立市場結構的基本思想。最終週期輪動在牛、熊轉換的過程中,表現為歷史的重演 ∴趨勢就是在牛市當中有下跌和熊市當中有上漲,且夾雜著日常波動的不斷延續的三重運動序列,趨勢就是三重運動的演繹

透過三重原理可以知道:①基本波按常態分布週期性演繹,基本特徵是規律性、②次級波按波浪結構發展,基本特徵是不穩定性、③價格以日常波動方式表現,隨機性是日常波動的本質特徵。身為投資者,只有對這些基本特徵具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制定出正確的投資戰略和投資方法。

 

※雲解:在實戰操作上,如果連趨勢都不會辨認,那大致就已經註定賠錢的命運。再者,如果不會判斷趨勢的反轉,也不能理解基本波、次級波和日常波動,這三種運動的本質與特性,又如何擬訂適當的交易策略,在股市賺錢呢?

 

⑷三重運動原理與波浪理論的基本架構

三重運動原理與波浪理論的基本架構

圖 三重運動原理與波浪理論的基本架構

 

道氏理論的三重運動原理指出①「市場結構」是基本波、次級波和日常波動 三重運動原理的市場層次≒波浪理論的完整循環(上五波下三波的走勢)+攻擊波及修正波的觀念、②「市場層次」是小波總是包含在大波之中,日常波動總是包含在次級波中,次級波總是包含在基本波中 三重運動原理的市場層次≒波浪理論的往內無窮分解及往外無窮延伸的概念。

簡而言之,股價會呈現趨勢,且股價趨勢會朝向股票價值來波動的觀點,早在100多年前,道氏理論就加以說明及驗證,後來再經由波浪理論發揚光大。

 

※關於波浪理論的基本架構,請參閱「波浪理論 第2 波浪理論的基本架構」。

 

⑸實例:加權指數的三重運動原理

實例:加權指數的三重運動原理

圖 實例:加權指數的三重運動原理

 

如上圖所示,股價趨勢會朝股票價值來波動,∴基本波會呈現趨勢。次級波會產生欺騙恐慌的原因有:①逆向次級波的回檔修正走勢很難預測,往往會欺騙投資人、以及②逆向次級波的回檔幅度常常很大,很容易觸發投資人的停損而產生恐慌;日常波動是受新聞消息影響而呈現隨機走勢,並且在散戶習慣短線殺進殺出的情況下,擴大短線波動的幅度。

總結來說,基本波呈現趨勢,但卻是深藏在日常波動和次級波之中,我們則須借助技術分析來看懂日常波動和次級波的表面波動,以確認基本波的趨勢方向。也就是,確認股市是牛市還是熊市之後,才能擬訂整體的操作策略是偏多或偏空操作。

 

二、三重市場行為

⑴三種參與者的投資觀念

經濟學以供需關係來決定價格,並認為透過調節供需關係就可以調整價格。但實際上,供需關係是供給確定價格的長期趨勢、需求決定價格的次級波、投資行為決定價格的短期趨勢。

 

1.投資者

根據生產供給情況進行投資,通常以價值分析為主,屬於價值投資者,決定股價的長期趨勢(=基本波)。

 

2.投機者

根據消費需求情況進行投資,以基本分析為主,屬於專業投機者,決定股價的中期趨勢(=次級波)。

 

3.交易者

根據股價波動情況進行投資,以技術分析為主,屬於短線交易者,決定股價的短期趨勢(=日常波動)。

 

※雲解:由於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大多數交易者,也就是散戶們,希望利用技術分析,掌握股價短期波動來快速致富,但在日常波動最難預測,也最容易受人為操縱的情況下,採取短線交易已經註定難逃賠錢的命運。∴除非您很有天賦、盤感超好,否則急功近利的短線交易已經註定賠錢的命運。

 

⑵三種參與者與三重運動的關係

1.投資者

股市交易主要是考慮基本波,投資以價值分析為主,持股時間長達數月至數年之久,通常都一年以上的長期投資。∴也可以稱他們是「價值投資者」或道氏理論所說的聰明資金」的投資者

我們預測基本波的意義在於,基本波能被後來的商業行為所證實。∴對投資者來說,買進股票後,會一直持有到基本波反轉為止,日常波動和次級波不會改變他們的交易決策。

 

2.投機者

投機者是股市的精明專業投資者」,股市交易專注在次級波,投資以基本分析為主,技術分析為輔,持股時間大約是3週至數個月波段操作。對投機者來說,在關注基本波的同時,他們更加關注次級波。。

投機者經常被視為炒作股票或其他交易工具的人,特別是那些高瞻遠矚的專業投資者--基金。但是投機的成功也必須順應基本波,如果投機活動違反基本波,無論多大的資金在運作都會失敗。

 

3.交易者

交易者就是散戶、韭菜們,股市交易主要是集中在盤中交易、或日常波動,交易以技術分析為主,籌碼分析為輔,甚至只憑盤感,持股時間通常在數分鐘至3的短線交易。

日常波動主要受消息影響,一般都不能當作經濟變化的判斷依據,且日常波動最難預測,也最容易受人為操縱。投機者與投資者僅有在少數情況下才會關心日常波動,並在日常波動中尋找適當的買賣點,以追求最大的獲利,或儘可能減少損失。

交易者主要是依據市場行為的變化作出預期,並認為價格的變化對自己有利時就進行投資,是市場中最活躍的族群,∴也可以稱之為「趨勢交易者」。交易者或許在一般人眼裡他們就是在賭博。不過,當一個人嚴格按照一定的規則(亦即,紀律),不論是進行交易、投機還是投資,他將不再是進行賭博,而是從事一種有利可圖的職業。

 

※雲解:散戶過於貼近盤面,專注在日常波動上,∴這也是為什麼90%以上的投資人會賠錢的主因。

 

道氏為什麼用「Primary Tide」代表「基本波」,而不用「Long-term trend」(長期趨勢)呢?∵「基本波」的學問在於「基本」兩個字,它代表最大層級。要發現基本波需要用「尺規」這樣的工具,也就是,發現基本波的過程是需要使用技術方法和技術工具 技術分析是使用技術方法、技術工具來剝離日常波動和次級波的過程,才是具有真正的意義。換言之,通常人們說的技術分析,可能僅算得上是「看圖說話」,以致技術分析失敗的原因。

唯有明白次級波與日常波動在基本波中的位置,才可以充分了解它們,並從中獲利。因此,技術分析的真正含義是透過市場表面的波動(=日常波動),來探索基本波的規律方法。技術分析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確認市場和股票的基本波是上漲還是下跌。

但是技術分析發展到今天,卻把這最「基本」的一點給忽略了,過分注重技巧的使用而忽略基本波,將原本不深奧的投資弄得複雜異常,執著於如何精確地預測下個月、下一週、隔一天,甚至下一個小時、下一分鐘的具體走勢和價位,並因此發明了許許多多眼花撩亂的「新技術、新方法」,但最終都沒能逃過失敗的命運。

根據統計數據,在股票市場能夠長期獲利的參與者只占股市的5%10%左右,其餘的都會在股票市場中虧損。真正的技術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結論必須與「群眾」的預期相互對立,這需要具備耐心、理性與客觀的態度。成功的投資則要在經濟低迷、行情悲觀的情況下勇於買進,並在過度樂觀與陶醉的行情中賣出。

 

※雲解:想在股市長期穩定獲利,就必須學習道氏理論,建立正確的投資哲學、投資觀念,讓自己成為「價值投資者」。

 

※雲解:技術分析是透過日常波動來探索基本波的趨勢方向,其實際的作法則是利用道氏理論以宏觀角度來觀察市場的整體結構和層次②使用波浪理論以微觀角度來確認基本波、次級波和日常波動③輔以移動平均線和趨勢線來確認該基本波、次級波或日常波動是否持續或反轉。

 

⑶不同時期、不同參與者的行為

不同時期、不同參與者的行為

圖 不同時期、不同參與者的行為

 

由上圖可知,在牛市第一期(懷疑)和熊市第三期(絕望),投資性交易的比重最大,投機性交易的比重最小。在牛市第三期(狂熱)和熊市第一期(失望),投機性交易的比重最大,投資性交易的比重最小。

所謂「聰明資金」是指擁有大量資金的投資者,所謂「投資大眾」是指資金相對比較小的投機者和交易者。從整體上來看,散戶在日常波動賺賺賠賠,在反向次級波小套,但在基本波,也就是熊市,不停損而慘賠;投機者在日常波動賺到錢,在反向次級波吐掉,卻在基本波反轉時,因賠錢而停損。投資者在日常波動和次級波輸小錢,但在基本波,也就是整個牛市賺大錢。因此,投資者成為股市最終的贏家。

 

※雲解:想在股市真正賺到錢,要了解股票價值,學習財報選股,先從基本面判斷基本波的趨勢方向,再從技術面確認基本波的趨勢方向是否與基本面一致。然後在經濟低迷、行情悲觀、股價低估的時候,理性勇於買進。並且要在過度樂觀、行情狂熱、股價高估的時候,客觀勇於出場。

 

⑷三種參與者與支撐壓力的關係

三種參與者與支撐壓力的關係

圖 三種參與者與支撐壓力的關係

 

在股市上,參與者與支撐壓力的關係,是由於每一位參與者根據自己的判斷,以及自己的投資觀念,各自採取不同的投資行為,以致在同一個價位,有人買進、有人賣出,進而形成一個成交價位。∴支撐壓力是由於不同類型的參與者,對某一個價位的認知不同,進而採取不同的投資行為,所產生的結果。

由上圖可知,位置0:投資者、投機者和交易者,整體上都是買進。當股價來到位置1:投機者採波段操作,獲利了結,由於賣出數量較大,造成一定程度的回跌。此時,交易者、散戶們看到股價遇到壓力,也跟進紛紛賣出手中持股。∴股價在投機者和交易者的賣出下,形成壓力,因此,我們可以從位置1畫出水平的壓力線。

當股價跌到位置2的時候,投資者認為這是逢低買進的機會,並且由於投資者推動的是基本波,∴股價在位置2獲得支撐,並使股價恢復漲勢,因此,我們可以從位置2畫出水平的支撐線。

隨著股價持續上漲,賣出的投機者和交易者看到股價恢復漲勢,會逐漸買回已經賣出的股票,特別是當股價突破位置3,也就是前波高點位置1的時候,空手的趨勢交易者也會追價買進,此後位置1將從壓力線轉換為支撐線。

這個過程在牛市/熊市行情中一直保持著,只不過股票在這三種參與者的持有時間會有很大的差別,導致不同層級的壓力線和支撐線,進而導致行情的大浪、中浪和小浪。不過,在牛市中支撐的力量總是大於壓力的力量,在熊市中則是相反。然而,推動市場的根本力量是投資者,因此當「投資者」對於市場看法發生轉變時,支撐和壓力將會產生質變。

支撐線、壓力線和股價形態之所以能產生作用,絕不是我們在K線圖畫出的輔助線具備了甚麼魔力,而是因為它們如實描繪了「投資者」的所作所為,使我們得以清晰地把握「投資者」對各類市場事件的反應。

 

※參考資料

股雲:「道氏理論 7 三重市場行為

股雲:「道氏理論 8 三重運動原理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