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1:營收成長動能
單以各月營收成長(MoM)或各季營收成長(QoQ)看營收成長動能,會忽略季節性因素。單月營收跟去年同月營收、季營收跟去年同季、累計營收跟去年同期的年增率(YoY),才是比較理想的營收成長動能
指標2:本益比(PE)
合理的本益比區間。本夢比往往會淪為非理性的純做技術線型操作,例如,現在的生技類股的本益比,大約落在14~25倍,相較2000年初期29~134倍,顯示現在投資人在經過幾波總體經濟的起落,更重視基本面。
指標3:營業活動現金流量(CFO)
DRAM、面板、太陽能和LED等四大產業,多數廠商的CFO皆為負數。
指標4:自由現金流量(FCF)
FCF指標算是CFO指標的延伸,讓投資人對於公司能發放多少現金股利,心裡能夠有個底。一家公司長期FCF為負數,代表來自營業活動的現金都拿去做廠房機器設備投資,入不敷出,只能靠舉債、增資來支應現金缺口,絕對不是好現象。
※參考資料:
「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附:《會計師選股7大指標及41檔口袋名單》別冊),作者:羅澤鈺,出版者:商周出版,2020年11月11日修訂二版2刷。
※圖片來源:
https://s.yimg.com/ny/api/res/1.2/P3eEPvIHLNJngWE6whOrrA--/YXBwaWQ9aGlnaGxhbmRlcjt3PTEyMDA7aD04MDA-/https://s.yimg.com/os/creatr-uploaded-images/2022-01/864aa650-7f16-11ec-a774-f01cbd227dde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