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投資心理學 第6章 投資組合形成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告訴我們,要把所有的投資看成一整個投資組合來考量。投資人所應擁有的投資,是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投資組合後,能夠在特定風險水準下獲得最高期望報酬的投資。要將不同的投資結合成為一個投資組合,需要投資人以多角化的角度來思考,但是投資人所進行的多角化與馬可維茲的投資組合理論所建議的多角化並不一樣。

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中,有三項重要特性必須考量:期望報酬、風險水準與相關性。所謂相關性是指每一項投資與其他投資項目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在心理會計的機制下,要仔細檢視這個相關性變得非常困難。若要遵照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來建構一個使風險降低的投資組合,就表示投資人必須考慮到不同投資標的之間的互動關係。很不幸的是,投資人將每一個投資都放進一個獨立的心理帳戶,心理會計運作的結果之一,就是輕忽了不同的心理帳戶間的關係。忽略了心理帳戶間的互動,就會影響投資組合的建構。換句話說,心理會計使投資人無法靈活運用不同資產間的相關性來設計投資組合。

將每一樣投資標的都看成一個獨立的心理帳戶,會使投資人對風險產生錯誤認知。投資人在對每一個潛在投資標的進行評價的時候,就好像這個投資標的將會是他們所擁有唯一的投資標的一般。然而,在進行評價的時候,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應該是,當新的投資標的與現有投資組合彼此之間的期望報酬與期望風險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可是很不幸的,要評估不同心理帳戶間的互動關係,實在有很大的困難。

標準差是衡量投資風險一項很好的指標。標準差所衡量的是個別投資的風險,而不是當這些投資加入投資組合之後,對投資組合風險所造成的改變。但在心理會計的機制下,投資人卻誤認為將投資標的加入投資組合所造成的風險變化,就是該投資標的的個別風險(亦即,投資人誤以個別風險做為增量風險)。然而,每一個投資標的對投資組合風險真正的貢獻程度應該是以個別投資項目與現有投資組合之間的互動關係來衡量。

投資人很喜歡分散風險的想法,但是投資人並不是按照投資組合理論的建議來建構投資組合。根據Hersh ShefrinMein Statman兩位學者的研究,投資人的心理傾向會讓他們把投資組合想像成一個資產金字塔。金字塔的每一層都代表著用來達成某一個特定目標的資產,請參考下圖。


行為投資組合金字塔
圖 行為投資組合金字塔

 

人們對於每一個投資目標都設置了獨立的心理帳戶。投資人願意為每一個目標承擔不同程度的風險,投資過程就是為每一個心理帳戶尋求該帳戶應有的期望報酬與風險。首先,投資人有一個安全目標,因此他們會按著心理帳戶的要求,在這個最安全的金字塔底層配置足夠的資產。然後對期望報酬要求較高、風險容忍度也較高的心理帳戶,會分配適當的資產到其中各層去。

每一個心理帳戶都為達成某一個特定目標而設定一筆金錢。要求安全的心理帳戶有多少,決定了投資人要把多少錢投入安全投資,另外一些心理帳戶則要求可以增長財富的資產。總之,投資組合的資產分配,取決於投資人心理帳戶要在每一個投資層投入多少錢。

這種投資行為的結果是,投資組合決策的形成與改變是由投資目標與心理帳戶來決定。投資人很容易忽略掉心理帳戶之間的互動以及不同投資資產之間的互動。換言之,在實務上,投資人的多角化是來自於投資目標的多角化,而不是馬可維茲的投資組合理論所描述的那種精心規劃的資產多角化。

最後,這代表著大多數投資人並未擁有效率的投資組合。結果,投資人就其所獲得的平均報酬水準來說,承擔了太多的風險。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投資人就其所承擔的風險來說,其實應該可以獲得更高的報酬。

古老的諺語告訴我們:「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是卻沒有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分配雞蛋,是應該平均分放在不同的籃子嗎?如果有三個選項可以選擇的話,就是各放1/3。很有趣的是,這種現象確實發生了,高達57%的人採取天真式的1/n風險分散策略。

一般而言,人們對於自己任職公司的股票,似乎認為與其他公司的股票不同。在1995年的時候,John Hancock金融服務公司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的受訪者都覺得他們自己公司的股票,比一個多角化投資組合還來得安全。而在實務上,60.6%員工把所屬公司的股票列為退休計畫的選項之一。

傳統財務學所提供的工具(例如:現在投資組合理論)可以幫助投資人找到效率投資組合,使投資人在可接受的風險下,讓財富最大化。但是,心理會計使得實際運用這些工具非常困難;相反地,投資人是利用心理會計將不同的投資目標與不同的資產配置加以配合,導致投資人在分散投資組合時所採取的策略,是投資於眼前所有能夠投資的資產項目,也不管這些投資標的究竟是什麼。

 

※參考資料:

「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作者:John R. Nofsinger(約翰.納夫辛格),譯者:郭敏華,出版者: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10月初版一刷。

※圖片來源: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quants-images-prod/scantrader/upload/017a60006830000005eb000000000000.jpg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