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投資心理學 第2章 過度自信


 

人可能過度自信。過度自信使人高估知識、低估風險、誇大控制事件的自我能力。然而,人們對於自己的能力傾向於過度自信。想一想創業的例子,創業的風險很大,事實上大多數的新公司都以失敗收場,為什麼創業者認為自己成功的機率近乎別人的兩倍?因為他們過度自信。

當人感覺自己對於事情的結果有控制能力的時候,過度自信的傾向更大,即使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控制能力。以丟擲錢幣打賭的例子來看,有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在投擲錢幣之前就被邀請來下注的話,人們通常會賭的比較高。換言之,人們彷彿覺得自己的親身參與多多少少能夠掌握或控制丟擲錢幣的結果,這顯然是一個幻覺。在投資方面上,即使沒有任何資訊,人們還是會相信他們所擁有的股票會比未擁有的股票表現要來的優異。然而,擁有股票只不過帶來一種可以控制股票績效的錯覺罷了。

投資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牽涉到資訊蒐集、資訊分析以及在資訊的基礎上制定決策。但是,過度自信使我們錯判資訊的準確度,同時高估了自我的分析能力,因此常常造成不良的投資決策,導致過度交易(excessive trading)、過度承擔風險,以及最後的投資損失等。

過度自信的投資人總是過度交易,主要是因為這種傾向使投資人過於確信自己的意見。投資人的意見來自於信念,就是投資人對於資訊的準確度以及詮釋資訊的自我能力的信念。一般而言,投資人高估資訊的準確度,對於資訊的判斷也有所偏誤。過度自信的投資人過於相信自己所做的股票評價,對於別人的看法卻不怎麼關心。心理學家發現,男性對於自我的投資決策能力比女性更傾向於過度自信,因此男性投資人的交易操作往往比女性投資人更為頻繁。不過,男性與女性的交易頻率與過度自信的傾向一致。

Brad BarberTerrance Odean計算每一個樣本投資人的交易頻率,並按高低分成五組。週轉率最低組的淨報酬率平均值是18.5%,而週轉率最高組的年報酬只有11.4%,兩組之間的差距高達7.1%,該證據顯示過度交易並非來自資訊與分析能力優勢,較可能來自過度自信。假設投資人分別於該兩組各投資一萬元,五年之後兩者財富的差距將超過五千元。顯然,過度自信的交易對於財富累積危害甚大!

根據Brad BarberTerrance Odean追蹤換股操作(賣掉A股票、買進B股票)的績效表現發現,A股票在四個月後之平均報酬率為2.6%,而B股票為0.11%;而一年後的績效表現也發現,B股票的報酬率比A股票低了5.8%。由此可知,過度自信除了交易過於頻繁,徒增手續費成本外,還錯買股票,帶來錯誤決策

理性的投資人追求報酬最大化、風險最小化,但是過度自信的投資人誤判其所承擔風險的水準。因為,過度自信的投資人傾向購買高風險的股票,高風險的股票通常都是來自規模較小、成立未久的公司;另外,也傾向於低度多角化,也就是投資組合不夠分散。整體而言,過度自信的投資人對於自我行為的風險認知,比實際上一般證明出來的結果要來的低,亦即,他們低估了自己承擔的風險。

過度自信部分是來自於對知識的幻覺(illusion of knowledge)。亦即,人們傾向於相信他們預測的準確度會隨著資訊的增加而提高。換言之,人們相信較多的資訊可拓展對於某件事情的知識,並且改善投資決策。然而,事情並非恆常如此。例如:丟擲一個公平的骰子,您可以從16選擇任何一個數字,而正確的機率是1/6。如果我告訴您,剛剛最後三次都丟出數字4,現在我要再丟一次,您預期這次會出現哪一個數字?猜對的機率又有多少?如果這個骰子的確是公平的,正確的機率還是1/6。增加這個資訊並不能提升您的預測能力。然而,很多人相信數字4會出現的機率大於1/6;而另外一些人則相信小於1/6。而且他們都自認為猜對的機率高於實際機率的1/6。換言之,即使正確的機率明明維持不變,新的資訊卻使人對於自己的預測更具信心。因此,知識幻覺使人們以為預測的準確性會隨著資訊增加而增加。

許多投資人明白自己解釋投資資訊的能力有限,所以利用網際網路來幫助自己。有一個研究詳細檢視網際網路新聞群組上所張貼的股票推薦訊息,結果發現,大多數被推薦股票的最近績效,要不就是表現的非常好,要不就是表現的非常差,但以整體來說,與大盤的表現相比並無明顯的不同。換言之,這些推薦並未蘊含有價值的資訊。然而,資訊要加上分析能力才能成為知識。所以,如果投資人以為這些沒有加上自己的分析的訊息是可以增加知識的話,就很可能對於自己的投資決策過度自信。簡言之,網路上的大量訊息常常造成知識幻覺。

過度自信產生另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是控制幻覺illusion of control)。亦即,控制幻覺是過度自信的肇因之二。所謂控制幻覺是人們自以為對於一些不可控制的事件具有影響力。造成這種控制幻覺的關鍵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①選擇性:主動選擇常常會帶來控制感。例如:網路交易的投資人必須自行制定交易決策,甚至利用聊天室、訊息留言板或新聞群組等取得並評估資訊,來選擇買入什麼、賣出什麼,以及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而這些選擇就會帶來控制幻覺。換言之,網路環境造成投資人控制幻覺

②結果出現的順序:結果發生的方式會影響控制幻覺。先出現正向結果比先出現負向結果,更使人容易產生控制幻覺。例如:在1990年代末期的投資人開始接觸網路世界,掌握自己的投資,由於這段期間是一個延續頗久的大多頭,投資人自從上網以後經歷到很多正面結果,因而產生了控制幻覺。

③任務的熟悉度:一個人對工作愈熟悉,就愈覺得能夠掌握工作。

④資訊:取得的資訊量愈大,控制幻覺愈大。

⑤積極涉入程度:對於任何一件事情的參與程度愈大,能夠掌控的感覺就愈強烈。

Brad BarberTerrance Odean調查投資人的交易行為後發現,投資人由人工單改為網路下單後,投資週轉率由原來的70%增加至90%。亦即,網路交易使投資人的週轉率上升。另檢視投資人網路交易之前後的投資績效發現,在網路交易之前的年報酬率17.9%,網路交易之後的年報酬率只有12%。這些投資人在網路交易之前的成功績效,因正向結果而帶來的控制幻覺,使得他們愈發地過度自信。過度自信可能使他們選擇網路交易,不幸的是,網路交易環境使得過度自信的問題益加惡化,造成過度交易,終致投資報酬率下降。

總而言之,投資人對於自已的能力、知識以及對未來的看法都可能過度自信。過度自信導致過度交易,過度交易又使投資報酬率下降,報酬率的下降一來是因為進出頻繁的交易成本,二來是因為其換股操作失利之故。此外,過度自信也使其承擔較高的風險,承受較高的風險是因為分散不足,再加上投資過度集中於Beta值較高的小公司上。最後,網路交易強化了知識幻覺與控制幻覺,使投資人過度自信達到空前水準。

 

※參考資料:

「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作者:John R. Nofsinger(約翰.納夫辛格),譯者:郭敏華,出版者: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10月初版一刷。

※圖片來源: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pg_2Ey5zBPEph6dEfe0ZZmxImD-KRZk7uaQ&usqp=CAU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