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財報分析 第5章 綜合損益表的閱讀觀念

個人與企業的損益表科目

 圖 個人與企業的損益表科目

 

核心觀念:長期穩定獲利能力

 

損益表告訴您公司到底是賺還是賠,其基本觀念就是讓您看出一家公司在一段時間內是賺錢或賠錢(損失或收益)。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損失或收益的一張報表 損益表=收入-支出=帳面上賺的錢(損或益)。

因為是一段期間的損益,所以損益表科目的金額是流量(會動的)的觀念,而不是定量(當天餘額)的觀念。凡是有關賺錢或賠錢的會計科目,把它全部放在損益表就對了!

營業收入是公司損益表的第一個科目,類似我們個人收入。營業收入的大小沒有太多的意義,充其量代表規模大小而已!因為在財務世界中,營業收入需要相對的比較與營收的分類才有辦法分辨好壞。所以千萬不要聽到某公司營收創新高就覺得不錯,這是不對的觀念。

營業收入的三大常用分類法:①依客戶別區分、②依產品線區分、③依區域區分:如果客戶或區域都很集中,經營風險就會偏高。因為在真實的商務世界裡,客戶不是您兄弟,不會對您死心塌地不離不棄。客戶為了降低供應商風險,轉單已成常態。

企業經營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獲利模式,最好盡量避免投資營收大起大落的公司。所以營業收入必須先進行分類,蒐集資料歸納分析出營收背後的真正意義 損益表的核心觀念:長期穩定獲利能力。

所以在看財報時,建議要看連續年左右的財報,才能看出公司的長期發展,而且要去分析數字背後的意義,掌握整個脈絡看看是否確實具有長期穩定的獲利模式,避免被一時的營收創新高給蒙蔽了 閱讀損益表的關鍵:判斷公司是否具有長期穩定獲利能力。

為什麼要看五年財務報表?∵①損益表的核心在於「長期穩定獲利能力」,既要長期穩定,就一定要看一段期間,才可以看出問題與機會、②景氣起起伏伏,通常五年是一個循環(※思考:目前仍是五年一循環嗎?)。

從損益表可以得知:收入-成本-費用=淨利 企業要提高淨利的方法:①增加收入、②降低成本或費用 企業要增加淨利建議應該著重收入,成本費用做適當與合理的控管。正確的成本與費用控管觀念應該是:花更多的錢,提出更賺錢的方案。∵①過度的成本控管,究竟會傷害公司對外的品牌形象、②過度的費用控管,會傷害公司內部的員工士氣,無法招聘/留住優秀人才、③不管怎麼省,成本與費用也一定會>0

簡單來說,提高收入、降低成本費用都重要,但比例要放對。40%放在成本費用的控管,其他資源放在創造價值,這才是長期經營穩定獲利的較佳方向。如果您想觀察一家公司的潛力,可以從資料中分析這家公司選擇增加收入還是降低成本?看看其中的比例與做法,就可以推估出它未來是否具有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

多數公司的營業收入是採應計基礎,∴不是100%確定,而是預估的概念 淨利只代表在帳面上,這段期間公司獲利或損失了多少錢 因此,即使一家公司損益表上顯示很賺錢,但並不等於公司手上有很多錢(淨利≠現金)。

 

營業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損益兩平點 總收入(TR)-總成本(TC

 〔價格(P)× 數量(Q)〕

 -〔固定成本(FC)+變動成本(VC)〕

 

在毛利率方面:①一家公司的毛利率穩定下跌是合理的,因為客戶會一直要求降價、②如果發現五年內毛利緩步上升,表示公司有持續做產品的研發與升級,因為新產品的毛利較高、③如果在這五年期間,毛利率由10%突然連續兩年增為70%,多半是公司轉型到別的領域,因為量大客戶就會要求降價,且大客戶不可能讓您有這麼高的毛利、④同理,毛利率由60%突然連續兩年降為20%,可能是公司內部產品研發出了問題、或重要團隊異動、或出現未知的新競爭者,把市場打爛了(例如:Uber對計程車行業的衝擊、Google開放免費的導航與圖資服務對導航硬體業的衝擊)。

 

※參考資料: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著者:林明樟(MJ老師),出版者:商周出版,201648日初版6刷。

「不懂財報,也能輕鬆選出賺錢績優股:五大關鍵數字力」,著者:林明樟(MJ老師),出版者:商周出版,20161227日初版1刷。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