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技術指標 第3章 KDJ隨機指標

一、原理
KDJStochastic Oscillator指標為喬治.萊恩(George C. Lane)在1957年首先發佈原始公式,而於1986年提出修正公式。該理論認為:當股價趨勢向上時,當日收盤價會傾向接近當日最高價;反之,當股價趨勢向下,當日收盤價會傾向接近當日最低價。所以隨機指標透過收盤價和價格的波動範圍之比較,預測價格趨勢反轉的時間,避免了僅考慮收盤價而忽略真正波動幅度的弱點。所以KDJ指標是一個用來判斷股價強弱趨勢及尋找轉折點的重要技術指標。
KDJ指標的設計思維與計算公式都起源於威廉(W%R)指標的理論基礎。不過,威廉指標只限用來判斷股票的超買超賣的現象,而KDJ指標中則融合了移動平均線速度上的觀念,形成比較準確的買賣信號依據。
「隨機」一詞是指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相對於其波動範圍的位置。由於KDJ指標主要是利用價格波動的真實波幅來反映價格走勢的強弱和超買超賣現象,同時也融合了動量觀念強弱指標移動平均線的一些優點,可顯示多空力量轉折的時機。因此,能夠比較迅速、快捷、直觀地研判行情。

二、公式說明
⑴計算未成熟隨機值Raw Stochastic ValueRSV
未成熟隨機值RSVt=(CtLn)÷(HnLn)× 100
※RSV是衡量當天收盤價在這n天裡的相對位置,股價是強勢還是弱勢?類似修正OBV觀念中的支撐與壓力。
※一般n9天。

⑵計算KDJ(即計算RSV值的3日指數移動平均)
快速平均值Kt=α × RSVt+(1-α)× Kt-1
慢速平均值Dt=α × Kt+(1-α)× Dt-1
Jt3Dt2Kt
※一般設定α=1/3
※一般KD指標的參數設定為9天、平滑值取3,∴在指標參數設定上可以看到(9,3,3)這樣的參數。
※初期KD均以50%為依據。
K值是RSV值的3日指數平滑移動平均、D值是K值的3日指數平滑移動平均。
J值是反映K值和D值的乖離程度,從而領先KD值顯示頭部或底部。J值範圍可超過100和低於0

K值反應較靈敏;D值反應較不靈敏。若K值>D處於漲勢;反之,則處於跌勢。K值和D值皆介於0%100%之間,50%為多空平衡位置。80%以上為「超買區」(Overbought Zone多頭強勢;20%以下為「超賣區」(Oversold Zone空頭強勢。

三、使用時機
日線圖、週線圖、短中期操作、逆勢指標。

四、優缺點
◎優點:比RSI準確率高,有明確買賣點出現。
◎缺點:
1.KD線本身是一個檢定短期「支撐」變動趨勢的指標,不太適合作為長期趨勢的觀察指標。
2.在股價短期波動劇烈或瞬間行情幅度太大時,不論對RSV取的天數是一般的9天,或是更長的20日或是60日,在股價持續漲升或下跌之時,都是很容易鈍化的。也就是說,股本較小或成交量較小的個股不是很適用,加權指數或熱門大型股準確度較高
3.須注意KD交叉的騙線,且過於敏感。
  
技術指標-KDJ

五、研判技巧
KDJ指標在應用時,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考量:①KD指標的取值、②KD曲線的形態、③KD指標的交叉、④KD指標的背離、⑤J指標的取值
KDJ指標因為反應太靈敏,容易產生雜訊。∴通常建議與MACD指標搭配使用,MACD適合作波段確認之用,而KD則較適合短線研判買賣點之用。兩者搭配使用,可收截長補短之效,使投資人對行情有較完整的認識。
K值與D值永遠介於0100之間。
KD值愈高今天的收盤價愈接近最近n天的最高價;
KD值愈低今天的收盤價愈接近最近n天的最低價。
KDJ指標是以D值作為確認,以50為界線。
D值>50多頭佔上風、屬漲勢行情作多較有利。
D值<50空頭佔上風、屬跌勢行情作空較有利。
最基本的使用方式就是在多頭行情時,應該要出現指標由上往下觸到50要有支撐,而空頭行情則由指標由下而上觸及50要出現壓力。

◎依常用標準來說,KDJ的取值範圍可劃分為超買區、超賣區、徘徊區。
超買區:K值>80D值>70J值>90。一般情況下,股價有可能下跌或回檔,投資者應謹慎行事。空手者勿追,持有者應適時賣出。
超賣區:K值<20D值<30J值<10。一般情況下,股價有可能上漲或反彈。空手者可伺機進場,持有者不應輕易賣出股票。
徘徊區:KD值≒50。若在多頭市場,50是回檔支撐線;若在空頭市場,50是反彈壓力線;若在50左右徘徊,表示行情還在整理,應以觀望為主。
※由於台股屬於淺碟型市場,容易發生追漲/跌的情況,∴取值範圍可調整為8515會更具有參考價值。
※上述劃分方式只是應用KD指標的簡單入門,若完全依此進出買賣則很容易導致損失。
◎在正常行情裡,D值>80後,股價經常向下回跌;D值<20後,股價易於回升。
在強/弱勢行情裡,D值>90,股價易產生瞬間回檔;D值<15,股價易產生瞬間反彈。但這種瞬間回檔/反彈不代表行情已經反轉。
在極強/弱的行情裡,KD值會在超買/賣區內鈍化,應改用MACD等中長線指標。
當股價短期波動劇烈,日KD反應落後,使用KD交叉訊號買賣,經常發生買在高點、賣在低點的窘境,此時應逆向思考使用KD指標或改用VRROCCCI等指標。
KD於高檔或低檔鈍化之判別說明:
①當KD值>80且高檔鈍化連續3天以上股價表現強勢,續漲機率高;
KD值<20且低檔鈍化連續3天以上股價表現弱勢,續跌機率高。
②當短、中、長期趨勢皆處上揚狀態,在K值上升到75以上時並非超買狀態,意味股價波段漲勢才進行一半,後市看好。通常此類強勢股宜待其漲勢再往上漲一段後才賣出持股獲利了結,但當K值跌破60時宜出場,此時表示趨勢已轉弱。
當短、中、長期趨勢皆處下跌狀態,在K值下跌到25以下時並非超跌狀態,意味股價波段跌勢才進行一半,後市看壞。空方操作者,通常對此類弱勢股宜持續持有待其跌勢再往下跌一段後才回補獲利了結,但當K值反彈到40的價位則應停利出場,表示趨勢已轉強。

◎在KD指標曲線的形態方面:
①當KD指標在較高/低的位置形成頭肩頂/底和多重頂/底時賣出/買進的訊號。但須注意這些形態出現的位置愈高/低,其買賣訊號則愈可靠。
②可於KD曲線上繪出支撐線與壓力線。
◎當K值和D值的上升/下跌速度減弱,傾斜度趨於平緩時,這是短期反轉的預警訊號。

KD值都會朝同一個趨勢發展,但K值反應股價的速度較D值快,波動也較D值大,∴當K值與D值交叉時被稱為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
K值由下往上穿越D黃金交叉股價處於上升趨勢,行情看好買進訊號;
K值由上往下穿越D死亡交叉股價處於下降趨勢,行情看差賣出訊號。
※在應用K值與D值交叉時,最好還要考慮以下的情況:
KD20以下轉折向上買進訊號較明確、KD80以上轉折向下賣出訊號較明確。
②交叉的次數愈多愈好,最少須2次以上。
③儘量以「右側相交」為原則。亦即,在低檔的黃金交叉,K值是在D值已經往上時才與D值相交;反之,在高檔的死亡交叉,K值是在D值已經往下時才與D值相交。∵KD右側相交的賣賣訊號比較明確。

KD指標與股價走勢產生背離現象時,一般是市場的反轉訊號,表示中期或短期走勢可能已經到頂/底,此時是進場時機:
K值在50以下,形成一底比一底高的現象,並且K值由下往上連續兩次交叉D值時股價易漲可買進。
K值在50以上,形成一頂比一頂低的現象,並且K值由上往下連續兩次交叉D值時股價易跌可賣出。

J值訊號不常出現,可是一旦出現,可靠性相當高。
J值>100(超買)且連續5天以上時,股價至少會形成短期頭部而出現回檔。
J值<0(超賣)且連續5天以上時,股價至少會形成短期底部而出現反彈。
J值研判技巧說明
日 線    週 線    判  別
 0      <0     逢低承接
 0      >100    跌深反彈
 100     <0     大漲小回
 100     >100    強烈賣訊

KDJ指標的實務運用
①將不同週期的KD指標綜合分析,可觀察短、中、長期的趨勢,如有不同週期的共振現象,其趨勢的可靠性更高。∵日KD代表短期方向性、週KD代表中期波段性、月KD代表長期趨勢性。∴使用多週期的KD可辨別強/弱勢股。
例如:日、週、月的KD都是向上的股票,只要大盤不是立即轉空,後勢上漲的機會大,且可能會有大波段的上漲行情,具長線保護短線的效果,遇到修正反而是逢低買進的機會。
②月K值<20股價已歷經一段較大的跌幅或較長時間的整理,∴若出現黃金交叉,自然就容易出現較為像樣的上漲行情。
③週KD80以上形成高檔鈍化,在定義上是超買區,追價風險較高。但在實務上卻有不少「飆股」是當週KD來到80以上的高檔鈍化後,才展開真正的噴出行情。
④日KD低檔背離時,最好先以短線心態來操作,嚴設停損。因為股價在弱勢時,可能低檔背離達4次以上。
⑤在均線呈現多頭排列的強勢股,KD值是不太會<20,且要懂得把握KD高檔鈍化的續漲;
在均線呈現空頭排列的弱勢股,KD值是不太會>80,且要懂得避開KD低檔鈍化的續跌。
⑥若股價反彈遇週分價表密集成交區/壓力區,但此時KD卻在高檔交叉向下突破此壓力區的可能性較小;
若股價回檔遇週分價表密集成交區/支撐區,但此時KD卻在低檔交叉向上跌破此支撐區的可能性較小。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随机指标
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zh-tw/随机指标
CMoney投資網誌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6024
Baidu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kd指标
http://luckylong.pixnet.net/blog/post/45075161-kd指標的三種應用,以佳能(2374)、網龍(3083)
https://www.wantgoo.com/blog/article/content?BlogName=67867&ArticleID=56
https://www.wantgoo.com/blog/article/content?BlogName=67867&ArticleID=87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