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交易所,
對某些人來說,意味著財富,
對某些人來說,卻意味著毀滅。
言辭尖刻的人說,魔鬼創造了證券交易所,為的是告訴大家,他們和上帝一樣,也能無中生有。錯了!魔鬼並未創造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所是自行發展的,在大樹下,在華爾街,或在大街拐角處,或在咖啡廳裡,為的是以後能搬進宮殿。
我相信沒在證券交易所中至少破產兩次的人,就沒資格冠上「投機家」的美名。我在無數次的冒險中,也碰過許多壞運,但和所有投機人士一樣,創傷很快就癒合了,在還未徹底忘記意外事故時,又帶著新計畫,重新投入戰鬥。
投機活動和證券交易所至今依然不變的機械性,和當時一樣,今天導致行情漲跌的,還是幻想、鬱悶、樂觀、悲觀、驚喜或信念,希望和害怕,期待和失望,錢或債務。從這一點來看,即使電腦和網路也未改變任何東西,投機的背後總是躲著一位優缺點兼備的人。
任何時期,大家都可從新聞記者和商人所寫的證券評論中,聽到和看到證券交易所比以往更加高深莫測的評論。這個觀點是錯的,其實證券交易所一直都是捉摸不透的,如果不是這樣,證券交易所也就不是證券交易所了。早在三百年前,維加(Jose de la Vega;阿姆斯特丹西班牙籍猶太難民之子)就把證券交易所描寫成「混亂中的混亂」。
對許多人來說,證券交易所是沒有音樂的蒙地卡羅,是賭場,可以整晚在緊張刺激的氣氛中賺一大筆錢。對我來說,證券交易所是充滿各種音樂的蒙地卡羅,只不過必須戴上天線,才能捕捉到音樂,分辨出音樂的旋律。
證券交易所其實是神經中樞,甚至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引擎,其基礎是上市公司,而投機是催化劑。假如沒有投機,革命性的大型工業(鐵路、汽車、石油、電子工業、電腦及現在的網路)就不會出現。除了希望靠投機獲利,也要指望銀行利率,促使大大小小儲戶從口袋裡掏出資金,才能透過不同的投機方式,分佈到各個經濟領域。總而言之,證券交易所是投資者需要資金時,可以隨時解凍資金的工具。即使證券投機人士的動機是投機,但畢竟也把資金投入經濟活動中。國家經濟極需資金促成,不論是為了經濟成長、解決就業問題還是追求進步。
證券交易所不僅是證券、外匯或商品的中繼站,也是消息、新聞發佈和駁斥謠言、熱門訣竅、內線消息和蜚短流長的傳播場所。我常去證券交易所,因為其他地方都不像這裡,能看到這麼多傻瓜。並不是我對傻瓜感興趣,而是為了進行和他們截然不同的動作。
熱中證券交易所的人會在交易所裡看到世界歷史的影子。我承認這是一面扭曲的鏡子,只有經驗豐富的投機人士,才能辨認其中的影像,並理解其中含意。所有正在發生的事,不管是中東或科索沃戰況、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敵對與和解、美國總統和女實習生的曖昧關係、德國政府輪替和財政部長辭職、電信和網路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女性時裝革命、肺癌研究等等。這些事件的總和,以及這些事件帶來的恐懼和希望,就構成了世界大事,也構成世界歷史,並如實反映在證券交易所。能讀懂這面鏡子的人,就享有特權。雖然他也不知道明天會如何,但是他知道,並且明白今天和昨天的樣貌,這樣已經足夠了,因為多數的證券投資者,甚至連這點都不知道。
許多外行人總是稱證券市場是經濟的溫度計,其實不然。證券市場無法顯示當前的經濟狀況,也預測不了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經濟和證券交易並不一定平行發展,但這不是說兩者沒有任何關係。我想引用一個多年前見過的老例子:有一個男子帶著狗在街上散步,像所有的狗一樣,這狗先跑到前面,再回到主人身邊。接著,又跑到前面,看著自己跑得太遠,又再折回來。整個過程裡,狗就這樣反反覆覆。最後,他倆同時抵達終點,男子悠閒地走了一公里,而狗跑來跑去,走了四公里。男子就是經濟,狗則是證券市場。長遠來看,經濟和證券市場的發展方向相同,但在過程中,卻有可能選擇完全相反的方向。
※資料來源: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Die Kunst über Geld nachzudenken),作者: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譯者:唐峋,出版者: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20日三版五十刷。
※圖片來源:
http://i2.chinanews.com/simg/hd/2015/07/09/200x133_a2df79643a57472c82ebd71ba8526d3e.jpg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