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屬於主力相當積極的作線技巧,且資金偏向於中型主力。進貨結束後,漲勢開始推升的速度會相對比較快速。發生的位置大多是股價創歷史新低之後,或是某一個波段長期下跌結束(未創歷史新低),即右圖標示P1的位置。在當時市場氣氛理應頗為悲觀,而且技術面指標對多頭相當不利,如果以季線做乖離的觀察與研判,必定呈現負乖離過大的現象。
因為負乖離過大,主力則利用此均線特性,在低檔區沒人注意且買賣壓變化不大時進行試單。試單目的是為了觀察籌碼是否如技術面的穩定?如果符合預期的條件,就開始進行第一次進貨。因為屬於拉高進貨(P1 ⇒ P2),所以進貨過程會出現量大止漲作短線出貨,並壓回短線洗盤降低成本。
在股價創下新低點時,市場氣氛悲觀,一般套牢的散戶看見股價反彈大多會認賠殺出,當散戶籌碼被特定人士接走後,股價就會漸漸墊高,形成技術性的反彈走勢,這段過程也會吸引搶反彈的短線客介入。主力會趁機將這些籌碼倒給這些這些短線客,順便放出利空消息或者布局空單,此時的相對位置即圖中標示P2處。
注意:主力在P2位置不可能將籌碼出光,因為這整段區域都是進貨區。在P2 ⇒ P3發佈利空或空單增加都是假象,目的則是洗盤和誘空,因此在這段會有洗盤、補貨等複雜的行為。洗盤的重點在於越接近前波低點(P1)越佳,相等(P3=P1)也可以,但就是不能再破底(P3<P1),而P2 ⇒ P3的成交量應該呈現價跌量縮,甚至出現谷底量。
P1 ⇒ P2可以稱為初升段。投資人在觀察時,除了型態要類似之外,還必須以技術面加以驗證(例如:在成交量方面,P1位置最好出現窒息量、谷底量或凹洞量等)。操作建議:不建議在P1~P3之間介入,建議等到P3之後才開始積極注意,並伺機尋找適當的介入點。一般而言,主力會在P1~P3這個區間,先建立想要吸納的籌碼約6成的水準。
二、盤堅型進貨
通常發生在低點已經被確認之後,主力才開始進行的進貨模式。一般要將該股票與加權指數走勢加以對應研判,以提高當時低點被確認的可靠性。所謂低點被確認是指①浪潮不破前低(亦即,這裡可能是第二波或某一波的底部區)、或②針對前一個波浪進行大於0.382的修正、或③破底之後籌碼尚不穩定所進行的進貨模式。
此進貨模式的重點:①必定搭配高點短線出貨,壓回洗盤交互進行。亦即,拉高至P1點後,就會進行一次短線出貨以降低持股成本,並進行短線洗盤吸納籌碼和迫使短線多單停損賣出,且P2、P3同理、②波峰、波谷會持續走高,即P3>P2>P1。
正常情況下,成交量會出現「波段起漲」的模式,但增加速度會相當溫和,可由MV5的走向來觀察得知。另外,盤堅過程不一定要創下三個高點,但通常至少是三個高點。
三、平台型進貨
一般出現在前波屬於多頭上漲浪潮之後的進貨模式。當股價進行初升段的上漲之後,主力會在初升段末端會先進行部分籌碼的獲利了結動作,但是不會全部出場,主力仍掌握大部分的籌碼,接著就有機會進行平台型的拉高進貨模式了。
平台型進貨的過程必定會搭配洗盤,而該平台的幅度可以很大,也可以適中,這與該股的股性和股本有關。一般股性較活潑且股本較小的股票,幅度會比較小,反之則幅度會較大,時間亦會較久。
提醒:平台型進貨往往會吸引另一批主力/大戶進駐,因此在初升段的末端會出現大量換手的現象。而該批新主力可能是事先講好條件的金主,也可能是投信的進駐,但後者比較不可能發生在股本較小的個股身上。
進貨過程中,量能的表現以「順勢量」的模式進行短線拉高進貨,或是呈現「谷底量」的沉澱模式。投資人只要注意進貨結束後的最後洗盤點訊號即可,當出現洗盤結束訊號與多頭攻擊訊號時,再適時切入作多。
如何觀察多空的突破訊號?當股價正式跌破標示L的水平支撐線 ⇒ 轉弱⇒放棄作多;當股價正式突破標示H的水平壓力線 ⇒ 轉強(洗盤結束)⇒ 多頭攻擊訊號 ⇒ 作多。
※參考資料:
「主控戰略成交量 主力進貨、洗盤與出貨的技巧解析」,作者:黃韋中,出版者: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初版八刷。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