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交易系統3-2 移動平均線


一、均線概述

簡單移動平均(Simple Moving AverageSMA)的計算方式

簡單移動平均是某變數之前n個數值的算術平均,例如:10日簡單移動平均是指前10日的股價平均數。公式為:

 

SMAt=(PtPt-1Pt-2Pt-3+…+Pt-(n-1))÷ n

 

符號說明

P:股價

t:當日(t+1:明天、t-1:昨天、…)

n:天數(期間)

SMA:簡單移動平均線

 

⑵均線的意義

移動平均線是根據統計學的時間數列分析理念而得的方法。時間數列中含有長期趨勢、②季節變動、③循環變動、和④偶發變動等四個主要因素。移動平均線能消除「偶發變動」,削弱「季節變動」及「循環變動」而將「長期趨勢」呈現出來,避免短線人為作價的陷阱。

移動平均線藉由價格的平均,隨著時間不斷的移動,產生平滑曲線,清楚的反映價格數列的趨勢(Trend 把價格波動平滑化,藉此凸顯股價趨勢 移動平均線=有曲度的趨勢線 移動平均線平均成本 股價趨勢

因此,當價格的波動偏離趨勢(=乖離率過大)時,則未來將會朝趨勢方向修正,∴價格發生偏離時,是一個買進賣出訊號。

 

⑶均線的原理

移動平均線是將固定期間週期的股價加以平均,然後連接成一條線,用以觀察「股價趨勢」以「平均數」代表在該期間內的所有股市參與者的平均持有成本利用這種方法計算固定週期的「變動平均成本」,可以明確的找出在固定週期中,股價趨勢的變動方向。

移動平均線的變動平均成本

圖 移動平均線的變動平均成本

 

所謂的變動平均成本,如上圖所示,標示A:表示在A處買進的人,其平均成本視為5154.78;標示C:表示在C處買進的人,其平均成本視為5797.36。從圖中觀察,在B處進場的人相對於在A處進場的人,其平均成本要高出585.66(=5740.445154.78)的成本,表示其「變動」的趨勢是「向上調整」。亦即,股市參與者願意花費較高的成本進場買進。

 

移動平均線的目的

◎道氏理論認為股價的變動是由三種運動構成:基本波、次級波、日常波動。而移動平均線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日常波動平滑化,讓股市參與者觀測基本波,採趨勢交易而不是隨著股價波動起舞。

◎將目前股價的「平均成本」與當日股價比較 瞭解目前股市參與者是賺錢還是賠錢。

◎從平均成本的數字變動中,去觀察成本變動的情形 均線扣抵

◎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價格=這段時間內的合理價格,也是多空雙方暫時的平衡點。

◎移動平均線基本上是一種趨勢追蹤工具,目的在確認(或告知)原有趨勢是否持續、結束或改變。移動平均線只是一個市場趨勢的追隨者而不是領導者,移動平均線不做預測,只是反映市場的實際走勢∴具有落後的特性,然而卻無法造假。

 

※雲解:均線重點如下

移動平均線=平均成本 股價趨勢

平均成本 參與者的賺賠情形

③股價趨勢:將看似無法預測的股價平均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映出股價的趨勢 趨勢交

均線不預測未來的股價變動,只是忠實反映實際走勢

 

二、移動平均線的優缺點

☆優點

◎代表的數字只有一個,且期間內的每個數字都被採用。

分析簡單,不考慮偶發變動,清楚了解股價趨勢方向。

◎顯示「」、「」的訊號:

□買進訊號:股價由下往上突破均線。

□賣出訊號:股價由上往下跌破均線。

 

☆缺點

◎少數特別大或特別小的數值影響其整體的代表性。

◎以價格分析為基礎,應再以其他成交量能的分析工具。

◎股價是「」,供需是「」。將「果」當「因」運用,必然有不準確的現象。

落後指標,不能掌握趨勢高低點,但可以「買在相對低點,賣在相對高點」。

◎股價盤整期間,買賣訊號錯亂反覆。

◎天數的選定常根據每支股票的股性、不同的階段和使用者的思維而各有不同。

 

※雲解:均線神?

均線代表這段時間的「合理」價格,也是多空雙方短暫的平衡點。目的只在告知原有趨勢是否持續、結束或改變。不預測未來股價的變化,只是忠實反映股價的實際走勢,∴具有落後的特性,卻無法造假。但不預測又要如何運用均線獲利呢?

Ans①均線、②乖離率、和③震盪指標互相支援與併用,3招就足以成為股市高手因此,

☆第1招 選擇一條適當的均線 趨勢交易。

☆第2招 結合乖離率運用 克服均線的落後特性。

☆第3招 與震盪指標(例如:KDRSI…)併用 彌補均線的盤整誤判。

 

三、移動平均線的特性

價格趨勢的特性

移動平均線=平均成本 利用變動平均成本找出股價趨勢方向。移動平均線是一種趨勢追蹤的工具,其功能在辨識新開始的趨勢,提供原有趨勢結束或反轉的訊號。

當移動平均線維持往右上方移動,股價維持在均線上方,表示趨勢為「多頭格局」(亦稱為正乖離走勢),此時若股價滑落到均線的下方,移動平均線將出現支撐的作用以維持移動平均線的方向不變。

當移動平均線維持往右下方移動,股價維持在均線下方,表示趨勢為「空頭格局」(亦稱為負乖離走勢),此時若股價反彈到均線的上方,移動平均線將出現壓力的作用以維持移動平均線的方向不變。

 

※雲解:趨勢 多頭/空頭格局 進場前要先確認趨勢是處於多頭或空頭,以決定操作是採偏多或偏空操作。

 

穩定的特性。

短期移動平均線的平滑程度較低,表示穩定性較,但敏感度較長期移動平均線的平滑程度較高,表示穩定性較,但敏感度較 股市參與者可以根據股性或個人操作習慣,調整自己適用的參數,也可以長、短期均線搭配使用,找到有效的買賣訊號。

 

※雲解:短期均線穩定性差、敏感度高;長期均線穩定性佳、敏感度差 均線運用技巧在於①確認自己的交易屬性:短線或長線交易?+②確認交易標的的股性該採短期或長期均線? 找到有效的買賣訊號。

 

落後的特性

移動平均線是趨勢的追隨者而不是領導者。當價格上漲,移動平均線才會往上;當價格下跌,移動平均線才會往下。因此,移動平均線與股價之間具有一種時間的落後特性。

 

※雲解:均線∵是追隨趨勢,∴要耐心等待確認趨勢方向後再進場 無法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可以買在相對低點,賣在相對高點(承擔較低的風險)。

 

支撐壓力的轉換性。

移動平均線對股價具有一定的支撐或壓力的作用。當股價從移動平均線的下方往上突破,若股價之後下跌到均線附近會產生支撐。反之,當股價從移動平均線的上方往下跌破,若股價之後上漲到均線附近會遇到壓力。

 

※雲解:判斷支撐或壓力是否被有效跌破/突破的原則:

◎以收盤價為基準。

◎突破/跌破3%為標準。

◎突破應帶量,最好≧130% × 5日均量。

◎突破/跌破後,再多觀察幾天。

 

※雲解:均線是否具有支撐與壓力的特性?

◎從籌碼的角度來看

∵均線代表持有者的平均成本,也是多數人情感糾結之處。

當股價處於上升趨勢時,持有者處於賺錢情況容易獲利了結,∴當股價回跌到均線,也就是持有者當初的買進成本,持有者自然覺得有便宜可撿而進場買進 支撐。

當股價處於下降趨勢時,持有者處於賠錢套牢情況急著想解套,∴當股價反彈到均線,也就是持有者當初的買進成本,使用者自然在有不賠錢的機會下趕緊賣出壓力。

◎從公式的角度來看

移動平均線=平均成本 股價趨勢,且價格↑則均線↑,價格↓則均線↓ 均線是趨勢追隨者。換言之。均線僅是趨勢的追蹤工具,無法預測股價回檔至均線是否具有支撐或股價反彈至均線是否具有壓力?

 

助漲助跌的特性。

均線往上表示買方力量>賣方力量,均線在這裡的定位為助漲作用。但當股價上漲趨勢變得緩慢走平或是開始走跌,當股價回到均線附近時,均線可能失去助漲/支撐效果。

均線往下表示賣方力量>買方力量,均線在這裡的定位為助跌作用。但當股價下跌趨勢變得緩慢走平或是開始回升,當股價來到均線附近時,均線可能失去助跌/壓力效果。

 

※雲解:均線是否具有助漲助跌的特性?

◎從股市操作的角度來看

股市參與者必須懂得趨勢交易,上升趨勢拉回買進→助漲;下降趨勢反彈賣出→助跌,不要獨蹲苦窯、孤芳自賞。

◎從公式的角度來看

移動平均線=平均成本 股價趨勢,且價格↑則均線↑,價格↓則均線↓ 均線是趨勢追隨者。換言之。均線僅是趨勢的追蹤工具,無法預測上升趨勢的拉回買盤是否大於賣盤,進而助漲股價或下降趨勢的反彈賣盤是否大於買盤,進而助跌股價?

 

四、移動平均線的種類

目前移動平均線通常使用的有5日、10日、22日、66日、125日、200日、250日、13週、26週、52週…等等,不一而足。其目的在取得該期間的平均成本,配合每日的股價來分析該期間多空的優劣形勢及可能的變化。因此依期間的分類來說,大致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茲說明如下:

 

⑴短期移動平均線短期趨勢:股價趨勢3個星期

一般以5日(≒週線)及10日為市場價格變動週期,可做為偏好短線使用者進出的依據。10移動平均線被大部份的使用者看成是一「黃金線」,∵短線,這是一條多空的分界線 當日K線跌破上升之5日均線且再進一步跌破10日均線是代表盤勢短線開始由多轉空。

5日、10日均線組合是許多強勢股的重要參考指標。只要股價未能有效跌破10日均線,且510日均線組合仍保持上升趨勢,就沒有必要考慮賣出股票。

 

⑵中期移動平均線中期趨勢3個星期股價趨勢

一般以22日(≒月線)、66日(≒季線)及13週(≒季線)為市場價格變動週期,可做為偏好中線使用者進出的依據。

月線MA22)是均線的「多空指標」,短線使用者從事波段操作常常以此為依歸。MA22 股價趨勢↑;MA22 股價趨勢↓。

季線MA66)是「景氣線」或是俗稱為「生命線」、「法人線」(※法人線的意思是法人多空參考大多以該線為原則)。季線對「波段」的有效性極高,能夠預示股價未來變動的可能方向。季線↑ 未來景氣看好;季線↓ 未來景氣看壞。

季線可同時搭配季報的公布,判斷上市/櫃公司未來所製造產品的景氣動向及經營成果卓著與否的指標,作為基本面選股時的參考。季線具有「支撐」與「壓力」的功能。

當季線由走平再往上表示多頭市場剛剛形成 季線↑之後的前一段上漲,通常為股價的某一大波段的初升段走勢;當季線由走平再往下表示空頭市場剛剛形成 季線↓之後的前一段下跌,通常為股價的某一大波段的初跌段走勢。

 

⑶長期移動平均線長期趨勢:股價趨勢一年

一般以125日(≒半年線)、200日、250日(≒年線)、26週(≒半年線)及52週(≒年線)為市場價格變動週期。年線是超級大戶、炒手們操作股票時參考的依據。歐美股市技術分析所採用的長期移動平均線多以200日為準,且美國投資專家葛蘭碧(Granville)經研究與試驗後,認為200日移動平均線最具代表性。

長期移動平均線可以看出公司價格的走勢。如果有愈來愈低的下降走勢,表示公司是屬於衰退的產業;如果有愈來愈高的上升走勢,則是最常發生在成長性(growth)的產業中。


均線種類

表 均線種類

 

※雲解:均線種類在實戰上的意義是,使用者必須事先了解自己的交易屬性(短線中線長線)後,再選擇適當的均線。例如,短線交易者可選用5日或10日線,中線交易者可選用月線或季線,長線交易者則可選用年線。

 

五、移動平均線的形態

交叉(黃金交叉、死亡交叉)

黃金交叉」是指短期均線由下往上突破長期均線,且兩條均線都呈上揚的走勢 買進訊號(如下圖的黃金交叉狀況一狀況二)。黃金交叉的重點在於大戶站在買方的確認。


黃金交叉

死亡交叉」是指短期均線由上往下跌破長期均線,且兩條均線都呈下跌的走勢 賣出訊號(如下圖的死亡交叉狀況一和狀況二)。死亡交叉表示股價下跌已有一段時間,在交叉後股價通常會反彈(迴光返照),此時是多方的最後減碼賣出時機。


死亡交叉

通常交叉的形成是意味著趨勢確立∴依據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做為進出的依據,獲利的機率會遠大於虧損。但不管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若無法進一步改變長期均線的走勢方向,則表示當時只是短線上的「跌深反彈」或「漲多回檔」。因此,這樣的交叉形態還不能稱為標準的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

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的使用會因為均線天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涵義。一般來說,愈短期的均線所形成的交叉,其影響時間愈短;愈長期的均線所形成的交叉,其影響時間愈長。例如,如果只是5日均線和10日均線的黃金交叉 股價可能只有10%20%的漲幅;半年線與年線的黃金交叉 熊市結束。

 

排列(多頭排列、空頭排列)

多頭排列」是指當股價持續上漲,K線位於均線上方,均線全部上揚且短、中、長期依次由上往下排列 股價↑>MA5↑>MA10↑>MA22↑>MA66↑>MA125↑>MA250 作多。


均線的多頭排列

圖 均線的多頭排列

 

空頭排列」是指當股價持續下跌,K線位於均線下方,均線全部下跌且短、中、長期依次由下往上排列 股價↓<MA5↓<MA10↓<MA22↓<MA66↓<MA125↓<MA250 作空。

 

開口

「開口」表示兩條不同週期移動平均線之間的距離,也是觀察兩條移動平均線的發散或收斂的程度。開口的距離大小顯示短、中、長期的成本差距,而彼此間的成本差距會使得股價具有漲多回檔(短期均線>長期均線)跌深反彈(短期均線<長期均線)的空間。

 

※雲解:開口的漲多回檔/跌深反彈,仍只是修正原來上升/下降走勢的過程而已。


均線的開口與斜率

圖 均線的開口與斜率

 

斜率

移動平均線的「斜率」代表多空的漲跌力道。斜率越大(越陡)代表力量越強。一般而言,斜率越陡峭則持續上漲或下跌的時間就越短,而相對角度適中(45度斜率為佳)則漲升或下跌延續的時間就越久。

 

斜率=(今日MA的數值-N日前MA的數值)÷ N

  =(MAtMAt-N)÷ N

 

其中,建議N9N越小越能表現當時走勢的現象,時間太長,反應將不夠靈敏,會失去計算斜率的意義。

 

背離

均線的背離

圖 均線的背離

 

均線「背離」是指股價與中長期均線兩者的方向呈現交叉相反的情況,對於判斷假突破/假跌破決定進/出場點有所幫助。一般發生在暴漲:股價見底反轉↑,但中長期均線仍↓暴跌:股價見頂反轉↓,但中長期均線仍↑。在運用均線背離時應當注意的問題如下:

 

①若股價與均線沒有發生交叉,即使兩者方向相反,也不屬於均線背離。

②若均線發生背離後,股價沒有出現強勁的反轉,而是出現強勢整理或者弱勢反彈,表明市場不理會均線背離,原有的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仍將持續。

③當市場進入「極強」或「極弱」狀態時,應當運用「均線扭轉」理論來判斷盤勢。此時市場有兩種情況:

◎極強市場:股價上漲連續放巨量突破均線與均線發生背離,突破後股價在高檔強勢整理拒絕拉回,判斷這種現象的關鍵因素在於「連續」放巨量。

◎極弱市場:股價下跌跌破支撐後,出現無量的弱勢反彈,被動等待均線下壓(均線的被動修復),一旦上方的均線壓下來,股價仍將跌破支撐而下跌。

 

六、均線扣抵

⑴公式說明

扣抵是為了要維持固定期間(n)移動平均線的計算,為了維持n日的動態平均,則每一天的新增參數(例如,當天收盤價)出現後,必需把n前的舊參數(n日前的收盤價)扣除,這個動作稱之為扣抵。茲用公式說明如下

 

MAt=(PtPt-1Pt-2Pt-3+…+Pt-(n-1))÷ n

MAt+1MAt+(Pt+1 ÷ n)-(Pt-(n-1) ÷ n

 

     ┌ Pt+1Pt-(n-1) MAt+1

均線扣抵Pt+1Pt-(n-1) MAt+1

     └ Pt+1Pt-(n-1) MAt+1

 

符號說明

P:股價

t:當日(t+1:明天、t-1:昨天、…)

n:天數(期間)

MA:移動平均線

 

⑵扣抵的意義

均線扣抵」的意義除了維持期間的完整,主要是能預知未來可能的趨勢方向。因此,扣抵在均線的實務操作是預知未來趨勢的可能方向,以利使用者採趨勢交易 扣抵是使用均線很重要的觀念與動作(※均線扣抵的觀念亦可活用在移動平均量)。

 

⑶扣抵的目的

扣抵的目的是告訴使用者目前股價助漲還是助跌?順便告訴使用者新參數和舊參數這兩筆資料的比較力道。另外,在均線方向的研判上,建議使用「扣抵區間」的概念。亦即,除了要知道明天的扣抵價位之外,更要知道後天、大後天,甚至更長一點的區間會被扣抵的價位是高是低?亦即是「扣抵高檔」或「扣抵低檔」來預估均線會在何時轉向或是趨勢能維持多久?

 

※雲解:均線扣抵是否可以告訴使用者目前股價是助漲還是助跌呢?

◎從股市操作的角度來看

當均線扣抵低檔的區間時,往後的均線在扣抵低檔區時,均線往上,但其代表意義是股價可能反轉向上跌深反彈或僅是低檔整理而已;當均線扣抵高檔的區間時,往後的均線在扣抵高檔區時,均線往下,但其代表意義是股價可能反轉向下、拉回整理、或僅是高檔整理而已。

◎從公式的角度來看

移動平均線=平均成本 股價趨勢,且價格↑則均線↑,價格↓則均線↓ 均線是趨勢追隨者。換言之。均線僅是趨勢的追蹤工具,無法預估均線在扣抵低檔時,均線往上是否可以帶動股價往上(助漲)或在扣抵高檔時,均線往下是否可以帶動股價往下(助跌)。

 

⑷扣抵的運用

均線扣抵運用—台積電的MA5扣抵觀察

圖 均線扣抵運用台積電的MA5扣抵觀察

 

如何運用扣抵做預測呢?以MA5為例,台積電在2017/5/5收盤之後,從當天開始往前數5天,就是扣抵的相對位置,其扣抵價位194.5元。∵股價維持在MA5之上,且均線是往上,∴均線具有支撐力道。如果下個交易日跌破194.5元,均線就會轉折向下,支撐力道就會消失。因此,扣抵值的操作運用參考範例如下:

◎多頭上漲時,股價跌破5日的扣抵價位(=股價↓跌破MA5),賣出1/3持股。

◎多頭上漲時,股價跌破5日的扣抵價位和10日的扣抵價位(=股價↓跌破MA5MA10),持股出清。

◎空頭下跌時,股價站上5日的扣抵價位(=股價↑突破MA5),空單回補;跌破5日的扣抵價位(=股價↓跌破MA5),多單停損。

◎空頭下跌時,股價站上5日的扣抵價位與10日的扣抵價位(=股價↑突破MA5MA10),空單務必回補。

 

七、均線糾結

⑴均線糾結的意義

均線糾結是指3以上的不同週期移動平均線(例如,5日、10日、22日均線等)逐漸收斂、交織在一起,形成「糾結」的現象。均線糾結的形成原因就是股價經過較長時間的震盪整理,使得多條均線收斂交織在一起。均線的角度是均線糾結,從形態的角度是箱型整理,從籌碼的角度是籌碼沉澱

 

⑵均線糾結的特性

成本趨於一致:當多條均線出現收斂糾結在一起時,表示不同週期的市場參與者的持有成本趨於一致,反映市場處於多空力量平衡的盤整階段,預示市場可能會隨時重新選擇方向。

波動率降低:股價處於區間震盪整理,不對買進賣出發出訊號。若成交量隨著整理期間而縮小,則後市往往看漲;若成交量未隨著整理期間而縮小,則後市往往看跌。

穿越機率升高愈多條均線的糾結,表示均線糾結的時間愈長,蓄積的能量愈大,其後發生穿越後的行情往往愈強,也愈具可靠。

 

⑶判斷變盤方向的原則

◎均線服從原理

日線服從週線,短期均線服從長期均線 變盤的方向將會按長期均線的方向進行。但均線服從原理只是一種最大的可能性,得出的結論並不一定是正確的,若市場發生出人意料的逆轉,此時就須改用均線扭轉原理。

◎均線扭轉原理

當股價出現與均線服從原理相反的走向時,表示股價出現底部反轉或頭部反轉。但當股價是底部反轉時,底部向上扭轉必須要有成交量,且成交量大小代表扭轉的力度大小。

在低檔出現連續出量並向上逆轉,此時就是均線的扭轉原理在發生作用!底部向上的扭轉必需要有成交量,成交量大小代表扭轉的力度大小!

 

交易紀律

股市賺來的錢,是煎熬得來的。均線糾結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務必心等待明確的穿越信號,且若股價穿越糾結區間後,卻又重回糾結區間內,應嚴格執行停損平倉出場,遵守交易紀律。

 

八、均線的運用與判讀

◎均線是一個趨勢追蹤指標,適用於趨勢明確的行情。股價↑>均線↑ 行情看好;股價↓>均線↓ 行情看淡。若是盤整則應改採KDRSI、威廉指標…等「震盪指標」。

◎參數設定:通常短期走勢設5日、10日;中期走勢設22日、66日;長期趨勢設125日、250日。

◎敏感度:期間敏感度,可在短期趨勢中獲利,反映雖快但錯誤訊號較多;期間敏感度,可在長期趨勢中獲利,反映雖慢但錯誤訊號較少 短期均線在趨勢反轉的表現比較理想;長期均線在趨勢持續發展的表現比較理想。

◎假訊號是趨勢交易的天敵!因此,為了降低誤判情況,有效的交易訊號應是股價穿越方向=均線發展方向。亦即,買進訊號=股價↑由下往上突破均線↑;賣出訊號=股價↓由上往下跌破均線↓。

交易原則:順勢交易 看長作短 回檔作多、反彈作空

長期移動平均線的作用主要在於觀察「基本波」的趨勢方向。例如,日K線的MA250MA200等。股票操作首重趨勢的判斷,持有上升趨勢的股票會隨著時間而獲利;持有下降趨勢的股票會隨著時間而虧損。

中期移動平均線的作用主要在於研判「次級波」是正向或逆向,且具有支撐和壓力的作用。例如:日K線的MA22MA66等。這些中期均線是市場平均成本和成交量的堆積所在,股價在這些均線位置出現穿越、停頓或轉向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因此,中期均線的壓力和支撐作用也由此產生。這也為股市參與者提供逢低買進或逢高賣出的依據。

短期均線是掌握「日常波動」的買賣點。例如,日K線的MA5MA10。買進訊號:股價由下往上突破短期均線↑,且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賣出訊號:股價由上往下跌破短期均線↓,且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

移動平均線對股價運動的掌握講究「看長作短」。

看長:看清基本波的趨勢方向之後,才能決定整體的交易策略是作多還是作空?在正確判目前市場是正向次級波還是逆向次級波之後,才能在進場、觀望、退場的策略中作出正確的抉擇,並制定出長線、中線、短線的持股方案。

作短:真正買賣時機的掌握是在日線、60分鐘線、30分鐘線、15分鐘線、或5分鐘線,利用短期均線來確認買賣時機,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和壓低成本。

「回檔作多、反彈作空」。在上升趨勢等股價拉回確認支撐無誤後 作多,停損設前波低點;在下降趨勢等股價反彈確認壓力無誤後 作空/賣出,停損設前波高點。此交易方式可大幅降低風險,讓自己看錯時小賠出場,以此遵守「賺多賠少」的交易原則,方能達到長期穩定獲利的目標。

 

※雲解:均線看長作短的實戰操作

期貨操作來說,可以選擇MA22(月線)=長期均線MA5=短期均線。

◎看長:確定MA22往上。

◎作短:當股價由下往上突破MA5,且MA5往上時,進場作多。當股價由上往下跌破MA5,且MA5往下時,平倉出場。

股票操作來說,可以選擇MA66(季線)=長期均線MA10=短期均線。

◎看長:確定MA66往上。

◎作短:當股價由下往上突破MA10,且MA10往上時,進場作多。當股價由上往下跌破MA10,且MA10往下時,平倉出場。

 

多頭排列是最強勢的上升趨勢 作多良機∵短、中、長期使用者都處於賺錢狀態,籌碼穩定,股價逢回皆有支撐,融資買進的最佳時機,作多是會大賺的。

∴①在價漲量未大增或價漲量未縮之前,務必把握此獲利良機,順勢交易,任何拉回都是買點,否則多頭排列將只是一個過路財神而已②不輕易摸頭,自以為藝高人膽大而去放空,否則只是跟自己的錢過不去而已。

空頭排列是最弱勢的下降趨勢 作空良機。∵短、中、長期使用者都處於賠錢狀態,解套心態濃厚,股價逢彈皆有壓力,主力作手大抵以巨量長紅出貨,結束小波段的反彈,作空是會賺錢的。

∴①在價跌量未大增之前,務必把握此獲利良機,順勢交易,任何反彈都是賣點,否則空頭排列將只是一個過路財神而已、②持有者應出清持股,以免慘賠,將股市辛苦賺的錢吐了回去(股市白做工)、③不要攤平,否則只是越攤越貧。

◎若股價呈多頭排列,強勢股的回檔支撐價位≒月線弱勢股則≒季線~半年線。

若股價呈空頭排列,弱勢股的反彈壓力價位≒月線強勢股則≒季線~半年線。

牛市:股價年線季線由下往上突破年線

熊市:股價年線季線由上往下跌破年線

短期均線年線↑ 牛市的短期回檔

短期均線年線↓ 熊市的短期反彈

◎可以運用均線短長交叉技巧研判底部或頭部形態是否成立。股價盤頭的目的是為了將籌碼釋出,主力手中持股轉到散戶手中,行股票換鈔票之實。股價打底的目的是為了讓均線扣抵價降低,且讓均線糾結、籌碼沉澱,有利於股價成本集中且降低之後,醞釀股價上漲的力道。因此利用均線短長交叉的特性,便可以辨識出是否呈現有效的打底過程。


利用均線短長交叉研判底部形態

圖 利用均線短長交叉研判底部形態

 

◎美國券商美林(Merrill Lynch)轄下的「美林研究部門」從1970年到1976年間對十三種商品的每一月份的移動平均的測試結果,它的移動平均時間從370天不等。根據這研究得到一些有趣的結論:

①實證顯示股價波動並不是完全的隨機。這個實證可支持技術分析作股價預測方法的可用性。

對於所有的市場,沒有一種移動平均線是完美的。換言之,每一個市場似乎都有它最適當的移動平均線。(※但最適當的移動平均線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

③普遍來看,長期均線比短期均線的表現好。短期與長期的分界點是40日。6070的均線最引人注意。

「簡單移動平均線」比「加權與指數平滑平均」表現得更好。

 

九、單線控盤

「單線控盤」是指僅選擇一條均線做為控盤線(※葛蘭碧八大法則是單線控盤的經典操作範例),而控盤線的選擇隨個人操作習性而定,沒有一定的標準。以MA22為例,操作方式很單純:收盤價站上MA22 買進訊號;收盤價跌破MA22 賣出訊號。不理會部位賺賠、多空、消息…等,完全依照買賣訊號來操作。

買賣進出的精華不在價位、不在多空、不在賺賠輸贏,而是在一條控盤線而已。單線控盤的操作方法也許無法讓我們買在低點,賣在高點,但絕對是在相對的高檔賣出,在相對低檔買進。

若以單線控盤的角度來說,單線控盤操作的精髓就是:①選擇一條適當的均線 順勢操作)②均線與乖離率的結合運用 克服均線的落後特性)③均線與震盪指標的併用 彌補均線在盤整的誤判)均線、乖離率和震盪指標互相支援與並用,就足以致富。

 

⑴股價穿越均線的交易訊號(※n可以是5102266125200250…等)

◎股價突破n日均線(MAn

股價突破n日均線

※股價首次突破MAn:有時只是測試而已!第二次突破MAn:大多是有效的大漲前奏曲;回測MAn:表示上升多頭走勢經得起考驗。

 

◎股價跌破n日均線(MAn

股價跌破n日均線

※股價首次跌破MAn:有時只是測試而已!第二次跌破MAn:大多是有效的大跌前奏曲;回測MAn:表示空頭走勢經得起考驗。

 

⑵葛蘭碧八大法則

葛蘭碧(Granville)採200均線來預測股價走勢,利用股價均線觀察趨勢的變化,趨勢判斷主要是以股價與均線之位置,再加上均線的斜率來決定 當股價>均線且均線斜率>0 上升趨勢偏多操作當股價<均線且均線斜率<0 下降趨勢,偏空操作。


葛蘭碧八大法則

圖 葛蘭碧八大法則

 

買進法則一: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或上揚,而股價由下往上突破均線打底突破黃金交叉(法則一 法則五)

此為空頭轉為多頭的底部現象,K線形態一般處於底部形態。但是必須持續觀察移動平均線是否能隨股價上漲而於短期內揚升,避免股價再度跌破均線而可能進行「擴底」,若擴底失敗將會呈現轉多失敗。

打底將使①均線走平、②股價與均線的距離減少、③清洗浮額。這樣股價才容易由空轉多,而股價後續的上漲也會因為「扣抵」到底部區的低價,使均線變成向上走勢,進而產生助漲作用。經過打底且正式突破均線的上漲走勢,可視為波浪理論的第⑴波(初升段)走勢。

 

買進法則二:均線持續上揚,股價雖然跌到均線之下,但不久又回均線之上假跌破跌破上升均線(法則二 法則六)

此為股價拉回測試均線的支撐,這種回測現象視為波浪理論的第⑷波K線形態又稱「回檔」、「假跌破」。

該法則有時會有盲點,亦即在股價跌破均線後沒有立刻回到均線之上,造成均線再度轉折向下,使均線失去支撐作用。因此,該法則宜嚴設停損後再積極進場。若未來確認是上漲走勢,將出現波浪理論的第五波(末升段)的軋空走勢,賺取波段利潤。使用者也可配合KDW%RMACD指標的「軋空」訊號研判。

 

買進法則三:股價持續上漲,遠離均線之上,股價突然下跌,但並未向下跌破上升的均線,當股價再度上漲時,可以加碼買進大漲小回回測均線支撐趨勢不變(法則三 法則七)

此為多頭的急跌走勢,該法則的重點是股價並未跌破均線就反轉回升(波浪理論第⑶-4),確認均線支撐的有效性,K線形態為「大漲小回」。

當股價與均線的正乖離過大時,股價將有拉回壓力,是為多頭走勢中的回檔現象。按此法則來決策時,一定要看股價是處於上升初期、中期或晚期。一般來說,在上升中期的適用性較大。

 

買進法則四:股價在均線之下且突然暴跌遠離均線之時,則極可能再趨向均線負乖離過大跌深反彈(法則四 法則八)

此為空頭走勢的反彈行情,又稱為「負乖離過大」,但並非積極的買點,只是搶短多利潤,保守者或經驗不多者可以採觀望態度,避免因對股價波動認知不足,將反彈修正誤認多頭走勢以致後續的套牢。

在均線呈現明顯向右下方移動且股價連續下跌,通常是呈現「殺多」走勢。但由於移動平均代表平均成本,意謂股價會圍繞均線波動,∴當股價偏離均線太遠時,由於均線慣性的牽引作用,股價將極可能再趨向均線(波浪理論的波下跌結束,-a反彈)。因此,在多頭市場的表現即為上升中的回檔;在空頭市場的表現即為下跌中的反彈。

該法則並無明示股價究竟應距均線多遠才是買進時機,此時可藉①乖離率指標、②MACD、或③通道指標等來補救。但在利用均線與乖離率時,須注意有下列現象:

◎乖離率在股價到達最高點之前會先行到達最高點;在股價跌到最低點之前會先行到達最低點。

◎均線在乖離率的轉折點上,變得比較平緩,象徵著原有的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即將結束。

 

賣出法則五:均線從上升逐漸走平或下滑,而股價由上往下跌破均線跌破下降均線盤頭確立死亡交叉(法則五 法則一)

此為多頭轉為空頭的頭部現象,K線形態為「盤頭」。但是必須持續觀察均線是否能隨股價下跌而於短期內下滑,避免股價再度突破均線而可能進行「彈升」,若彈升成功將會呈現轉空失敗,股價仍將恢復多頭走勢。

盤頭將使①均線走平、②股價與均線的距離減少、③高檔出貨。這樣股價才容易由多轉空,而股價後續的下跌也會因為「扣抵」到高檔區的高價,使均線變成向下走勢,進而產生助跌作用。經過盤頭且正式跌破均線的下跌走勢,可視為波浪理論的(初跌段)走勢。

 

賣出法則六:均線持續下滑,股價雖然漲到均線之上,但不久又回到均線之下假突破突破下降均線(法則六 法則二)

此為股價反彈測試均線的壓力,這種回測現象視為波浪理論-c波反彈結束,下跌。K線形態又稱「反彈」、「逃命」、「假突破」。多單宜盡速平倉出場或是伺機逢高放空。

該法則有時會有盲點,亦即在股價突破均線後沒有立刻回到均線之下,造成均線再度轉折向上,使均線失去壓力作用,因此該法則宜嚴設停損後再積極進場。若未來確認是下跌走勢,將出現殺多走勢。使用者也可配合KDW%RMACD指標的「止漲」訊號研判,觀察主力是否故意誘多製造假多頭行情。

不過,如果股價的跌幅已深則該法則就不一定適用,因為它可能是回升趨勢中的暫時回檔修正,因此,使用者應當仔細分析。

 

賣出法則七:股價持續下跌,遠離均線之下,股價突然上漲,但並未向上突破下跌的均線,當股價再度下跌時,可以加碼放空大跌小彈回測均線壓力趨勢不變(法則七 法則三)

此為測試壓力的賣點,該法則的重點是股價並未突破均線就反轉回落(波浪理論的-a波反彈結束,-b下跌),確認均線壓力的有效性,K線形態為「大跌小彈」。

一般來說,在股市的下跌過程中,常會出現幾次這種賣出訊號。當股價與均線的負乖離過大時,股價將有反彈的慣性,是為空頭走勢的短期反彈現象。按此法則來決策時,一定要看股價是處於下跌初期、中期或晚期。一般來說,在下跌中期的適用性較大。

 

賣出法則八:股價在均線之上且突然暴漲遠離均線之時,則極可能再趨向均線正乖離過大飆漲過頭(法則八 法則四)

此為多頭走勢的回檔行情,又稱為「正乖離過大」,但並非積極的賣點,只是搶短空利潤(波浪理論的第⑶波結束,第⑷波修正)。保守者或經驗不多者可以採觀望態度,避免因對股價波動認知不足,將回檔修正誤認空頭走勢以致後續的軋空。

在均線呈現明顯向右上方移動且股價連續上漲,通常是呈現「軋空」走勢。但由於移動平均代表平均成本,意謂股價會圍繞均線波動,所以當股價偏離均線太遠時,由於均線慣性的牽引作用,股價將極可能再趨向均線。因此,在多頭市場的表現即為上升中的回檔;在空頭市場的表現即為下跌中的反彈。

該法則並無明示股價究竟應距均線多遠才是買進時機,此時可藉①乖離率指標、②MACD、或③通道指標等來補救。但在利用均線與乖離率時,須注意有下列現象:

◎乖離率在股價到達最高點之前會先行到達最高點,在股價跌到最低點之前會先行到達最低點。

◎移動平動線在乖離率的轉折點上,變得比較平緩,象徵著原有的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即將結束。

 

※葛蘭碧八大法則的應用原則歸納如下:

◎葛蘭碧八大法則的精神為上升的均線不宜作空,下跌的均線不宜作多。

◎均線本身具有支撐壓力與助漲助跌的特性,並可作為多空研判的趨勢線(Trend Line)作用。

◎多頭排列與空頭排列。

◎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股價向上突破均線 買進;股價向下跌破均線 賣出。但須注意「假突破」、「假跌破」在技術上的認定問題。

◎原本持續上升的均線開始橫向走平時,多單應獲利了結;原本持續下跌的均線開始橫向走平時,空單應獲利回補。

 

※參考資料:

股雲:「移動平均線」重點整理

股雲:「趨勢分析 第36章 移動平均:自動化的趨勢線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