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操作講求的是趨勢交易,用於追蹤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來進行交易,但當市場進入「沒有趨勢」的情況時,水平線預測法將非常有用。
一、水平線的重要性
⑴水平線的意義
水平線是依據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再以小型頭部或小型底部繪製水平線,然後根據水平線推測股價趨勢,這些水平線具備支撐與壓力的作用
⇒ 水平線分析是依據支撐和壓力的作用,在關鍵點位對市場進行驗證。
大多數技術分析方法和系統,在本質上都是順應趨勢,其主要設計在於追隨上升或下降的趨勢。當市場進入盤整或者「沒有趨勢」時,它們通常表現拙劣,甚至毫無作用。此刻,唯一能發揮作用的就是水平線了
⇒ 在沒有趨勢的情況下,投資人可以利用水平線確定價格的絕對位置。
⑵水平線的起源
水平線是道氏最早用於確定趨勢的工具,並為描述趨勢的定義奠定基礎,衡量股價是否高過前高或低破前低,以確定市場是處於牛市或熊市。目前畫水平線的方法主要有①水平的支撐線、②水平的壓力線、③黃金分割線等。
⑶支撐和壓力的心理學
支撐線具有支撐作用和壓力線具有壓力作用,大部分是因為有許多股市參與者在該支撐/壓力區進場交易,具有切身利益,所造成的心理因素。兩者的相互轉化也是如此,這就是支撐線和壓力線理論上的依據。
二、水平線的作用
⑴水平線是識別趨勢的工具
水平線分析主要就是依據支撐和壓力的作用,在關鍵點位對價格走勢的趨勢進行分析。水平支撐線、水平壓力線、趨勢線、價格形態、和移動平均線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輔助我們識別股價的趨勢方向。
⑵提高使用者的執行力
水平線真正的作用是幫助使用者制訂進出場的計畫,為使用者的買進賣出提供重要的依據,不至於僅憑直覺就進行交易決策,提高使用者的執行力。
⑶在利用水平線時,關鍵價位或整數價位的重要性
在K線圖上顯示的支撐線或壓力線是一個水平的價位線,這個價位線通常是關鍵價位或整數價位,也可稱之為「關卡價」。股市參與者總會以一些重要的習慣數字,例如,10、50、100…等當作價格目標。因此,這些數字常成為「心理」上的支撐或壓力。
圖 假突破後的下跌示意圖 圖 假跌破後的上漲示意圖
關卡價的具體應用,就是不要將交易指令設在關鍵價位或整數價位。例如,在新倉作多時,如果試圖在牛市中趁市場短暫下跌的時機進場,買進指令應該設在稍高於某個重要習慣數字上;在新倉作空時,如果試圖在熊市中利用向上反彈的機會出場,放空指令應該設在稍低於某個重要習慣的價位下
⇒ 多單進場價格>關鍵價位;空單進場價格<關鍵價位。
如果我們要對已經持有的部位設置保護性停損時,那麼作法則與上述建立新倉的方式正好相反。例如,如上圖所示,在下降趨勢應該把空單停損指令設在105元,以防止針對關鍵價位100元的假突破;在上升趨勢應該把多單停損指令設在95元,以防止針對關鍵價位100的假跌破 ⇒ 多單停損價格<關鍵價位;空單停損價格>關鍵價位。
其中原因是,高明投機者會透過其他股市參與者的停損單來「操縱市場」。∵高明投機者非常了解股市參與者如何設定停損點,且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會用各種方法把價格推動至「支撐水準」的稍下方或「壓力水準」的稍上方,迫使其他股市參與者的停損單被觸發,並導致連續交易,這稱為「清除停損」
⇒ 技術性假突破(假跌破)的原因。
三、水平支撐線與水平壓力線
分析趨勢時,水平支撐線和水平壓力線的往後延伸位置對趨勢發揮一定的制約作用。一般來說,價格在從下向上抬升的過程中,一旦觸及水平壓力線,甚至遠未觸及水平壓力線時就會調頭向下。同理,價格從上向下跌的過程中,在水平支撐線附近就會調頭向上。
⑴水平支撐線
1.水平支撐線的定義
水平支撐線的往後延伸位置,對趨勢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使股價在下跌到某一位置時,買盤轉旺而賣壓漸弱,進而使股價停止繼續下跌,股價在支撐線附近就會轉頭向上。把波谷或者說「向上續漲低點」稱為支撐點。通常,當前一個向上續漲的低點形成後,就可確定一個水平支撐線。
如下圖,點2和點4為水平支撐線,通常由過去的向上續漲低點形成。當股價跌到某個價位附近時,停止下跌,甚至有可能回升,這是因為多方在此買進造成的
⇒ 水平支撐線發揮阻止股價繼續下跌的作用。
圖 牛市中的水平支撐線
2.水平支撐線的功用
水平支撐線的功用是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向下繼續運動。當股價跌到某個價位附近時會停止下跌,甚至有可能還會回升。同時,支撐線又有徹底阻止股價下跌的可能。這個具備阻止股價繼續下跌的價位,就是支撐線所在的位置。
3.水平支撐線具有支撐的原因
當股價往下趨向支撐線時,①股票價值>股票價格+②空手者趁低買進+③賺錢者逢低加碼+④逆勢作空者逢低回補。因此,股價在水平支撐線附近需求>供給,自然形成強而有力的支撐基礎。
⑵水平壓力線
1.水平壓力線的定義
水平壓力線的往後延伸位置,對趨勢具有一定的壓力作用,使股價在上升到某一位置時,由於大量的賣壓擋住買方的推進,進而使股價持續上漲的力道受阻,於是價格由升轉跌。把波峰或者說「向下續跌高點」稱為壓力位置。通常,當前一個向下續跌的高點形成後,就可確定一個水平壓力線。
如下圖,點2和點4為水平壓力線,通常由過去的向下續跌高點形成。當股價漲到某個價位附近時,停止上漲,甚至有可能回落,這是因為空方在此拋售造成的
⇒ 水平壓力線發揮阻止股價繼續上升的作用。
圖 熊市中的水平壓力線
2.水平壓力線的功用
水平壓力線的功用是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向上繼續運動。當股價漲到某個價位附近時會停止上漲,甚至有可能還會拉回。同時,壓力線又有徹底阻止股價上漲的可能。這個具備阻止股價繼續上漲的價位,就是壓力線所在的位置。
3.水平壓力線具有壓力的原因
當股價往上趨向壓力線時,①股票價值<股票價格+②空手者趁高作空+③套牢者逢高減碼+④逆勢作多者獲利了結。因此,股價在水平壓力線附近供給>需求,自然形成強而有力的壓力基礎。
四、如何劃分水平線的級別
⑴水平線可以分為兩個級別
基本波的水平線可以分為長期支撐線和長期壓力線;同理,次級波的水平線也可以分為中期支撐線和中期壓力線;日常波動的水平線可以分為短期支撐線和或短期壓力線
⇒ 經過一年以上的考驗,屬於長期水平線;超過3個月以上的考驗,屬於中期水平線;3個月以下的考驗,屬於短期水平線。
對於基本波來說,壓力線就是牛市的頭部,支撐線就是熊市的底部。在一般情況下,基本波級別的水平線,往往可以用次級波級別的水平線代替。因此,水平線的兩個級別是①次級波的水平線、和②日常波動的水平線。
⑵確認日常波動級別的支撐線和壓力線
在一般情況下,日常波動的支撐線和壓力線附近的轉折很少出現標準的形態結構,如果出現也大多以V形反轉的形態出現。這或許是一個辨別日常波動級別的水平線的方法。
在上升趨勢中,水平支撐和壓力線會呈現逐步上升的態勢。如果上升趨勢要持續下去,每個相繼的低點(水平支撐線)就必須高過前一個低點,同時每個相繼的上衝高點(水平壓力線)也非得高過前一個高點不可。因此,如果支撐線呈現出階梯形的圖表形態則更加肯定了一個強的趨勢。
有些使用者會誤認為只有在熊市中才有支撐線,只有在牛市中才有壓力線。其實,在牛市中,水平壓力線意味著上漲走勢只是在此回檔修正,日後水平壓力線遲早會被向上突破,延續上升趨勢;在熊市中,水平支撐線意味著下跌走勢只是在此反彈修正,日後水平支撐線遲早會被向下跌破,延續下降趨勢
⇒ 牛市看支撐線、熊市看壓力線。∵若股價能維持在支撐線之上,表示牛市趨勢依然不變;若股價無法突破壓力線,表示熊市趨勢依然沒變。
⑶確認次級波級別的支撐線和壓力線
一般來說,在熊市中,出現中期上升趨勢之後,如若行情向上突破中期壓力線,則說明熊市已經結束;在牛市中,出現中期下降趨勢之後,如若行情向下跌破中期支撐線,則說明牛市已經結束
在牛市中,每當股價向上試探前波高點壓力區的時候,一旦股價不能突破前波高點,便發出目前上升趨勢可能反轉的第一個警告訊號。根據經驗,在中期趨勢的水平線附近,很容易出現顯而易見的雙重頂、頭肩頂…等頭部形態結構,這或許是區別次級波級別的水平線的方法。
如下圖所示,在點5,股價無力向上突破點3,然後又向下跌破點4,這就構成了趨勢的反轉往下,此類形態稱為「雙重頂」(M頭)。M頭是道氏注意到的第二個價格走勢形態。
圖 上升趨勢反轉示意圖(M頭)
在熊市中,每當股價向下試探前波低點支撐區的時候,一旦股價無力跌破前波低點,便發出目前下降趨勢可能反轉的第一個警告訊號。
如下圖所示,在點5,股價無力向下跌破點3,然後又向上突破點4,這就構成了趨勢的反轉往上,此類形態稱為「雙重底」(W底)。
圖 下降趨勢反轉示意圖(W底)
五、判斷支撐線、壓力線的重要程度
支撐線和壓力線是技術分析的重要方法。支撐線或壓力線的重要程度可以由三個方面決定:①股價在這個區域逗留時間的長短、②股價在這個區域伴隨的成交量大小、③發生時間距當前的遠近程度 ⇒ 價位停留的時間愈長,伴隨的成交量愈大,離現在愈近,則這個支撐線或壓力線對當前的影響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⑴逗留時間的長短
股價在這個支撐線或壓力線的逗留時間愈長,則該支撐或壓力的影響就愈大。
⑵成交量的大小
在支撐線或壓力線的形成過程中,若伴隨著高額的交易量,則該支撐或壓力就愈重要。
⑶發生時間的遠近
若支撐線或壓力線發生的時間愈近,則該支撐或壓力的影響潛能愈大。
六、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相互轉換
「支撐」為前一個低點,「壓力」為前一個高點。只要水平的支撐或壓力線被足夠大的價格變化確實地貫穿,就發生支撐和壓力的相互轉換
⇒ 水平支撐線線被穿越到一定程度之後,就轉換為水平壓力線;反之亦然。
⑴壓力線轉換為支撐線
在牛市中,壓力線要比支撐線容易被突破。如果價格觸及壓力線後沒有轉向,而是繼續向上,這就叫「壓力線的突破」。當價格上升接近壓力線時,若價漲量增突破壓力區,則壓力線將被視為有效突破,且該壓力線將成為後市的支撐線。如下圖,在牛市中,當水平壓力線被市場以足夠大的幅度向上穿越後,就轉換為水平支撐線。
圖 壓力線轉換為支撐線示意圖
⑵支撐線轉換為壓力線
在熊市中,支撐線的跌破要比壓力線的突破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價格觸及支撐線後沒有轉頭向上,而是繼續向下,這就叫「支撐線的跌破」。當支撐線被有效跌破(穿越到一定程度)之後,就轉換為壓力線。如下圖,在熊市中,如果水平支撐線被跌破,則轉換為水平壓力線。
圖 支撐線轉換為壓力線示意圖
⑶支撐線與壓力線相互轉換的原因
◎短期趨勢受中期趨勢支配,中期趨勢受長期趨勢支配
例如,在中期趨勢處於上升趨勢的時候,若短期趨勢遇到足夠大的壓力時,價格將往下走,此刻的位置就是短期壓力線的位置,但短期趨勢會受中期趨勢的支配。因此,短期趨勢的壓力線最終將被向上突破。由於這個壓力位置是在中期趨勢的動力下突破的,因此價格一旦回到這個壓力位置就被拉起,這就是短期壓力線轉換為支撐線的原因。
◎心理因素
以上圖的下降趨勢來說,在價格跌破點1的支撐線後,該支撐線買進的多頭意識到自己錯了,而沒有買進或作空的空頭則意識到自己對了。當價格跌到點3時,多頭會有逢高解套賣股的想法,而空頭則想加碼放空。因此,一旦股價有回到點4附近時,就會遭遇一定的賣壓,再次將股價壓低,以致原來的支撐線轉換為壓力線
⇒ 上升趨勢:作空被軋或多單賣出者,會想逢低回補或買回;下降趨勢:作多套牢或空單回補者,會想逢高賣出或續空。
⑷穿越程度和相互轉換的關係
所謂「穿越程度」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說明作用在價格上的力量,其性質已經發生改變。價格從水平支撐或壓力線穿越的程度愈大,則該支撐或壓力的重要程度也就愈強。換言之,穿越程度達到多少時,水平支撐和壓力線兩者才會互換角色?
實際上,每個股市參與者都有自己認定的有效穿越標準。價格穿越得愈遠,人們會愈信服自己的新認識。例如,重要的支撐和壓力以10%為標準,短線的支撐和壓力可能3%~5%便可確定
⇒ 當股價從水平支撐或壓力線穿越得夠遠,致使股市參與者確信自己判斷錯誤的情況下,兩者才能相互轉換
⇒ 穿越程度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 主力假突破/假跌破的騙線操作空間。
七、支撐和壓力的辯證關係
在牛市中,壓力線僅意味著上升力道將在此處稍作休息,但遲早會被向上穿越;在熊市中,支撐線無法長久支撐市場下跌的趨勢,但至少能使之暫時得到支撐
⇒ 在牛市中,支撐和壓力水平線呈現出逐步上升的態勢,但如果某個重要水平支撐線被長期穿越,就可能意味著趨勢將由牛市反轉為熊市;在熊市中的情況則相反。
因此,使用者如能根據支撐線和壓力線,把握正向次級波,不被逆向次級波迷惑,及時注意支撐線或壓力線的性質轉變,把握趨勢的反轉,將對投資收益的提高大為有利。
※參考資料:
股雲:「道氏理論 第19章 水平線預測法」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