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讀財報選股票 第2-9章 財報檢驗-我的獲利穩定嗎?


對象──所有的投資人,尤其是那些重視獲利的投資人。

重點──「股利分配穩定嗎?」

 

一、股利分配政策

⑴企業明定的股利分配政策為何?

法律上並沒有規定企業必須公布股利分配的政策,但大部分公司都會公布。

 

⑵企業過去的股利分配水準?

公司法只要求揭露去年度的股利分配數字,但是通常企業會在財務報表上揭露更多年度的資料。

 

⑶我如何知道股利分配會維持一定的水準?

沒有規定要求企業賺錢時一定要分配股利,所以企業可以在景氣好時保留部分盈餘,在景氣差時就能維持其股利分配水準。

 

⑷什麼是股利倍數比率?

公式:股利倍數比率=每股盈餘 ÷ 每股股利

 

股利倍數比率(dividend cover)是計算盈餘為股利的多少倍。這個比率不適用於不分配股利或者沒有盈餘的企業。

這個公式的優點在於它的分子和分母都輕易可以在財務報表上找到。一般來說,體質良好企業的股利倍數比率約在34之間,如果企業的股利倍數比率是2、甚至低於2,或者一年比一年低都是一項警訊。這可能表示企業的獲利能力降低,對於維持股利的發放水準也會有困難。

股利倍數比率沒有所謂的好或壞,股利倍數比率的解讀必須對照企業的狀況,以及與其他的數字做比較。超過10的股利倍數比率,可能表示企業不重視股利分配,比較願意將盈餘再投資。穩定的知名企業通常會有較低的股利倍數比率,因為小型且快速成長的公司需要保留大部分的獲利以供擴展所需。

股利倍數比率比較像是政策的指標,而非績效的指標。股利分配通常會由董事們在下一個會計年度的前三個月內作決定,讓董事們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公司的績效表現。當公司的股利分配維持一般水準,可是股利倍數比率卻下降時,就必須特別注意了。

股利倍數比率必須和其他資訊一起考慮,最重要的就是前幾年的股利倍數比率。另外,股利殖利率也是很重要的比較對象。如果一家公司的股利殖利率為6%,股利倍數比率為1.5,可能比不上股利殖利率為5%,股利倍數比率為3的公司。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將這兩個數字相乘。

 

股利倍數比率 × 股利殖利率

=(每股盈餘 ÷ 每股股利)×(每股股利 ÷ 股價)

=每股盈餘 ÷ 股價

 

我們會得到9%15%,可知後者比較好的投資標的。由於公司盈餘最終都會歸於股東,因此保留盈餘才是公司未來獲利和股東未來股利的希望所在。

 

⑸企業曾經停止發放或者減少股利?

如果市場認為曾經停止發放股利或者減少股利關係重大,在某種程度上就有可能影響到企業的股票價格。

 

二、股利收入的「價格」

⑴何謂每股盈餘?

公式:每股盈餘=淨利 ÷ 股票發行股數

 

每股盈餘有時候被稱為「基本每股盈餘」。簡單來說,每股盈餘告訴你當年度每股股票的獲利為何。「盈餘」是指企業的利潤或是損失扣除掉分派給股東的股利(包括已分派但還未支付的股利)和支付給其他資金提供者的開支,例如特別股股東。另外必須扣除特殊和非經常項目、所得稅和少數股權。

「股票發行股數」是會計年度內普通股股票發行的加權平均數,這個數字通常和當年底的股票股數不一樣。股票分割、股票合併、和發行股票紅利不在股票發行股數的計算之內。

每股盈餘本身的數字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無法告訴你這張股票的表現如何,每股盈餘的數字要和其他數字一起分析才有意義,最常用的數字是股票價格,也就是被廣泛運用的本益比。

 

公式:稀釋每股盈餘=淨利 ÷ (股票發行股數+可能因為選擇權和可轉換公司債等而發行的股票股數)

 

當公司有可轉換特別股、股票選擇權和其他可以讓放款人和董事們得到股票的類似憑證時,就會發生每股盈餘的稀釋。稀釋每股盈餘的數字一定比基本每股盈餘的數字小。當稀釋每股盈餘和基本每股盈餘的差別相當大時,稀釋每股盈餘的數字就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融資憑證和選擇權的轉換會發生在未來,而盈餘是已經發生的事實。兩者發生的時間相隔愈久,稀釋後每股盈餘的數字就愈沒有參考的價值。如果股票市價遠低於轉換價格,憑證持有人不太可能行使股票轉換權,稀釋每股盈餘就不具重要性了。

可行使股票轉換權大部分限定在一段時間內而非某一個特定的日子,除非目前為可行使股票轉換權期間,而且股價高於轉換價格,否則不需要理會稀釋每股盈餘的數字。

 

⑵何謂本益比?

公式:本益比=股票價格 ÷ 每股盈餘

 

本益比(price/earnings, P/E)是指以目前的獲利水準,股票要多少年才能回本。本益比最主要的好處在於它讓不同公司的比較變得非常簡單。它可以讓不同規模、不同產業的企業做比較,甚至可以和整個市場做比較。

本益比是投資人預期企業未來表現優劣的最普通指標。假設投資人投資政府公債這類無風險性的投資商品,每年可以獲得5%的利潤。它們的本益比相當於201除以5%),任何公司的本益比>20,可以預期他們的經營表現會比整體環境要佳;反過來說,任何公司的本益比<20,可以預期他們的經營表現會比整體環境要差。

相對來說,本益比≧30,表示市場預期這家公司的表現會出奇的好。如果對這家公司的信心超過市場的預期,那可以投資這檔股票。在股市大好的牛市,本益比會上升;而在股市蕭條的熊市,本益比則會下降。

如果市場認為所有股票將在未來表現得一模一樣,它們會有相同的本益比。所以本益比之間的差距,就是市場對於企業不同預期的最清楚指標。本益比愈高,表示投資人認為這家公司的表現會愈好。不要忘記本益比的本是指股價,股價的數字已經將公司和其未來展望的所有已知資訊納入考慮。

投資人不得僅因為公司的高本益比就投資它的股票,必須要考慮相較於整個大環境或是其它企業,這家公司的未來展望會是如何。如果認為某些公司的本益比過低,無論它的實際數字是多高,都表示它是一項很好的投資。

然而本益比不僅是一個相對數字,它同時也是一個絕對數字。如果一家公司才剛開始有盈餘,但是一般認為它將來會有高額利潤,則公司的本益比會非常的驚人。本益比到了某種超高的程度,就是純粹的臆測,僅僅表示投資人預期這家公司的利潤會有大幅成長罷了。本益比<10的公司,一般的解釋是投資人認為這家公司未來表現不抱希望,或是本益比的數字被某些不尋常的因素所影響。

由於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會計原則,本益比數字會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利用本益比分析國外股票時要特別注意。當利用本益比分析股票時,只能比較在相同國家經營的公司,或是在相同會計規範下的企業。

 

⑶何謂股利殖利率?

公式:股利殖利率=每股股利 ÷ 股票價格

 

股利殖利率(dividend yield),或是簡稱「殖利率」是每股股利占股票價格的百分比。只有在公司有發放股利時,才可以計算股利殖利率。

公式中的每股股利是指會計年度裡所有發放的股利。股利殖利率讓股票股利能和其他投資工具的獲利互相比較,例如英國公債、政府存款和信託債券等。∴股利殖利率為5%的股票可以和銀行存款帳戶及其他投資工具相比較。

由於股票擁有資本利得和股利收入兩種獲利來源,因此股票的殖利率通常會較低於沒有資本利得的其他投資工具,像是銀行存款帳戶。

非常高的殖利率,通常表示投資人認為股利將被裁減。如果有理由相信股利將不會被裁減,那高殖利率的股票是一好的投資標的。高殖利率通常也代表公司的成長緩慢,甚至成長停滯,雖然公司不至於陷入困境。較高的殖利率補償了股利無法成長的缺憾。

 

⑷何謂總報酬?

公式:總報酬=股利殖利率+資本利得

 

總報酬可以讓股票不只是可以和其他股票相比較,也可以直接和其他投資工具相比較。資本利得是指一年內股票價格上漲或下跌的百分比。

 

⑸何謂本益比/成長率比值?

公式:本益比/成長率比值=本益比 ÷ 報酬成長率

 

本益比/成長率比值(=本益成長比),即所謂的PEG值(price earnings growth, PEG)是以本益比除以預期的報酬成長率。預期的報酬成長率則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定義,如下:

①將去年的成長率和前年的成長率相比較;

②任意年數的長期平均獲利盈餘;

③當年度的預期報酬成長率和去年度的報酬成長率比較;

④未來幾年的預期報酬成長率。

上述四種定義中,第④種的定義最少被用來計算PEG值,因為它幾乎是一種猜測。

PEG值<1的股票表示股價低估,∵當PEG值=1時,本益比剛好和預期報酬成長率相同。當PEG值>1時,預期報酬成長率停止驗證本益比。

PEG值最適合用來評量成長迅速但是穩定的企業,它不適合用來評量發生虧損或是獲利下降的公司。對於大幅偏重資產價值或預期價值,而非以創造獲利為評價標準的企業,PEG值的評量效果不佳。

 

※參考資料:

《讀財務報表選股票:投資獲利10大指標》,作者:Robert Leach,譯者:金雅萍,出版者:財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610日初版一刷。

※圖片來源:

http://ism.bwnet.com.tw/image/pool/sm/2018/08/f3e18c622a402174e7ac6be9069b469e.jpg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