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所有投資人。
重點──「公司是否會走往不符合你利益的方向?」
一、誰是公司的擁有者?
⑴公司有哪些不同的金融工具?
股東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其他資金提供者對於公司盈餘有龐大的請求權,以至於股東無法獲得適當的報酬。金融工具是公司用來籌措營運資金的一種方法。金融工具有時候為資本工具或者權益證券,股票也是金融工具的一種。
所有的金融工具都不脫股東權益和貸款的概念。股東權益是指金融工具的所有者有權分享公司盈餘;而貸款所有者會得到固定報酬,不論公司是否有盈餘。
1.股東權益工具
◎普通股:普通股(ordinary share capital)股東即為公司的擁有者。
◎A股、B股:A股、B股(A-shares, B-shares)等等是一些具有不同程度投票權的普通股。
◎股票:在英國,股份(share)是指股東購買股票的單位,例如每股面額25便士共1,000股股份的股票。在美國則通常以總金額表示,例如股東持有價值250英鎊的股票(stock)。
◎創辦人股:當公司進行清算時,在清償所有其他股份後,創辦人股才有權利要求償付。它是創辦人用來吸引投資人投資的工具。
◎遞延股:在公司陷入困境時,將股票重新計價。股東將一股股票換成較低面額的股票,剩餘以遞延股票補償。
◎美國存託憑證:美國存託憑證(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 ADRs or 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
ADSs)是指所投資的股票由信託公司持有,信託公司不將股票移轉給股東,而是將股票的權利移轉給股東。
◎黃金股票:當公司為私人所有時,政府會以其持有的黃金股票(golden share)來否決其他股東的決定。例如,英國政府持有黃金股票的公司有:英國電信公司、英國機場營運商(BAA)、Cable & Wireless電訊公司。2002年歐盟法庭決議,此類黃金股票只有與國家利益相關時才合法。
2.貸款工具
◎特別股:特別股(preference shares)雖然稱為股票,其實對於企業來說它是一項貸款,通常以固定利率支付利息,它的交易方式和普通股一樣。
◎信用債券:信用債券(debentures)是貸款的一種形式,通常有特定的資產做為擔保,如果貸款並未清償可將資產加以扣押。信用債券一般都會註明利率和到期日。
◎債務證券:債務證券(loan stock)其實就是另一種貸款給企業的方式,與信用債券相比,債務證券的市場性較低,也沒有資產做為擔保。
◎垃圾債券:垃圾債券(junk bonds)是小公司以高利率發行的貸款工具,在1980年代曾經非常盛行。
3.衍生性金融商品(derivatives)
◎認股權:認股權(share warrants)給與持有人在未來的某一天以特定價格購買股票的權利。
◎股票選擇權:股票選擇權(share options)給與持有人在未來的某一天以特定價格購買股票的權利,與認股權的不同之處在於實質內容而非形式。
◎交易式選擇權:交易式選擇權(trade options)是股票選擇權的一種。買權(call option)是有購買的權利;賣權(put option)是有賣出的權利;交易式選擇權可視為一種賭博,它預期在未來特定的日期、股票價格,或是指數的走勢。
◎金融期貨:金融期貨(financial futures)的持有人已經簽訂將於未來某日買進或者賣出股票的承諾契約。
⑵何謂資金成本?
投資人可以計算股東權益成本和貸款成本,然後根據它們的比例得到資金加權平均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
某項研究指出英國公司的股票風險溢價一向為6.5%到8%,也就是說投資人期望投資股票可以獲得比無風險投資工具的報酬高出大約7%。股票風險溢價是用來補償股票可能下跌的風險。
⑶公司是否為某集團所有?最終的母公司為何?
幾乎所有上市公司目前都以集團形式存在,也就是母公司擁有子公司的股票。我們必須要知道誰是子公司最終的持有者,試著去了解為什麼這些公司需要以獨立的個體存在。如果只投資母公司,則不需要去煩惱這個問題。
每一家子公司都是獨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責任以所持有的股權和子公司本身資產為限。也就是說,當子公司陷入財務困難,母公司沒有義務對其伸出援手。然而,這種情形很少見,∵對母公司的形象傷害極大。
⑷公司股東的組成份子為何?
分析持股的多寡,第一位和最末一位的數字通常最為重要的。例如,總共有222位股東至少分別持有一百萬股股票,約占71.28%的股本,也進一步證實這檔股票受到金融機構的重視。另一方面,392,493位股東所持有的股份不到100股,占股本1.85%,也代表這檔股票同時吸引散戶投資。
對於投資人來說,須多加留意公司股東名單上的三種持有人身分:①公司擁有者的股份、②基金的持有股份、③家族的持有股份。
公司的原始「擁有者」(proprietor)目前可能是公司的執行長,他們持有公司股票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值得鼓勵的行為,特別是在年輕的新公司。公司的董事如果持續持有大量的公司股票,表示他們對公司的承諾。如果董事沒有持有任何股票,你就必須開始擔心了。
如果董事的股票選擇權讓他們在未來能擁有比目前還多的股票,也必須多加留意,∵這表示他們對於公司未來展望沒有多大承諾,僅僅希望明天可能會更好。
一般來說,「基金」(fund)持股是好的徵兆,表示基金管理人對於這家公司深具信心。∵基金管理人必定對這家公司做過完整的研究分析,才會有持股的決定。投資人無法分享其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分享他們研究的結論。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如果基金沒有在名單上,反而是董事在名單上,可能必須開始擔心。
「家族」(family)的持股總是一個難解的問題。∵①家族成員之一未來會繼承公司成為經營者,始終是一個不成文的假設,就算這個繼承者不具備任何管理長才。聰明的家族企業通常會在早期即引進外部經理人來管理公司、②家族持有人對外通常都會採取一致的行動,因此三位家族股東分別持有25%的股票,和75%的股票為一人所持有,兩者並沒有什麼不同、③家族持股通常以信託方式存在,因此如果發現70%的股票由信託公司持有,可能就是家族持有的股份。
二、其他課題
⑴股本溢價帳戶的重要性
股本溢價帳戶(share premium account)是股東支付超過股票帳面價值的金額。股本溢價帳戶本身無法提供任何有用的資訊,它也沒有出現在任何有用的比率公式中。
⑵資本贖回保留的重要性為何?
當企業買回自己公司股票時,便會牽涉到資本贖回保留(capital redemption reserve)的問題。法律規定,公司必須將資金轉移至資本贖回保留,以反映股本降低的金額,也就是說,公司股本仍然維持相同的金額。因此,資本贖回保留的情況幾乎和股本溢價帳戶如出一轍。
⑶股票市價和帳面價值的關係有何重要性?
沒有任何重要性。
⑷導致股東資金發生嚴重稀釋的因素?
有四種狀況會造成股票的稀釋:①發行新股、②貸款憑證的轉換、③股票選擇權、④破產。
發行股票的四種不同形式:①股權股票的發行、②紅利股票的發行、③股票資本化的發行、④認股優先權的發行。
紅利股票(bonus issue,即:股票股利)和股票資本化(capitalization
issue)的發行讓股東另外得到他們目前持股的某一比例股票,唯一的差別在於股票資本化將保留盈餘轉為股本,兩者都不會造成股票的稀釋。
股權股票(equity issue)的發行亦即發行新股。除非在發行新股時購買相同數量的股票,否則持股比例將下降。
認股優先權(rights issue)是指公司邀請股東認購他們持股的某一比例新股,為了增加股東認購的興趣,認購價格通常會低於股票市價。
對於股權股票和認股優先權的發行(不論是否會認購),必須去了解發行的理由。如果發行新股是為了購買新公司或是新廠房,必須要知道這家新公司或是新廠房是否會帶來比原來企業更佳獲利。如果企業發行新股只是為了「增加營運資金」,表示公司原有現金都已經消耗殆盡,現在他們想要更多。
三、股東的外在威脅
任何像是法律、稅法、經濟、政治、科技、流行趨勢,和社會價值的演進發展,都有可能會影響到某些企業。
◎「法律的修訂」(change in law)只是將某一社會階層的負擔轉移到另一階層。
◎「稅法」(tax)可能同時帶來正面或是負面的影響。
◎「政治」(politics)是比較主觀的領域。
◎「經濟」(economy)主要在兩方面影響企業活動:企業的投資環境受到何種影響,以及其他投資工具和股票報酬的比較。利率和匯率最容易受到經濟的影響。
◎關於「科技」(technology),網際網路已經對於新公司如何創立(有些公司甚至存活下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尤其當其他行業,如唱片業等已不復往日風光時。
◎「流行趨勢」(fashion)讓我們知道哪些企業能夠快速的應付大眾口味的轉變。流行趨勢不只是影響服飾業,它同時也反映在家庭用品、汽車、大眾傳播、食品業,和各式各樣的其他行業。
◎「社會價值」(social values)在環境保護和貿易互惠的課題上,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外,近幾年來有許多其他因素被認為對於股票投資產生極大的影響。包括1999年推動的歐洲單一貨幣、2001年的口蹄疫情,和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不論是上述哪一個事件,經濟因素造成的後果,都比不上恐懼帶來的影響。
911恐怖攻擊行動對於市場的影響 |
◎航空業和保險業的股價大跌,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line)股價在一天之內下跌21%。 ◎對於大規模報復行為的恐懼,油價大幅上升。之後,由於預期航空業的蕭條,油價回跌。 ◎股票市場立即下跌4%(臨近世界貿易大樓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停止交易四天,所有的交易活動都被強制暫停)。 ◎英國、歐洲和美國都調降利率以刺激經濟活動。 ◎由於人們都留在家裡看電視,消費額下降。 ◎由於電視台決定在報導此新聞事件時不插播廣告,使得收入驟減。 ◎奢侈品的消費下降,因為消費者認為此時仍沉迷奢華是不對的。 |
四、終極威脅
對於任何企業來說,申請破產是他們的終極威脅。嚴格的說,破產只表示企業的價值低於他們的債務,破產只是一種財務上的狀態,它並不能阻止企業進行經營活動,如果董事有理由相信情況將會好轉。
投資人要關心的是伴隨破產申請而來的法律行為。從投資人的觀點來看,破產的法律行為可分為①公司結束、清算:投資人通常將血本無歸、②破產管理:公司沒有必要結束,但是管理階層必須撤換。投資人也許可以得到小額現金,或是收購公司的股票、③企業自願重整(company voluntary
arrangement, CVA)、延緩償付債務、債務私下和解:有一些處理方法可以讓公司在繼續經營的同時,解決所遭遇的問題。董事仍然可以保留原來的職位,不過職權將有所限制。
如果上市公司發生破產危機,它的股票會遭到暫時停止交易的處置。在大部分的破產處理案件中,債權人通常會同意以股票抵償他們的債權,因此也造成投資人的股權的稀釋。曾遭受困境的企業有可能東山再起,而且只要他們一有機會,將會是一項絕佳的投資標的。
※參考資料:
《讀財務報表選股票:投資獲利10大指標》,作者:Robert Leach,譯者:金雅萍,出版者:財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6月10日初版一刷。
※圖片來源:
https://i2.wp.com/stocksardine.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20180117_other_1.jpg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