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容易犯下以下兩種錯誤中的一個:①不經深思就倉促行動、或②蒐集所有的事實資料,花了無數時間長思這些事實資料後才行動。這兩種錯誤都有礙操作或投資成功。要在市場中操作,前者遠比後者適當,但不是好很多。不過,若能融合運用,卻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搶短線的帽客,就不需要每筆操作都深思熟慮才行動,只需要以上一筆買賣的價格買進,以上一筆買賣的價格賣出,一天甚至做上幾千筆的交易;如果你是投資人,不需要每天做買賣決策,而是一年才做幾次。一整年內必須不斷徹底分析基本面數字和技術面報告,一旦基本面和技術面都正確,你就能滿懷信心地進場。
有些人會等到確定了每一件事情才進場,但即使決定買進或賣出,還是沒辦法執行。對這些人來說,要解決此坐困愁城的窘境,就是①應該和某個人合作,把執行的責任放手讓別人去做。
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②在資訊還沒蒐集齊全時,只操作整個部位中的一部分。例如,假設你在買進5張台積電之前,需要100個資訊,但目前只掌握80個資訊,那你還是可以進場,先買進2張台積電。剩下的20個資訊到手時,若還吻合原先的分析,則再買3張台積電。這樣即使擁有的資訊不完整,還是能夠建立部位。
聰明的讀者會發現,第二次買進的張數多於第一次,∴應該會問:這樣的「加碼」方式對嗎?這裡說的是分多次建立部位,不是加碼操作,只是先打一個部位的基礎。多頭市場中的加碼操作,是價格愈漲愈高時,買進愈來愈少的部位。∴這裡的多次建立部位方法,只不過先打個基礎,做為以後加碼操作的起點。用這種方式建立部位,是在心裡仍然不安時,建立不完整的部位,但還是可以從市場的整段走勢中獲利。
如果你不能按照合乎邏輯(其實是和情緒有關)的方法,找到充分的理由,開始建立部分部位,那就有麻煩了。這種行動,或者更精確地說是束手不動,表示有些事情在幕後運作不讓你建立部位。
根據所蒐集到的資訊,你還是有可能根據部分的理由建立起部分的部位。現在,你再也找不到藉口,手上完全沒有部位。不過,雖然有上述兩個方法,如果你怎麼找也找不到建立部位的理由,那鄭重勸你停止操作,稍事休息,先做一些內省的功夫再說。
※參考資料:
《金融操作守則Ⅱ》,作者:William F. Eng,譯者:羅耀宗,出版者: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初版二刷。
※圖片來源:
https://img.dgrhw.net/upload/images/master/2020/08/17/152705339.jpg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