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操作守則105 希望和失望交替出現,是市場循環的根本原因:不論是漲或跌,往往過頭


每一件事情到了最後總會做得過多或不足。在市場中,投資大眾很容易陷入買進狂熱和賣出恐慌中。

1982年,我成為美中商品交易所(MidAmerica Commodity Exchange)的會員,以14,750美元買進一個席位,交易所準備大張旗鼓開辦選擇權交易,會員的交易價格卻跌到只有8,500美元,損失6,000美元以上。

美中商品交易所是個很棒的小交易所,會員價格不曾超過27,000美元。有了這個小席位,幾乎所有的市場,你都能操作。大致來說,不管是什麼樣的交易所,會員資格的交易價格約是營業廳營業員年收入的125%。因此,假使席位的交易價格為10萬美元,就可以合理地推算一般營業廳營業員的年收入約8萬美元。

根據以上所說,美中商品交易所的營業廳營業員賺到錢約是市場行情(8,000美元~14,750美元)的80%,也就是營業員的經紀年收入約在6,400美元~11,800美元。由於一般投資大眾的生意不曾落到美中商品交易所,營業廳1,200位營業員沒辦法靠經紀收入糊口,∴席位價格一直很低。

美中商品交易所的問題出在會員數目太多,而期貨選擇權即將在美中商品交易所開辦。因此,美中商品交易所提高了各種規費、清算費用、標章費,想藉此縮減坐困愁城的會員,讓留下來的會員不必搶破頭,競爭數量有限的委託單,好讓大家賺更多錢。

幾個星期後,席位價格激漲到17,500美元!短短幾個星期內,價格躍漲了8,000美元~9,000美元。若按市價賣出,約賺3,000美元的利潤,以往的最高價是25,000美元~27,000美元。我等著席位價格向這些最高水準挑戰。一旦趨勢動了起來,往往會繼續動下去。

有一天,我打電話向美中商品交易所的秘書詢問會員席位的報價。當時的買價12,700美元,賣價13,000美元,比不久前的高價跌了約4,000美元。交談到一半,她要我稍等,∵最近有個會員在席位價格上漲到17,500美元又買進一個席位,但她說該會員可能找不到錢付那個席位的價格。哇!某些跡象出來了。

這是典型漲過頭的例子:在高點買進會員席位的人說他付不起錢。誰會買了席位卻沒錢支付?我是笨蛋不成?難不成得有人拍電報給我,我才曉得頭部已經出現?這肯定是買過頭的跡象。我還在等什麼?買選擇權或期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要買走美中商品交易所?都不是。

不到一個小時,我就跑到交易所秘書桌前,告訴她,既然有人出12,700美元的買價,那就賣出。她試著極力建議我在13,000美元附近賣出。不過我很久以前就學會,想脫手賠錢的部位時,一定要按市價脫身;既然我持有的部位不好,就不需要斤斤計較那些小錢!

會員席位的交易價格後來跌破8,000美元,不久前還看到3,500美元的價位。此時此刻,我早就拿到了支票,只虧損區區2,250美元。說真的,我但願能賣到15,000美元,不過至少我沒有繼續等下去、賠得更多。

會員席位沒有理由激漲到17,500美元,也沒有理由掉到3,500美元,這兩個價位都太離譜了。有些時候你可能曉得某些理由,但也很有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會員席位的價格為什麼會大漲?不管怎麼說,務必謹記在心:市場老是漲過頭或跌過頭

 

※美中商品交易所後來把自己賤賣給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參考資料:

《金融操作守則Ⅱ》,作者:William F. Eng,譯者:羅耀宗,出版者: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初版二刷。

※圖片來源:

https://m.wowforex.com/uploads/article/20180927/0405570.jpg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