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師馬蒂‧齊威格(Marty Zwieg)在股市有三句名言:①絕不與大勢為敵(never fight the tape)、②趨勢是你的朋友(the trend is your friend)、③絕不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為敵(never
fight the fed)。(※∵空頭市場沒有支撐點位、多頭市場沒有壓力點位,∴要遵守①+②+③=順勢操作)
早年大盤和個股的交易是用愛迪生自動收報機(Edison Ticker)抄收的時代。自動收報機會接收到一連串的符號,再按這些符號的形狀打孔在收報機紙帶(ticker tape)上。投資人可裝設這種股票交易即時資訊收報機,密切掌握股市動態。到了1990年代,the tape指的是股票市場的走勢或者個股的股價走勢。「與大勢為敵」則指不顧當前的趨勢,往相反的方向投資。
在任何既定時點,市場都處於兩個階段之一:①有趨勢的市場,包括多頭或空頭趨勢、或②無趨勢的市場,在某一高點或低點的價格範圍內波動。不過,一旦市場類型確立,市場為維持在此一趨勢內一段時間。有許多技術面和基本面指標可以顯示大約在什麼時間和價格,市場趨勢可能走到盡頭,即將反轉。
股價趨勢一旦確立,代表的是目前投資人買進和賣出意願的強弱。如果人氣往有利的方向發展,股價就會繼續上漲,直到人氣和投資人行為改變為止。即使股價漲到超過投資人所認定的應有價值(value),旺盛的買進人氣還是有可能把股價推得更高。我們找不到一條法則或原則,說明股價最多只能漲至某個區間。買盤之所以旺盛,通常是因為投資人預期公司盈餘將有所改善,∴紛紛買進的緣故。
股價上漲到非常高的水準之後,有些投資人會開始懷疑這檔股票「超買」,而在新高點放空。有時,這樣的判斷是正確的,股價果真下跌了。不過,要是預期中的盈餘成長果然成真,股價很容易繼續上漲,這樣便無異於挺身擋在一列火車之前,與趨勢為敵。在多頭市場中,股價已經上漲兩倍的股票,往往會率先再上漲兩倍。碰到這樣的情形,與趨勢為敵便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 比較有效的策略是先觀察趨勢,再往趨勢的方向投資,而非逆勢操作。
逆勢操作必須先尋找趨勢變動的訊號,才可以採取行動。逆勢操作需要經驗的累積,要堅守一定的原則,同時得做相當複雜的分析,才有機會獲利。
一檔股票的股價趨勢有它的前衝動能存在,只要投資人相信經濟、股市和個股的盈餘會繼續以目前的速率或更快的速率成長,就會不斷買進股票,這種動能就會持續。任何一檔股票的股價都有可能偶爾超前盈餘、大盤和經濟成長的速度(超買),但不見得表示應該賣出這檔股票,甚至放空。事實上,在非常強勁的走勢中,只要股價下跌,都應視為買進的良機。
但有一點要謹記在心:趨勢是會改變的。要知道趨勢是不是即將改變,要點是尋找和確認趨勢是否有轉弱的跡象,把它當作即將反轉的訊號。投資人可以每天留意財經專業報紙或媒體的資訊,從一檔股票的盈餘成長減緩、整個股市趨勢轉為平緩、經濟成長緩和下來,來看出趨勢是否轉弱。
利率上漲時,股價就會下跌;利率下跌時,股價就會上漲。∵大部分企業總得借錢,而借了錢就要支付利息,利息增加則盈餘減少,盈餘減少則股價下跌(※盈餘與股價有直接密切的關係)。∴大部分股票的股價走勢總是和利率反向 ⇒ 不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為敵。
利率受到許多經濟因素和理論的影響,而這些經濟因素和理論都不斷在變化。影響利率的主要力量是Fed的行動。Fed可以影響銀行業相互拆借以符合準備金規定的聯邦資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聯邦資金利率經常有很大幅度的波動,每天利率的變化是受債券市場買進和賣出力量的影響,在某個程度內則受股市和Fed對於資金緊縮態度的影響。
Fed直接控制了另外兩個重要的因素:聯邦準備金規定和聯邦重貼現率。準備金規定是個別銀行應保持的資金數量,不常變動。重貼現率則是Fed對向它借錢的銀行所收取的利率,是整個利率鏈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決定基本放款利率的主要因素。基本放款利率是商業銀行對最大客戶收取的利率。聯邦重貼現率可以在任何時候、以任何理由調整,通常一年平均調整兩次,能調整多少次,Fed並沒有設定上限。
1987年10月美股暴跌有許多原因。許多人把罪魁禍首推到提高重貼現率上,還有人認為債券市場疲弱、共同基金瘋狂拋售是主因。事實上,那時候的通貨膨脹壓力漸漸增大,Fed正有意踩煞車,以防經濟過熱。
投資人如果觀察眼前的經濟和股市狀況,並時時觀察Fed目前的政策和行動,就能順勢而為,不會和趨勢做無謂的抵抗。
所謂逆勢放空是指大盤出現新高點或者個股出現新高價,而趨勢仍確定將上揚時,放空股票。投資人在這時候放空,等於下一場豪賭,賭市場將要下跌。
大盤或個股創新高後,可能反轉下跌,也可能趨勢持續往上,直到顯著反轉,開始出現反方向的趨勢為止。∴想嘗試著在「頭部」放空股票,可能徒勞無功,而且往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放空的最佳時機,經常是在大盤顯著反轉之後不久,或者個股出現利空消息之後不久。在放空一檔股票時,有一點要謹記在心,那就是它的產業特性和產品特質。若投資人很難根據手上的資料來推斷股價的底部,那最好在達成利潤目標時,就回補股票,平掉空頭部位,不要想試著抓住底部,回補在最低點。
放空策略要有效,方法有許多,但最重要的是了解箇中的運作方式、相關的規定和風險。
※參考資料:
《股票操作守則》,作者:Michael D. Sheimo,譯者:羅耀宗,出版者: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初版二刷。
《金融操作守則Ⅰ》,作者:William F. Eng,譯者:詹溢龍,出版者: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二月初版。
※圖片來源:
https://www.fhtrust.com.tw/UploadFile/Article.pic/202210/57b77aaa-9c5d-4528-8b64-16b65b00934ashutterstock_2184828149.jpg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