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現M頭的背景--1901年的股市崩盤
1901年美國股市崩盤的原因是由當時金融大亨赫利曼(E. H. Harriman)和詹姆斯‧J‧希爾(James J. Hill)兩派人馬爭奪北太平洋鐵道公司(Northern
Pacific Railroad)的經營權所引發的。與赫利曼合作的銀行家是雅各‧謝弗,而希爾是摩根銀行的客戶。謝弗很快悄悄地收購大部分北太平洋公司具有投票權的優先股,同時也持有相當數量的普通股,這使赫利曼控制了絕對多數的股票,此時摩根還在歐洲「打了一個小盹」,對此一無所知
在那一段期間,當商業鉅子們想要接收其他公司的鐵路經營權時,會到集中市場靜靜的展開收購股票的工作,直到完全掌握某家公司為止。然而在1901年,並無大股東持股申報的規定,∴當時任何一個人或公司,都不可能在股票市場上發覺到收購股權正在進行 ⇒ 主力在默默進貨布局期間,股價可能形成「線」或者底部形態。
1901年4月,赫利曼開始祕密購買北太平洋鐵道公司的股份,在整個4月間,該公司股價上漲了25%,然而因為整個股市都在上漲,∴並未引起市場上太大的注意。又因為此次收購動作並不明確,∴有些交易員認為股價漲得太快而去放空。
當摩根銀行最終察覺到這個偷偷醞釀的計畫時,隨即向摩根發出一封緊急電報,要求他授權銀行在5/6(星期一)購買15萬股北太平洋公司的普通股,於是摩根和謝弗之間的競賽開始了。
在1901/5/6(星期一),赫利曼和希爾兩人共持有北太平洋公司80萬股中的63萬股,北太平洋鐵道公司的股價戲劇性的飆漲。但似乎沒有人知道股價上漲的原因,許多人認為是人為炒作,於是引起更多人放空。
在5/7(星期二),摩根又為希爾的帳戶添進了12.4萬股,股價從117美元漲至143美元,這樣市場只有4.6萬股還在其他人手裡,而這天北太平洋公司股票卻成交了53.9萬股的天量。這巨大的交易量絕大多數來自作空投機者,他們期待股價下跌,然而這檔股票從謝弗開始買進起就一路上揚。
5/8(星期三),雙方人馬較勁已正式進入白熱化,並傳遍整個股市。其實,此事件不會對整個股市造成影響,但由於幾乎沒人賣出該股,股價飆至180元,作空者嚴重被軋,
5/9(星期四)一早,作空者陷入極度恐懼之中,並像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整個市場。當日中午時分,每股標借價格已達到1,000美元,空方只好拋售手中其他股票,並不計任何代價希望標借到股票來履行合約。於是其他股票和債券價格出現雪崩似的下跌,這場恐慌幾乎要將整個華爾街吞噬。雙方只好簽定緊急停戰協議,宣布不再購買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同時允許所有空頭以每股150元的價格平倉,把他們從破產邊緣拉回來。在雙方達成停戰協定的次日前,龍頭股跌了60點,銀行也因顧慮到這個狀況而把融資利率由4%調高到60%。
這個事件給我們一個經驗:當一檔股票價格扶搖直上,而市場上其他股票的股價全都跌入谷底時,其他股票的下跌並不是因為景氣蕭條,也不是因為公司盈餘欠佳,或是整體經濟情勢逆轉,更不是對企業發展不利的訊息傳遍市場,真正的原因是參與者放空。北太平洋鐵道股票陷入融券追繳的地步,讓這些放空的人面臨資金流動性的危機,∴只好拋售手中其他股票以為因應。其他參與者擔心類似事件會波及其他公司,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信心動搖,加入瘋狂拋售股票的行列。
二、道氏發現風險來自於頭部
⑴發現M頭
在北太平洋鐵路股票事件的過程中,道氏發現了雙頂形態,在1901/7/20的文章中指出:「另一種方法氏所謂的M頭理論。交易紀錄顯示,在多數情況下,當一種股票的價格達到頂點時將會適度下跌,然後重新達到接近最高點的價位。如果此後價格再次下跌,則下跌幅度很可能會加大。然而,許多試圖僅以這個理論為依據進行交易的人都發現,存在許多例外情況,而且在許多時候無法得到所需的信號。」
依據道氏理論進行市場分析其實就是分辨目前市場處於什麼趨勢,以及趨勢是否出現轉折。在這段文字中顯示,道氏在分析圖形時發現了M頭形態。M頭形態可以算是道氏最早發現的第二個重要形態,M頭形態的發現為形態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構成形態的基石是水平支撐和壓力線。
圖 M頭形態示意圖
⑵M頭的形成過程
假設有消息靈通且資金雄厚的投資者決定投資某公司的股票,現在的股價40元,資金雄厚的投資者認為股價低估,且對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前景樂觀,不久之後就會吸引眾多參與者,股價將會漲至更高的價位。∴他們將買進所有價格合適的股票,而且盡可能不為人知,直到他們已經買進足夠的股票,然後就持股觀望,等待時機。
現在市場傳言四起,專業人士開始心生疑慮、或者精明投機者發現這家公司前景看好、線形圖分析者察覺股價的買進信號。但市場流通的股票告缺,只得高價買進,一輪上漲行情就開始了。當漲勢加速,飆漲的價格將吸引愈來愈多的交易者,良好的財報對此推波助瀾,而這正是資金雄厚的投資者所預計的。最終價格將達到他們預期的獲取利潤的高度,但出清持股比買進時更要求有足夠的耐心和嫻熟的技巧。
雄厚資金的投資者知道,遲早他們會和那些仿效其行動的交易者產生競爭,這些交易者在價格下跌時買進,以期在漲勢出現疲軟時賣出獲利。因此在漲勢看起來已經達到最大的能量,或者在股價達到他們的預期目標,但距離其最終可能達到的極限高度還有一段距離時,資金雄厚的投資者就會開始拋售持股(⇒ 主力不會在股價最高點才開始出脫股票)。而當其迅速拋售的同時,另一些一直仿效其行動的交易者迅速地買進。
在出清持股之前,一些精明的投機者察覺到供給量增加,這時需求量會出現一個間歇,股價出現回檔。資金雄厚的投資者馬上停止賣出,甚至買進一部分股票以維持股價。由於供給量出現短缺,股價在止跌後又開始上揚。此時,資金雄厚的投資者採取任其發展的態度,直至股價又抬升至一個新的高度,這一漲勢加強了仿效其行動的交易者信心,也吸引更多的買家,一旦達到預期的高點,資金雄厚的投資者就開始新的一輪出脫,如果策略高明的話,也許在兩至三週之內,市場需求疲軟之前,這一輪出脫就完成了。
如果資金雄厚的投資者對市場判斷準確,在漲勢轉跌時的最高價位出清持股,那麼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市場需求量都會得到滿足。股價可能會一度回跌至前一輪跌勢時他們所支持的價位,由於在那些專門等著回檔買進的交易者的買進下,股價略有回升,此外一些交易者由於在前一輪交易高峰期未能把握時機出脫獲利,現在正急於拋售持股,這一行為導致一輪次級波的調整,甚至會出現基本波的反轉。
⑶形成M頭形態的條件--時間和成交量
由上述可知,形成一個頭部形態需要時間和交易量這兩個因素。出清,不過市場上表述供給超過需求過程的一種方式,它需要用一定的時間將大量持股轉手他人;反之,底部形態顯示的是不斷地買進過程。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股價走勢處於反轉過程中,線形圖上都會呈現一個典型的「區域」或「形態」,它們被稱為「反轉形態」。一些圖形的形成極為快速,而另一些可能需要數週之後才會明顯地顯示出反轉形態
⇒ 反轉區域愈大,所具有的意義也愈大,其價格波動的範圍愈大,形成的時間也愈長,同時,在這一階段的交易量也就愈多。
三、M頭的結構與功能
⑴M頭的結構
線形圖的形態結構代表著散戶的投資思考的形態結構。如下圖所示,當行情上升至點A的時候,伴隨著成交量也隨之上升,接著價格回落至B點,成交量同時減少,然後再次上升至C點,成交量再隨之增加,但不能達到上一個高峰的成交量,而價格上升到上次的同一個頂點(A點)時又一次受阻而回落
⇒ M頭的突出結構特點是兩個幾乎相同高度的高點。
一個真正的M頭反轉跌破形態的出現,除了必要的兩個相同高度的高點以外,還應該往下跌破頸線(※頸線即以B點作平行於A、C連線的平行線),M頭形態才算真正完成。
頸線的跌破也有被認可的問題,主要是用百分比原則和時間原則,前者要求跌破到一定百分比(通常為3%),後者通常要求跌破後至少是兩日收盤價在頸線之下。M頭一旦得到確認,就可以用它對後市進行預測。
圖 M頭形態
⑵M頭形態形成的描述
當行情持續的上升已經為長期投資者帶來滿意的獲利,他們於是在市場上開始拋售,這股拋售力量會使行情轉為下跌。當價格跌落到某水平,會吸引短期交易者的興趣,以及較早獲利賣出的投機者也可能在此回補或再次買進,於是行情開始恢復上升。
當行情回升到上次的高點附近時,在第一次高點錯失出貨機會的投資者會馬上在市場賣出,加上在B點附近買進的短線交易者也同樣賣出,強大的賣壓使得行情再度下跌。
由於兩次高點都受阻回落,令參與者感到行情沒辦法再繼續上漲,假如愈來愈多的參與者賣出,將使得價格跌破頸線,整個「M頭」形態便告形成。
⑶M頭的功能
1.M頭的測算功能
從跌破點算起,價位至少要跌到與形態高度相等的距離。換句話說,價位必須在跌到目標價位之下才能找到像樣的支撐,在未滿足目標價位之前的支撐都不足取。
2.M頭形態告訴我們以下的訊息
◎這是一個「反轉形態」。M頭表示行情階段性的漲勢已經終結,在可見的一段時間裡將轉為下跌。
◎通常出現在長期性上升趨勢的頭部,∴M頭的最高點就是頂點。
◎當M頭的頸線被跌破時,就是一個可靠的賣出訊號。
◎M頭最少跌幅的目標距離是M頭最高點至頸線之間的距離(=形態高度)。
3.使用M頭的注意事項
◎M頭的兩個高點並不一定在同一水平線,只要二者相差少於3%是可以接受的。但這僅是經驗值,不要機械地理解它。
◎形成第一個頭部,其回落的低點大約是最高點的10%~20% ⇒ 形態高度=最高價 × 10%~20%。
◎兩個高點形成的時間超過一個月,兩個月左右的效果是最好的。
◎M頭的兩個高峰都有明顯的高成交量,這兩個高峰的成交量同樣尖銳和突出,但第二頭部的成交量較第一個頭部顯著為少,反映出市場的購買力量已在轉弱。M頭跌破頸線時,對成交量的上升要求不高。
◎通常跌破頸線後,會出現短暫的反方向移動,稱之為「後抽」或「回測頸線」。而M頭的後抽不能高於頸線,只有這樣的形態才算有效。
◎一般來說,M頭被跌破後,實際跌幅都大於形態高度。
◎M頭形成後,未來走勢可能有二:①未跌破頸線,股價在A、B、C三點形成的狹窄範圍內上下波動,進而演變成三重頂或箱型
⇒ 只能算是一個具有潛在的M頭反轉形態出現、②跌破頸線繼續往下 ⇒ 真正的M頭反轉形態。
四、M頭型態的變形--頭肩頂、三重頂
⑴最可靠的圖形--頭肩頂的結構和功能
圖 頭肩頂形態
1.頭肩頂的結構
頭肩頂是形態分析中最重要、最可靠,也是出現機率最多的形態。一個完美的頭肩頂有以下幾個部分:
◎左肩部分:持續一段上漲的時間,過去在任何時間買進的人都有利可圖,於是開始獲利賣出,令價格出現短期回落。在這段期間成交量很大,但當回落時,成交量較上升到其頂點時有顯著的減少。
◎頭部部分:經過短暫的回落後,那些錯過上次漲勢的交易者在這次調整期間買進,於是又推動價格上漲,成交量也隨之增加。不過,股價雖過前高,但成交量的最高點較之於左肩部分明顯減退。而在價格突破上次高點的時候,那些對前景沒有信心和錯過上次高點的投資者,或是在回檔低點買進的短線投機者紛紛賣出,於是又迫使價格再一次回落,成交量在這次回落期間同樣也減少了。
◎右肩部分:恰好價格下跌到接近上次的回落低點又再獲得支撐回升,主要原因是那些後知後覺者,也就是在錯過上兩次上漲機會的交易者在這次跌到前期低點時買進。可是市場投資的情緒明顯減弱,成交量較左肩和頭部大大減少,沒辦法抵達頭部高點便告回落,於是形成右肩部分。
如果把兩次短期回落的低點(B點、D點)用直線連接起來,便可畫出形態頸線,當頸線的支撐被跌破時,頭肩頂形態便告正式完成。這種形態一共出現三個局部的高點,中間的高點比另外兩個都高,稱為「頭」,左右兩個相對較低的高點稱為「肩」,這就是頭肩頂形態名稱的由來。
2.頭肩頂形成的技術描述
在上升趨勢中,不斷升高的各個局部高點和低點保持著上升,看好的力量不斷推動價格上漲,市場投資情緒高漲,出現大量的成交量。然後經過一次短期的A點到B點回落調整後,價格雖然繼續上漲突破前高A點,來到C點,表面看起來市場依然健康和樂觀,但成交量已大不如前,反映出買方的力量在減弱。接著價格從高點C點到D點的回落調整,顯示行情已經有了受阻的信號,說明這一輪上漲趨勢可能已經出現問題。第三次從D點到E點的上漲,無力超越上次的高點C點,且成交量進一步下降,差不多可以肯定過去看好的樂觀情緒已完全扭轉過來。未來的市場將是疲弱無力,一次大幅的下跌即將來臨。最後,價格走到了E點和F點,這時反轉向下的趨勢已勢不可擋。
頭肩頂反轉向下的道理與支撐線、壓力線有密切關係。L1和L2是支撐線,從C點到D點跌破L1說明上升趨勢的行情已經遇到了壓力,E點到F點的跌破頸線L2則是趨勢的轉向。E點的反彈高度沒有超過C點,也是上升趨勢出現問題的信號。
同M頭的道理,頭肩頂形態的E點調頭向下,只能是說明原有的上升趨勢已經轉化為橫向延伸,還不能說已經反轉向下。只有當走到F點,價格向下跌破頸線,才能說頭肩頂反轉型態已經形成。
為什麼頭肩頂是最可靠的形態?∵價格跌破L1,說明上升趨勢已經結束;價格又跌破頸線L2,說明頭部已經形成;而且價格已經沿下降壓力線L3向下運行,並與L4構成通道,即下降趨勢已經形成。因此,頭肩頂比M頭是更可靠的頭部形態,其中向下跌破頸線是最關鍵的。
3.頭肩頂形態的功能
◎頭肩頂是一個殺傷力十分強大的形態,近期最少跌幅的目標距離通常大於形態高度H,而實際下跌的位置,要根據很多其他方法來確定。
◎一個基本波的「轉向形態」,通常會在牛市的盡頭出現。頸線被跌破、反轉確認之後,我們就知道價格下一步的趨勢不是上漲或橫盤,而是下跌。
◎如果其頸線向下傾斜,顯示市場非常疲乏無力。
◎跌破頸線後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反方向移動,稱之為「後抽」或「回測頸線」。此情形通常會在低成交量的跌破時出現。而頭肩頂的後抽不能高於頸線,只有這樣的形態才算有效。
4.形態的確認
◎在成交量方面,標準頭肩頂的左肩最大,頭部次之,右肩最少。但不要機械地理解,∵根據成交量的數據統計,大約有1/3的左肩>頭部;1/3左肩≒頭部;1/3的頭部>左肩。
◎與大多數的確認原則一樣,頸線跌破也有確認的問題,百分比原則和時間原則都可適用。假設價格在跌破頸線後回升高於頸線,顯示這可能是一個失敗的「頭肩頂」,不可信賴。若再突破頭部C點,顯示這根本不是頭肩頂。
◎當頸線被跌破時,成交量沒有增加也可以信賴。倘若成交量在跌破時激增,顯示拋售力量十分龐大,價格通常會加速下跌。
⑵三重頂形態的結構和功能
圖 三重頂形態
1.三重頂的結構
真正的「三重頂」和「M頭」十分類似。三重頂在成交量部分,第一頂>第二頂>第三頂。三重頂也可以認為是頭肩頂的一種小小變體,與頭肩頂的區別是:三重頂的頭回縮到與肩差不多相等的位置,有時甚至低於或高於肩部一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三重頂和M頭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是三重頂比M頭多「折騰」了一次。
應用和識別三重頂主要是用識別頭肩頂的方法,直接應用頭肩頂的結論和應注意的事項即可 ⇒ 頭肩頂適用的條件在三重頂幾乎都是用,這是因為三重頂在本質上就是頭肩頂。
三重頂與頭肩頂最大的區別是,三重頂的頸線和頭部的連線是水平的,這使得三重頂(底)具有箱形的特徵
⇒ 三重頂(底)比頭肩頂(底)更容易演變成連續形態,而不是反轉型態。此外,如果三重頂的三個頂的高度一次從左到右是下降的,則三重頂就可能演變成直角三角形態。
2.三重頂的功能
◎三重頂測算功能與M頭和頭肩頂的測算方式基本上是一樣的。
◎三重頂必須跌破頸線,形態才可以確認成立。
◎當三重頂頸線被跌破時,成交量必須大量增加來配合,但要求並不嚴格。
五、應用型態分析需注意的問題
技術分析從狹幅波動形態--線,和M頭形態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形態分析,構成市場分析的一門重要學科。不過,形態分析存在許多例外的情況,並且在許多時候無法得到所需的信號。∴應用型態分析須注意的問題如下:
◎要注意構成形態的條件。例如,頭部形態最好在歷史高價區或在一輪行情的高點去找,這樣的頭部形態比較可靠。同理,底部型態要在歷史的低價區去找。
◎判斷基本波的轉捩點是困難的,但透過形態分析可以有效的判斷趨勢轉捩點(但不充分)。不過,形態分析要求形態完全明朗才能進行交易,因此會有錯過機會的可能。
◎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形態可能產生不同的解釋。例如,頭肩頂有時可能成為連續形態。因此,轉向形態的出現,並不意味著基本波會改變,它也可能是短期的頂。實際經驗顯示,通常形態之後往往是一個次級波。
◎愈是成熟規範的市場及其交易的標的,其形態和走勢愈是標準。因此,股票指數要比個股走勢標準一些。
總之,趨勢方向要發生變化,一般都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形態理論透過研究股價走勢的各種形態,發現市場正在進行的趨勢,以及趨勢是否還能進行
⇒ 形態分析的目的是尋找反轉形態,形態分析的重點是找出趨勢的轉捩點。
※參考資料:
《新世紀道氏理論 提升投資績效的關鍵技術指標》,作者:傑克•夏奈普(Jack Schannep),譯者:吳國卿,出版者:財信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9月初版一刷。
《道氏理論 決定全球股市致富的基石》(THE DOW THEORY),作者:陳東,出版者:漢湘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初版一刷。
《道氏理論的21招選股技巧 No.1股市投資操盤策略》,作者:陳東,出版者:漢湘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初版一刷。
《股市晴雨表The Stock Market Barometer》,作者:WILLIAM PETER
HAMILTON(威廉•彼得•漢密爾頓),網路檔案。
※圖片來源:
https://static.wealth.com.tw/0eed087c50533aed57a68654cabe9f8f686dc8c3.png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