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企業評價 第8章 會計分析概述

 

會計分析(accounting analysis)的目的,在於評估公司的會計系統能將經營的真實情況表達出來的程度,藉著找出具有會計彈性的地方,同時透過分析會計政策與估計的合理性,分析師可以評估會計數字中遭受扭曲的程度 針對管理當局所擁有的會計彈性及其實際所做的會計選擇,進行評估 會計分析的焦點主要在於公司的關鍵會計政策。

此外,還有一項重要技巧,就是儘可能利用現金流量與附註等資訊來復原受到扭曲的會計數字 健全的會計分析可增進下一階段財務分析的可信度。

 

一、會計分析之步驟

步驟一:在經營策略分析的基礎上,依據企業所處之產業及其競爭策略,界定出關鍵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

產業特性加上企業本身的競爭策略,決定關鍵成功因素與主要風險。財報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即在評估公司如何管理這些關鍵成功因素與風險。在會計分析中,分析師應先界定與渠等關鍵因素及風險相關的會計政策與估計有哪些,並評估其是否合理。

在銀行業中,利率風險與信用風險之管理是一項關鍵成功因素;在零售業中,存貨管理是一項關鍵成功因素;以產品品質與創新為訴求的製造商,其研究發展及售後產品瑕疵最受關切;在租賃業中,對租賃期終了時的租賃設備殘值估計正確與否,是一項重要的關鍵成功因素。

在以上例子中,對於廠商用以表達關鍵成功因素的會計衡量、決定衡量方法的政策,以及在這些會計政策中的關鍵估計有哪些,都必須界定出來。例如,銀行為了表達信用風險的會計衡量是授信損失準備;製造商為了表達產品品質的會計衡量是保證費用與準備等;對設備租賃業者而言,殘值如何入帳是最重要的會計政策之一。

 

步驟二:評估管理當局的會計彈性程度

不同廠商在各自關鍵會計政策與估計方法所享有的彈性互有差異。例如,研究發展是生技產業最重要的關鍵成功因素,但它的會計報告必須全數以費用入帳;銀行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是關鍵性成功因素之一,如何估計壞帳,管理當局卻享有很大的彈性。

若管理當局在關鍵成功因素的會計政策上沒有彈性,會計資料對於了解該公司實際狀況就相當有限。反之,如果廠商有很大的彈性,則會計數字蘊含相當的資訊傳達潛力,此時管理當局的誘因與心態便值得深入了解。

除了關鍵成功因素所攸關的會計選擇以外,公司其他的會計政策與估計彈性都應注意,例如,折舊會計政策(直線法或加速折舊法)、存貨會計政策(先進先出法或平均成本法)、商譽以外無形資產之攤銷政策(以小於或等於20年的年限攤銷)、退休基金估計(包括負債折現率、薪資與健保成本之增加率等)。所有的政策選擇對最後的績效表現都有重大影響,等於提供管理當局「管理」會計盈餘的機會與空間,不宜輕忽。

 

步驟三:評估管理當局如何執行其會計彈性,以及在其會計策略背後的可能動機

在評估公司如何運用會計彈性時,應檢視以下的問題:

影響報導的誘因:管理當局是否處於盈餘管理的高度又因當中?例如,管理者眼見難以達到業績標準時、財務瀕臨違反負債契約條款的邊緣時。

偏離業界常規:公司的會計政策與業界常規有何差異?例如,提列的保證準備較產業平均水準為低,其原因是提列不足或因採高品質策略以確保產品不良率較低的關係。

會計變動:公司曾否更改過會計政策或估計?更改理由是什麼?更改所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過去的會計錯誤:該公司過去的會計政策與估計是否符合實際?例如,季報不須查核簽證,管理當局可能高報營收、低報費用,以美化帳面,等到年底查帳時,才迫使其對第四季的報表進行大幅修正。

交易的人為架構:該公司是否對重要交易內容做了修正以達到某種會計結果?例如,公司在合資企業的併購交易以及設立特定目的事業的避險交易上所採取的會計架構,就使其在財務報表上毋須顯示合資事業的負債,也不必報導投資損失。

 

步驟四:評估公司揭露的品質與深度

外部分析師評估廠商會計品質的難易,或是利用財務報表了解廠商業務狀況的難易,取決於管理當局的態度。在評估揭露品質時,應檢視下列問題:

策略選擇:公司是否提供適當的揭露,得以評估經營策略與經濟結果?例如,在「致股東信」說明公司的產業狀況、競爭定位、未來的管理計畫等。

會計選擇:財務報表的附註中,是否允當說明主要會計政策與假設及其背後的邏輯?

關於財務績效的討論:公司是否允當解釋當前績效?

非財務績效資訊:如果會計準則與慣例無法使公司允當衡量關鍵成功因素,該公司是否提供額外資訊幫助外部人士了解渠等因素的管理情形?

部門別資訊:若某公司同時隸屬多種產業,則其對各個個別產業的揭露情形如何?是否對不同的產品線或不同地區之績效做一深度討論,還是全部混在一起提報總結果?通常產業內的競爭情形與管理當局的揭露意願直接影響公司對子部門的揭露品質。

壞消息:面對揭示在即的壞消息,管理當局的態度如何?管理當局處理壞消息的態度最能顯示公司的揭露品質。

投資人關係:公司對於促進與投資人的關係是否持積極態度?是否提供是事實狀況的各種詳細資料?

 

步驟五:留意需要進一步調查或了解潛在問題的信號

除了前幾個步驟外,另一個常用以分析會計品質的方法是尋找可疑的警示訊號,例如:

出現會計改變卻未加以解釋,特別是績效不良時 可能意味著管理當局利用會計彈性來窗飾財務報表。

發生使利潤大幅增加的交易卻未加以解釋。例如,當績效很差時,公司可能利用出售資產、或以債換股等方式,美化績效。

相對於銷貨的成長幅度,應收帳款出現不尋常的增加。例如,為了增加銷貨,公司可能放寬信用政策、或強力「塞貨」給配銷商。

相對於銷貨的成長,存貨出現不尋常的增加:如果是製成品的大幅增加,也許是市場對其需求減少,接下來可能被迫降價求售,存貨價值亦有縮水之餘;如果是在製品的大幅增加,可能代表銷貨預期上升的好消息;如果是原物料的庫存大幅增加,可能意味著製造或採購作業的無效率,終將造成銷貨成本上升以及獲利率下降。

公司帳上盈餘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如果公司的會計政策不變的話,兩者通常會維持一個穩定的關係。若是發生變化,可能意味著應計估計的改變。例如,營建業採完工比例法入帳,其帳上盈餘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應呈現穩定的關係。因此,若公司利用較積極的完工比例法時,會使帳上利潤增加,但現金流量並無任何改變。

公司帳上盈餘與課稅所得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除非稅法改變或是會計準則有所改變,否則兩者通常會維持一個穩定的關係。若此一關係有所改變,可能意味著公司採取了某種較積極的會計政策。

公司傾向採用研究與發展合夥之方式、特殊目的個體或是出售帶有追索權的應收款等融資策略:這些融資策略有其存在的道理,但不可否認地,也是管理當局低列負債或高列資產的管道。

出現預期以外的大額資產攤銷write-offs):可能是管理當局的反應緩慢,未將企業環境變化納入會計估計中,或可能是事業環境發生了出人意外的變化。

第四季財報大幅調整:因季報僅須會計師核閱,但年報則須會計師查核簽證。因此,若某公司第四季總是有大幅調整,可能意味著管理當局「報表管理」的積極意圖。

出現「查核保留意見」或是管理當局更換會計師,卻未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此種現象似乎是意圖尋找願意提供無保留意見的會計師,難免有左右查帳意見之嫌。

內部監理機制不良:如果公司的監理董事或是稽核委員會並非獨立於管理階層之外,或者其內部控制系統有所缺欠,則公司的會計品質自然令人存疑。

出現關係人大額交易:關係人間的交易往往欠缺市場的客觀性,經理人的會計估計容易失之客觀,甚或圖利自己。

 

每個訊號的後面,可能同時有好幾個不同的理由,有些是具正當經營基礎的,有些是有會計疑慮的,∴這些潛在訊號僅是分析之始,而非分析的目的,在下結論前應先做進一步分析。

 

步驟六:去除因會計規則及管理決策所造成的雜訊與偏誤,重新整理財務報表並矯正會計扭曲

會計資料雜訊與扭曲的潛在來源有①嚴格的會計準則、②管理當局預測誤差、③管理當局報告策略(會計選擇)。如果會計分析的結果顯示報表數字有問題,就應盡可能地設法恢復報表原來應有的數字以減少扭曲,如此再進行下一階段的財務分析才有意義。

如果對公司在應計會計下編製出來的報表缺乏信心,則可參考現金基礎下的績效。特別是某些有過度資本化之嫌的資產項目,現金流量表提供判斷的依據。財務報表的附註也是很好的資訊來源,對會計數字的復原大有幫助。例如,如果公司更改其會計政策,會在附註中說明更改後對報表的影響。

矯正會計扭曲必須採用標準的財報用語及格式以重新整理財務報表,較能確保財務分析之績效指標具有跨企業與跨時間之可比較性。∴進行會計分析時,分析人員的首要任務就是將財務報表重新整理為共同形式,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分別設計出標準格式,讓所有公司的財報都可進行標準化。

 

二、會計分析陷阱

⑴保守的會計並不等於「好的」會計

站在財務報表使用者的立場,所關切的是公司的會計系統對於企業的真實狀況所能切實表達程度。過於保守的會計制度與過於積極者一樣,都不能提供真實資訊。此外,保守的會計常常讓管理當局得以使盈餘呈現較平滑的趨勢,使得分析者無法及時確認不良績效。

 

⑵異常的會計現象未必是有問題的

有些會計處理顯得與眾不同,但可能是有正當理由的。例如,如果公司採取差異化策略,或是為了搶得市場先機,而採取十分創新的行銷策略,可能就必須採取有別於一般慣例的會計處理才能反映真實狀況。因此,欲評估會計選擇是否得當,必須植基於公司的經營策略上。

同樣地,對於會計政策與估計的改變,不要輕易認定就是盈餘管理動機,會計改變可能只是反映了商業環境的改變。例如,存貨出現異常增加可能是為新產品上市做準備;應收帳款的異常增加可能只是因為公司銷售策略的改變使然;呆帳準備的異常下降可能是來自公司核心顧客的改變等等。

 

⑶一般會計準則未必是一般會計實務

採用IFRS編製合併報表之後,若干國際差異依然存在。例如,各國都有自己的主管機關,以致彼此間在各項實務細節上未必一致。

 

三、會計資料與會計分析的價值

管理當局存在操弄會計數字的誘因與空間,會計資料與會計分析是否一無是處?根據研究顯示,從1964年至1996年間持續:①買進盈餘成長公司的股票,賣出盈餘減少公司的股票,能賺取平均37.5%之報酬、②買進ROE上升公司的股票,同時賣出ROE減少公司的股票,可賺取年化43%報酬率、③買進現金流量成長公司的股票,賣出現金流量減少公司的股票,年化報酬率僅9%

一般證據顯示:①優異的分析師確有機會賺取正向的股票報酬、②財務報告被財經媒體評為誤導的公司,後續股價平均下跌8%、③在現金增資前,對盈餘有灌水之嫌的公司,比起無盈餘管理跡象的公司,股價表現明顯較差、④因盈餘管理之嫌而遭到主管機關調查的公司,在首次被宣告有盈餘管理情事之際,股價平均下跌9%,並且股價表現不佳將持續2年之久 股市終將看穿盈餘管理的伎倆,而且藉著誤導式的會計膨脹先前盈餘者,股價都會報以負面回應。

 

※參考資料:

《企業評價》,著:王淑芬,出版者: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2月二版。

《財務分析與企業評價》(Business Analysis and Valuation: IFRS Edition, 5th Edition),著:Krishna G. PalepuPaul M. HealyErik Peek,編譯:郭敏華,出版商: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銷: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05月二版一刷。

《企業評價與選股秘訣》,著:梁憲政,出版者: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1月初版一刷。

「財務報表分析:評價應用」,著者:郭敏華,出版者: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99月 五版。

《如何評價一支股票:用最快上手的評價方法選好股》,著:阿斯沃思.達莫達蘭(Aswath Damodaran),譯者:許瑞宗,出版者:財信出版有限公司,20126月初版一刷。

※圖片來源: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TxNGNVIYyD5ks6yqprLsDkOUquSdUcDoHOBA&usqp=CAU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