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投資心理學 第3章 害怕後悔與追求自尊


 

人會避免做出引發後悔的行動,而從事帶來自尊的作為。後悔是一種情緒上的痛苦,源自於發現先前決策錯誤。自尊則是一種情緒的喜悅,就是因了解先前的決策正確而產生的喜悅。

想想這個樂透彩的例子:過去這幾個月,您每個禮拜都用相同的號碼去簽樂透彩。當然,都從未中獎。有一個朋友建議您試試另一組號碼,您會去改變簽注的數字嗎?很顯然地,舊號碼與新號碼的中獎機率都是一樣的。但是,有兩種可能的後悔來源,一是您堅持用舊號碼簽注,結果新號碼卻中獎了,您可能感到後悔。這種後悔稱為「不作為後悔」(the regret of omission),就是沒有採取行動錯失機會的後悔。另一是如果您改用新號碼簽注,卻發現原來的舊號碼中獎了,這種因採取行動所造成的後悔是一種「作為後悔」(the regret of commission)。哪一種後悔所帶來的痛苦比較強烈呢?換成新號碼而舊號碼卻中獎的後悔應較強烈,亦即,作為後悔比不作為後悔更強烈。因為您對原來的舊號碼已投入很多的情緒資本(emotional capital)。

避免後悔與追求自尊會影響投資人的行為,使投資人表現出賣贏守虧的傾向。亦即,已經賺錢的股票賣得太早,而賠錢的股票卻持有太久,此種傾向稱之為處分效果。證據顯示,投資人的行為相當符合所謂的處分效果。

一般而言,處分效果的研究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檢視股票市場,一是檢視投資人交易。以檢視股票市場來說,根據Ferris等三位學者檢視價格變動後的股票成交量發現:上漲股票有較高的成交量,而下跌股票有較低的成交量。這意味著投資人因避免後悔與追求自尊而表現出賣盈守虧的傾向,而此現象與處分效果一致;另以檢視投資人交易來說,Terrance Odean研究1987年到1993年間一萬個交易帳戶的資料顯示:平均而言,投資人賣掉賺錢股票的機率比賣掉賠錢股票的機率,大約高出50%

在處分效果下,「賣贏守虧」意味著:賺錢的股票賣得太快,而且表示這些股票在處分之後繼續上漲;賠錢的股票持有太久,而且表示這些下跌的股票繼續下跌。Odean發現,當投資人賣出賺錢的股票後,該股在接下來一年的績效,可以擊敗市場而且超出幅度平均高達2.35%;在同一年中,投資人仍然持有的賠錢股票,卻是被市場打敗,而且落差達到1.06%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若是屬於某特定公司的好消息使該公司股價上漲的話,會誘使投資人將股票出售(賣出賺錢的股票);若是收到的資訊是屬於特定公司的壞消息,則不會驅使投資人賣出賠錢的股票。這和避免後悔與追求自尊的心理傾向一致。然而,如果是關於總體經濟的消息,則不會誘使投資人進行交易,亦即不會產生處分效果。這個研究凸顯一項關於後悔很有趣的特質,也就是說,當股票輸錢了,投資人如果發現這個損失是自己的決策所造成的話,他會感到比較強烈的後悔;但是如果可以把損失歸咎於非其所能控制的因素,則後悔的感覺就會弱些。因此之故,投資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與處分效果不一致了。

獲得利潤的喜悅與遭致損失的痛苦,是人類行為中強而有力的驅動因子。但要決定投資交易是屬於利得或損失,有時候並不容易,而這就是關於參考點(Reference Points)的議題。所謂參考點就是我們用來與現在的股票價格做比較的基準價格。投資人在心智上如何選定參考點,非常重要,因為它決定了某一個部位是屬於利得(目前股價>參考點,感受獲得利潤的快樂)或是損失(目前股價<參考點,感受遭致損失的痛苦)。

關於投資人心理學的早期研究假設購買價格就是參考點,但是投資人在一年的期間中,持續監控並且記錄投資績效,如果是很久以前買進的話,投資人就傾向於採取一個和現在時點比較接近的參考點。而其可能的參考點包括過去一年的價格平均數或是中位數,此外,最近有研究指出,投資人採取過去52週的最高點最為參考點。但是,投資人似乎會定期更新參考點,以反映未實現的獲利。

 

※參考資料:

「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作者:John R. Nofsinger(約翰.納夫辛格),譯者:郭敏華,出版者: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10月初版一刷。

※圖片來源:

https://www.iiispace.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螢幕快照-2019-11-04-下午4.58.49-570x350.png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