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趨勢分析 第30章 支撐與壓力的運用


如果趨勢向上,每波漲勢結束之後的折返走勢經常止於前一波漲勢的峰位。在向下趨勢中,每波跌勢結束之後的反彈走勢經常止於前一波跌勢的谷底。在主要趨勢的發展過程中,次級折返走勢經常會到達或接近前一個次級走勢的峰位或谷底。這是支撐與壓力發揮功能的結果,折返走勢代表買進機會,反彈走勢代表放空機會

支撐與壓力現象的重要性,在實際的交易不能被簡化為明確的公式或一組特定的法則;相關的結論基本上必須來自於經驗與觀察。你必須時時刻刻評估可能遭遇的支撐與壓力,判斷當時各種不同因子的綜合影響力。

在上升趨勢中,我們的買點可能設在拉回至前一個峰位附近,然而,當股票起起伏伏不斷上漲,後續的買點將愈來愈接近真正的頭部;雖然我們不能判斷最後的頭部位置,但獲利回吐的賣壓將愈來愈嚴重。這種鋸齒狀的漲勢最後一定會結束。

∴在一系列的漲勢中,每發生一波漲勢,我們就愈需要提高戒心。一般來說,當股票朝主要趨勢方向連續發生三波走勢之後,就非常可能出現中期的修正,或至少是相當期間的整理。

支撐與壓力的買進策略:向上突破的第一次回檔過程中,在支撐位置設定買點。第二波漲勢的回檔過程中,在前一個小型峰位附近設定買點。第三波漲勢出現峰位之後,就不應該再買進。

接下來,我們預期股價可能展開中期的下跌,但也可能繼續挺進。不論如何發展,我們都必須等待中期的折返走勢。然後,如果主要趨勢沒有反轉,我們將在中期走勢的支撐區尋找買點,後者通常是在前一波中期走勢的峰位附近。次一段的主升波很可能由這個支撐區起漲,∴是理想的買點。同理,前述的說法也適用於空頭市場。

上述運用支撐與壓力的交易策略,其中最重要一個問題是:我們如何判斷預期中的支撐或壓力不能發揮功能,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放棄既有的部位?為了避免過度的焦慮,當初進場的時候,你就必須決定給股票多少周旋的空間 先有停損點,才有進場點。因此,當股票沒有按照預期中的方式發展時,你可以斷然處置而不會一天拖過一天。

如果你是針對短線走勢而作多或作空,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法則:多頭部位的基準點設在前一個小型頭部(支撐);空頭部位的基準點設在前一個小型底部(壓力)。一旦價格穿越基準點而到達某特定的程度時,就應該推斷預期中的支撐或壓力不能發揮作用。

如果你是在主要或中期趨勢的支撐點買進,或是在主要或中期趨勢的壓力點放空,就可以給自己較大的周旋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嘗試尋找整個支撐/壓力區域的重心,這通常是該區域內以成交量為權數的平均價,∵某價位換手的股數愈多,支撐或壓力的力量愈強。

在進場建立部位方面,我們可以考慮三個準則,但它們或許或相互衝突:①支撐/壓力、②趨勢線、和③前一波走勢的4050%折返。如果這三個準則相互衝突,我們就不能提出明確的折衷方法。可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你將發現45%的折返也剛好是趨勢線的位置,同時也在支撐或壓力附近。一般來說,買進點應該設在這三個準則的最高價位,停損的基準點則取三者的最低價位。當然,這三個準則的價位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如果你準備在中期跌勢中買進,或在中期漲勢中放空,支撐與壓力的重要性可能相對高於折返幅度與趨勢線。首先觀察週線圖或月線圖,估計中期修正走勢結束的可能位置,然後拿到日線圖驗證,觀察更細微的技術結構。一旦中期修正走勢進入支撐或壓力區的4%5%範圍內,就必須留意不尋常的大量,這也可能是單日反轉的線形。若是如此,你應該立即進場。否則,你應該等待修正走勢顯得猶豫不決或趨於平坦再進場;如果完全沒有前述的徵兆,可以在支撐或壓力的3%範圍內進場。

如何結束中期趨勢的交易部位?建議出場方式有①如果股票停留在你當初進場的支撐或壓力區,盤旋幾天或幾個星期,然後出現貫穿走勢,收盤價有效穿越支撐或壓力,立即認賠出場②如果股票朝有利的方向小幅發展,然後又折返支撐或壓力區,你必須隨時準備反應,只要發生有效的貫穿,立即出場如果股價朝預期中的方向發展,務必觀察成交量的變化,只要發生不尋常的大量(除非是發生在突破走勢中),就應該調緊停損點而準備獲利了結。

最後,重複強調一點,小型趨勢的支撐/壓力很容易在日線圖中觀察,但如果希望分析中期與主要趨勢的支撐/壓力,比較適合採用週線圖與月線圖。

 

※參考資料:

「股價趨勢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作者:Robert D. Edwards & John Magee,譯者:寰宇證券投資顧問公司,出版者: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2月初版五刷。

※圖片來源:

https://cdn-www.cw.com.tw/article/202112/article-61b9a5ff7291e.jpg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