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線圖中,如果某根K線的最低價高於前一根K線的最高價,或某根K線的最高價低於前一根K線的最低價,這就會產生是缺口(gap)。換言之,兩根K線之間有一部分沒有重疊,這個沒有重疊的部分就是缺口
⇒ 缺口代表一段沒有交易發生的價格區間。
一、哪一類的缺口具有重要性?
缺口在K線圖上的「洞」顯得非常突兀。基於自然的人性心理,觀察者會賦予它們某些重要性,嘗試解釋它們所代表的意義。最常見的一種錯誤迷信是「缺口必須被填補。」否則趨勢將不值得信賴。
二、填補缺口
所謂「填補」(covering)或「封閉」(closing)是缺口發生之後,如果價格折返而重新穿越缺口的區間,缺口就被填補了。
缺口是否一定需要被填補,然後才可能展開重大的走勢?當然不!缺口最後是否一定會被填補?或許是。
如果缺口在下一個小型折返走勢中沒有被填補,很可能在次一個中期折返走勢會被填補,否則在次一個反向的主要擺動中通常會被填補。可是,缺口被填補時,可以已經是好幾年以後的事了--普通的交易者恐怕不感興趣。如果你稍做思考就可以發現一項結論,走勢折返到過去任何價格區間的機率將不會因為該區間是「缺口」或「不是缺口」而受影響。
另外,無數的跳空缺口並沒有顯示在一般的日線圖中,∵它們是發生在盤中,而不是發生在某天收盤與隔天開盤之間。實務上來說,任何嚴格界定的矩形或直角三角形都是透過缺口的方式進行突破,但僅有少數是在開盤時發生突破而顯示在日線圖中。
三、除息缺口
缺口的寬度必須超過當時市況的正常發展程度,如此才具有意義。∴我們應該剔除以下一些沒有意義的缺口:
◎缺口寬度僅是最低的價格跳動單位。∵這僅不過是代表買賣報價之間的正常價差。
◎交投非常清淡的股票,在走勢圖中出現經常或習慣性的缺口。例如,如果你發現某支股票的走勢圖,一眼望去,到處都是缺口,則每個缺口大概都沒有特殊的意義。
◎除息、除權或分派認購權證的缺口。這些缺口之所以產生,並不是因為主導趨勢的供需關係發生變化,而是股票帳面價值突然發生某種不可取消的變動。
剔除上述沒有意義的缺口之後,留下一些不常發生的缺口,它們可能代表某種重要的技術性意義,這些缺口可以分為四大類:①普通或區域缺口(common or area
gaps)、②突破缺口(breakout
gaps)、③連續或逃逸缺口(continuation
or runaway gaps)、④竭盡缺口(exhaustion
gaps)、
四、普通缺口(或型態缺口)
由缺口名稱可知,它們通常都發生在交易區間或價格密集成交區。在密集交易排列完成而價格突破之前,這類的缺口通常都會在幾天之內被填補。
普通或型態缺口幾乎完全沒有預測上的意義,但可以協助辨識區域型態--換言之,它們的出現,代表密集交易的型態正在形成之中。相對上來說,普通缺口發生在整理排列中的可能性高於反轉排列。∴如果某個矩形或等腰三角形中出現許多缺口,則該型態比較可能是連續排列而不是反轉排列。
五、突破缺口
突破類型的缺口與價格密集交易區之間也有關聯,它往往發生在排列完成而價格突破的過程中。當價格突破水平狀的型態邊界時(例如,上升三角形的上限),很可能是以缺口的方式進行。
突破缺口經常發生在水平狀密集交易區的有效突破過程中,但它們大部分都沒有顯示在走勢圖中。∵這些缺口都是發生在盤中,而不是在某天的收盤與隔天的開盤。另外,突破缺口也經常發生在其他反轉或整理型態的穿越過程中。
突破缺口的預測價值有①提醒的作用,強調突破已經發生。如果價投透過明顯的缺口離開型態,突破的有效性應該無庸置疑。假突破很少伴隨著跳空缺口、②當突破發生時,缺口所蘊含的力量超過沒有缺口的情況。因此,如果突破是以跳空缺口的方式進行,隨後的價格走勢應該更猛烈而快速。
除了所代表的「勁道」之外,突破缺口並沒有特殊的衡量意義,也沒有其他的預測功能。至於突破缺口在短期之內是否會被填補?我們必須深入觀察缺口發生之前與之後的成交量情況。如果缺口之前發生大量,而缺口發生之後的成交量相對萎縮,則隨後的小型折返大約有一半的機會回到型態的邊緣,而且將缺口封閉;如果缺口發生之後爆出大量,而且價格夾著大量遠離缺口,那麼短期之內填補缺口的可能性就很小。在這種情況下,折返走勢通常都僅會停在缺口的外側。
對於技術分析的結論,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採用「必定」或「絕對不會」等毫不妥協的字眼。不幸地,從來沒有發現任何完全沒有例外的技術法則。我們永遠必須防範意外或例外的發展。這些意外經常來自於大盤的市況,它們與個股的技術條件相互衝突。務必留意大盤指數與個股走勢之間的關係。
六、連續缺口(或逃逸缺口)
連續缺口具有重要的技術性意涵,可以大略顯示走勢的可能幅度。基於這個理由。連續缺口又稱為「衡量缺口」。
普通缺口和突破缺口都與價格型態有關,普通缺口是發生在排列的發展過程中,突破缺口是發生在排列的突破過程中。連續缺口與竭盡缺口都與價格型態無關,它們是發生在直線狀的快速漲勢或跌勢中。
連續缺口發生的位置通常是在快速走勢發動點與最後反轉或整理點之間的中央。∴連續缺口經常可以用來衡量走勢的幅度。換言之,缺口發生之後的走勢漲跌幅度,應該等於缺口發生之前的走勢漲跌幅度,這就是半對數走勢圖中的垂直距離而言。
唯有在缺口完成之後的兩、三天,才能夠判定該缺口究竟是連續缺口或竭盡缺口。連續缺口的交易法則是用來「出場」而不是「進場」。∵價格不一定可以到達目標,但價格如果完成衡量目標,走勢大約已經告一段落。∴手中若有順勢部位,最好是在理論目標完成之前獲利了結。
恐慌性的跌勢中經常會產生連續缺口。∴連續缺口絕對不可能會與普通缺口或突破缺口相互混淆。任何跳空缺口發生在密集交易區(或穿越重要的趨勢線或支撐/壓力水準)之後的快速漲勢或跌勢之中,它就一定是連續缺口或竭盡缺口。∴問題將是如何區分連續缺口與竭盡缺口?一般來說,根據缺口發生之後的價量關係應該可以做成合理的判斷。
在一段快速走勢中所夾雜的兩個或以上的連續缺口,衡量的中點應該擺在哪裡?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的法則可供運用,必須詳細研究走勢圖,尤其是成交量的型態。
請記住,中點的位置通常都在快速走勢發展得最順暢的時候(相對於成交量而言)。如果有兩個缺口,中點的位置很可能在兩者之間。仔細分析走勢圖,試圖在腦海裡抓取整個結構的「平均」狀態;觀察「稀薄成交量」的中點,以此為衡量的基準。可是,請注意,每出現一個缺口,它就愈可能是竭盡缺口,∴你的判斷最好保守一點;不要對第二個或第三個缺口抱太大的期待。
七、竭盡缺口
突破缺口代表一波走勢的起點;連續缺口代表快速走勢中點或附近的連續發展;竭盡缺口代表一波走勢的末端。如同連續缺口一樣,竭盡缺口也是發生在快速而延伸性的漲勢或跌勢中。
在某些「飆漲」的走勢中,動能完全沒有轉弱的跡象,速度持續加快;接著,突然之間遭逢龐大的賣壓(或跌勢中的買盤),成交量暴增而走勢停頓。在這類的走勢中,末端可能發生巨大的缺口。換言之,發生在最後一天與前一天之間,由於這個缺口代表迴光返照的勁道,∴稱為「竭盡缺口」。
在快速而直線狀的漲勢或跌勢中,判斷一個缺口是屬於連續或竭盡缺口的最佳方法,是觀察缺口發生當天的成交量,但先前的走勢也可以提供其他的線索。如果缺口當天的交易爆出極度不尋常的巨量,尤其是先前價格走勢的步調與當天的成交量不能對稱,這很可能就是竭盡缺口。事實上,如果缺口當天發生單日反轉的線形而收盤價接近缺口的邊緣,這就幾乎可以確定前述的解釋。
關於缺口發生之前的走勢,有幾點值得觀察。如果先前的走勢已經完成最初價格排列或密集交易區的衡量目標,則竭盡缺口的可能性大於連續缺口。同理,如果最初價格型態的目標價位還有一大段距離,就很可能是連續缺口。一般來說,快速走勢中發生的第一個缺口,很少是竭盡缺口。
換言之,竭盡缺口發生之前,通常都至少會出現一個連續缺口。∴你可以合理假定快速漲勢或跌勢中的第一個缺口是連續缺口。可是,每多發生一個缺口,就愈可能是竭盡缺口,尤其是缺口的寬度大於前一個缺口
⇒ 竭盡缺口是屬於寬大的缺口。所謂「寬大」是就相對意義而言,沒辦法設定一個準則,藉以判定「寬」或「窄」。
連續缺口通常在相當長的期間之後才會被填補,直至發生重要的次級折返或反向的主要擺動。可是,竭盡缺口通常都在兩天到五天就會被填補,這可以做為竭盡缺口與連續缺口的最後判斷依據。就連續缺口來說,它沒有被填補,但走勢繼續發展,而且幅度往往很大。就竭盡缺口來說,封閉缺口實際上代表趨勢結束的訊號。
就竭盡缺口本身來說,它不應該被視為是主要反轉的訊號,甚至不一定代表反轉。竭盡缺口僅代表「停頓」,但停頓之後通常會發生某種區域型態,然後進一步發展為反轉或連續排列。可是,就實務上的操作來說,當竭盡缺口發生而新的趨勢還沒有明朗化之前,非常可能發生小型折返或延遲,∴還是應該立即結束當時的部位。
八、島狀反轉(island reversal)
島狀反轉並不是常見的型態,也不具有主要趨勢的意義。換言之,它不會界定長期的頭部或底部,但通常都會造成前一個小型趨勢的全部折返。
島狀反轉是一個緊密的價格交易區域,它與其他價格走勢之間被兩個跳空缺口隔開,第一個缺口是竭盡缺口(先前曾經發生快速的走勢),第二個缺口是突破缺口(隨後也將發生快速的走勢)。
所謂「緊密的價格交易區域」,它可以是單一的線形,也就是單日反轉的線形;或者,它可能是由幾天到一星期左右的線形構成,也即是緊密區間內的小型波動。島狀區域內的成交量相對偏高。兩個缺口的價位大致相等(至少有一部分的重疊),使得密集交易區間形成孤島狀,脫離其他的價格走勢。
有時候,第二個缺口--完成島狀的突破缺口--在幾天之內將被折返走勢填補,但通常不會如此。造成島狀的第一個缺口(竭盡缺口)很少會在第二個缺口發生之前被填補,萬一發生這種情況,島狀密集交易區將成為Λ狀(頭部)或V狀(底部),島狀與其他價格走勢之間也沒有水平狀的間隔。可是,不論發生那一種變形,基本上的解釋意義都相同:先前的小型趨勢應該反轉。
島狀反轉本身並不屬於主要的反轉排列,但它經常是主要反轉或重要中期反轉排列的轉折點。例如,主要趨勢的頭肩頂峰位可能是由島狀反轉構成。事實上,島狀反轉的最主要功能或許僅在於提出警告,讓圖形分析者留意後續的可能發展。
九、股價指數的缺口
股價指數發生跳空缺口的頻率少於個股。∵當股價指數發生缺口時,至少有一大部分的成分股都必須發生缺口。因此,根據常理的判斷,股價指數很少發生普通缺口,但突破缺口與連續缺口卻不是非常罕見,雖然缺口的寬度可能遠不如個股。竭盡缺口也很罕見,因此島狀反轉也不常見。發生竭盡缺口的條件很難同時產生在足夠數量的成分股中,而讓股價指數發生對應的缺口。就基本的技術性解釋來說,股價指數的缺口無異於個股的缺口。
※參考資料:
「股價趨勢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作者:Robert D. Edwards & John Magee,譯者:寰宇證券投資顧問公司,出版者: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初版五刷。
※圖片來源:
https://images.ctee.com.tw/newsphoto/2021-10-30/1024/20211030700258.jpg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