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整體大盤,以及其構成的個股,它們的價格走勢不會呈現全然隨機的跳動;恰好相反,它們的價格呈現趨勢性的走勢,具有明確的組織與型態,這些趨勢可能向上、向下或橫向(水平)發展。它們可能涵蓋短暫或長期的時間 ⇒ 股價走勢會呈現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趨勢。
趨勢遲早都會發生變化;它們可能由上反轉為下,或由下反轉為上,但也可能沒有經過反轉而改變方向。任何重要的趨勢反轉,通常都會發生某種價/量的型態--反轉的排列。投資者的問題是儘早察覺有利可圖的趨勢發展,然後再儘早判斷趨勢發展的結束與反轉。
股票的圖形分析,有點類似於拼圖遊戲。你必須把許多因子拼湊在一起--成交量、型態與相關的衡量、支撐/壓力、趨勢線與大盤的展望--才能夠掌握整體的結構。唯有透過經驗的累積與合理的判斷,才能夠在實務的交易中有效運用趨勢線。
一、趨勢線
幾乎所有小型趨勢與大多數的中期趨勢都遵循直線狀的走勢,甚至於涵蓋數年的主要擺動也是呈現直線狀的走勢。若我們拿一把尺衡量許多走勢圖,將發現上升趨勢是由一系列的漣漪構成,而這些漣漪的底部形成或非常接近於一條向上傾斜的直線。漣漪的頭部比較不平滑,有時可以銜接為直線,但通常都呈現曲線的形狀;在下降的趨勢中,小型漲勢的頭部通常可以銜接為一條直線,但小型底部可能或不能落在直線上。
這兩條直線--上升走勢連續波浪底部所構成的向上傾斜直線,以及下降走勢連續波浪頭部所構成的向下傾斜直線--就是基本的趨勢線(basic trendlines)。
二、如何繪製趨勢線
從數學上來說,兩點決定一直線。因此,兩個頭部反轉點來決定下降趨勢線;兩個底部反轉點來決定上升趨勢線 ⇒ 請注意,任何一條上升趨勢線都必須由兩個明確的底部點銜接;任何一條下降趨勢線則是由兩個頭部的點銜接。
三、算術與對數刻度的比較
在算術刻度與對數刻度圖形紙上所繪製的趨勢線的差別:在算術刻度的圖形紙上繪製一條向上傾斜的直線,轉換到對術刻度的圖形紙中,將成為一條曲線,價格先是加速上升,隨後是減速上升而趨於平坦。反之,在對數刻度圖形紙上的一條向上傾斜直線,轉換到算術刻度的圖形紙中,將是一條斜率愈來愈陡峭的曲線。
技術分析建議應該採用半對數方格紙繪製走勢圖(※所謂「半對數」是指價格軸取對數的刻度,時間軸取算數的刻度)。∵小型趨勢所涵蓋的時間太過於短暫而不足以凸顯兩種刻度的差異,但若涵蓋的期間很長,則在兩種刻度下,趨勢線突破的時間與價位將有明顯的差異。
如果價格漲勢是呈現直線狀的趨勢,我們可以繪製直線來界定相關的趨勢,它們將具有下列兩種功能:
◎當趨勢線被貫穿(=價格有效跌破趨勢線),這代表漲勢結束的訊號,中期交易者應該換股操作。
◎如果走勢圖中發生小規模的頭部反轉排列,它距離中期上升趨勢線有一段距離,排列的發展過程顯然不會立即威脅趨勢線,中期交易者可以決定不理會這類的小型反轉排列。只要趨勢線沒有被跌破,他就可以繼續持有多頭部位。
四、測試趨勢線的重要性
⑴觸及次數愈多愈重要
在一系列小型上升波段的漲勢中,如果有愈多的底部觸及趨勢線(或非常接近趨勢線),該趨勢線的重要性愈顯著。每經過一次成功的「測試」,趨勢線的可靠性愈高。換言之,根據兩個底部繪製的趨勢線,若價格折返而第三次觸及趨勢線,並形成第三個底部而繼續上升,則該趨勢線已經受到隨後走勢的確認,若價格第四次觸及趨勢線,然後立即彈升,這將進一步提昇該趨勢線的重要性,依此類推。
⑵涵蓋期間愈長愈重要
趨勢線所維持的期間愈長(=價格沒有向下突破),技術意義愈顯著。可是,這種說法還需要一些條件配合。若構成趨勢線的最初兩個底部非常接近(例如,相隔一星期),就很容易產生錯誤;若趨勢線銜接的兩個底部相隔很遠,中間夾著許多漲勢與跌勢,如此定義的趨勢線比較具有意義。
⑶斜率愈平坦愈具意義
在某種程度內,趨勢線所張開的角度(與水平線的夾角)也是決定中期趨勢線重要性的準則之一。非常陡峭的趨勢線很容易被橫向整理走勢跌破,結果價格整理之後又繼續上漲,這類陡峭的趨勢線沒有太大的技術性意義。反之,愈平坦的趨勢線愈具有技術性意義,一旦跌破之後也比較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
可是,就個股走勢來說,「陡峭」僅具有相對性的意義,唯有①透過長期觀察,深入研究,累積足夠的經驗而直覺判斷何謂「太陡峭而不能維持」,評估哪一種角度比較合理而能夠維持到中期上升趨勢向下反轉、②考量每支股票的「股性」、③後期階段的趨勢線通常比較陡峭、④回顧過去的走勢,才能精確判斷目前的趨勢發展、⑤對於價格在10~50之間的股票,中期趨勢線基本上都是維持30度的角度、⑥高度投機性的小型股通常比較陡峭;高度投資性的大型股通常比較平坦。
※原則上來說,測試⑴(底部的個數)的重要性>測試⑵(趨勢線的時間長度)。
五、貫穿的有效性
任何的技術分析法則都有例外,唯有透過經驗的累積,才能夠繪製合理的趨勢線,並正確解釋趨勢線的貫穿。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中期趨勢線都缺乏型態界線的精確性,但即使如此也需要保留一些彈性空間。因此,下述三種測試準則雖然有助於評估趨勢線貫穿的有效性,但運用上還是需要一些判斷力與彈性。
⑴貫穿幅度≧股價的3%
有效的貫穿不僅僅是穿越而已,收盤價的穿越幅度必須至少是股價的3%,這不一定需要在一天之內完成,也可以是累積兩、三天才完成。
區域型態的有效向上突破必須配合大成交量,但向下跌破不一定需要成交量的確認。例如,當價格向下跌破時,第一天的成交量不一定會放大,但在後續的跌勢中,成交量通常都會快速擴增。可是,當價格跌破中期上升趨勢線時,通常還是可以顯著察覺成交量放大。∴在某個程度內,成交量擴增還是可以用來確認有效的貫穿。
可是,務必要留意震盪洗盤的走勢。某些情況下,價格可能夾著大量跌破趨勢線--或許是在距離收盤之前的幾分鐘--然後再拉高而重新站上趨勢線或收盤價非常接近趨勢線。這很可能是--事實上,通常也是--假跌破的走勢。如果遭遇這種盤勢,務必留意後續幾天的走勢,若不小心處理,很可能被甩轎出局。
⑶向下跌破的貫穿幅度<3%且價跌量未增的不明確情況
遇到這種情況,假定隨後一、兩天的盤勢都非常沉悶而沒有重大的發展,然後價格再度攀升。若回升走勢還是沒有伴隨著大量,而且不能站上趨勢線,緊貼著趨勢線的下緣盤整而頗有回挫的跡象--這種屬於關鍵性的盤勢,只要賣壓有轉強的徵兆,就應該視為是趨勢線被有效跌破。
六、趨勢線的調整
如果趨勢線被穿越而未有效貫穿,隨後價格又上漲而重新站上趨勢線,我們當然有理由懷疑這條趨勢線的有效性。是否應該放棄、調整或繼續採用?這涉及經驗與判斷的問題,但有以下原則可供參考:
◎如果原先的趨勢線僅由兩點決定(=兩次觸及),換言之,如果價格折返而第三次觸及趨勢線,當時發生無效的穿越,最好根據最初的第一個底部與新的第三個底部重新繪製趨勢線(※注意,必須等待價格回升確定第三個底部是小型底部,才可以重新繪製趨勢線)。
◎如果原來的趨勢線曾經被三次以上的觸及而沒有穿越,表示趨勢線已經獲得「確認」,隨後的無效穿越或許應該被忽略,原來的趨勢線繼續有效。
◎盤中發生穿越而收盤價沒有貫穿,這可以不理會,原來的趨勢線繼續有效。∵銜接底部繪製上升趨勢線時,採用收盤價的效果往往優於盤中極端價位,這種說法尤其適用於交投冷清而價格擺動劇烈的股票。
◎當我們根據最初的兩個小型底部繪製上升趨勢線之後,若第三個小型底部位置遠高於原先的趨勢線。此時應①繼續保留原先的趨勢線、並②根據第二個與第三個底部另外繪製一條新的趨勢線,然後觀察後續的發展。如果第三個底部之後的漲勢疲弱,很快跌破新的趨勢線,則原來的趨勢線可能是正確者。可是,如果第三個底部之後的走勢很強勁,新的趨勢線保持幾個星期的效力(而且傾斜的程度不是很陡峭),或許應該放棄原來的趨勢線,改採新的趨勢線來界定趨勢。
七、雙重趨勢線與趨勢區間(trend range)
當你透過嘗試錯誤的方式尋找直線來界定中期上升趨勢線,可能會找到兩條相互平行的直線
⇒ 雙重趨勢線。在這種情況下,走勢中的突兀底部或許會穿越上側趨勢線而觸及下側趨勢線,沉悶的底部則會停止於上側趨勢線。由另一個角度說,兩條直線將界定趨勢區間,走勢的小型底部將落在區間內而進行反轉。
雙重趨勢線通常都在趨勢進行幾個月之後才變得明顯。因此,如果某個趨勢是由兩條相互平行的直線界定(⇒ 雙重趨勢線可視為很寬的趨勢線),唯有當下側的直線被有效貫穿之後,整體趨勢線才算被有效貫穿。就這方面來說,當趨勢線即將被穿越時,價格經常逼近下側直線,若回升走勢不夠猛烈,不能立即拉回上側直線,則務必留意,跌破或許沒有發生,還有「挽回」餘地,但趨勢的發展很可能已經接近末端。
八、趨勢通道(trend channel)
基本趨勢線是銜接漲勢中谷底的向上傾斜直線,或是銜接跌勢中峰位的向下傾斜直線。可是,就正常發展的趨勢而言,小型波浪的另一端也會展現某種規律性,足以利用一條直線來界定。換言之,構成中期漲勢的走勢峰位往往也會落在一條直線上,該直線大體上與銜接谷底的基本趨勢線相互平行。這條平行線稱為「折返線」(return line),∵它代表折返走勢的起點(所謂「折返」是指走勢的方向逆著上一層趨勢的方向)。基本趨勢線與折返線之間所涵蓋的區域稱為「趨勢通道」。
交易活絡的大型股比較容易出現明確的趨勢通道;交易冷清的小型股相對罕見。趨勢通道的最主要意義,通常不是設定獲利了結目標的功能,而是①一旦趨勢通道相當明確之後,當未來漲勢沒有上漲到折返線(中期上升趨勢通道的上側平行線),這通常代表趨勢轉弱的徵兆、②漲勢峰位距離折返線的幅度,經常也可以反映基本趨勢線隨後被跌破的幅度。同理,在一個明確的下降趨勢通道中,如果折返走勢不能帶動價格跌回基本趨勢線而提早拉高,則隨後的上升走勢很可能向上穿越折返線,穿越的幅度通常也可以由先前跌勢谷底距離基本趨勢線的幅度來衡量。
九、試驗的趨勢線
趨勢線永遠都必須銜接兩個或以上的谷底,或者是銜接兩個或以上的峰位。另外,繪製的當時,趨勢線絕對不可以穿越價格的軌跡。亦即,趨勢線從來不是銜接谷底與峰位的直線(※雲解:X線是銜接谷底與峰位的直線)。
想在實務的交易中精確辨識、判斷與運用趨勢線,建議只要在價格走勢允許的範圍內,儘量嘗試繪製每一條可能的趨勢線,這是累積經驗的捷徑,也是唯一的路徑。
因此,有經驗的使用者會在走勢圖中不斷繪製各種的趨勢線,嘗試界定小型、中期與主要的趨勢。之後再擦掉被證明沒意義的趨勢線,留下顯示某種技術重要性的趨勢線,隨時留意雙重趨勢線的可能性。並且在兩個底部所夾的峰位繪製一條與基本趨勢線平行的直線,如果稍後的漲勢停止於這條平行線而折返,這條直線很可能就代表折返線,可以進一步用來界定可能的趨勢通道。
十、趨勢線貫穿的後續發展:折返
如果經過確認的中期上升趨勢線被有效跌破,則可推論上升趨勢已經結束。隨後的發展可能是中期折返走勢或一段期間的整理。當趨勢線被有效貫穿之後,大多都會發生一種相對不重要的走勢--折返或整理。價格會折返到趨勢線或其附近(=拉回走勢的峰位>當初貫穿位置),而且折返的點位是由兩個因子決定:①趨勢線的斜率、和②拉回耗費的時間。
但如果趨勢線非常陡峭,我們當然不能預期隨後的折返走勢會回到趨勢線附近。我們比較能確定的是,大部分的上升趨勢線被跌破之後,隨後的折返走勢將帶動價格回到原來的趨勢線或附近,這可能發生在幾天之內,或是透過小型波動的走勢完成。
可是,請注意,在上升趨勢通道中,一旦價格向上穿越平行的折返線,由於折返線不具備支撐的功能,若隨後價格向通道折返時,將毫不猶豫地直接貫穿折返線。
十一、中期下降趨勢
嚴格來說,我們考慮的趨勢線僅有①多頭市場內的中期上升趨勢、②空頭市場內的中期下降趨勢。∵這種趨勢的發展通常最「正常」,最符合趨勢線的定義。
※雲解:以道氏理論的角度來說,多頭市場的中期上升趨勢或空頭市場的中期下降趨勢=基本波的正向次級波。詳細來說,多頭市場的中期上升趨勢=牛市的三個向上的正向次級波(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空頭市場的中期下降趨勢=熊市的三個向下的正向次級波(初跌段、主跌段、末跌段)。
相對於多頭市場的中期上升趨勢來說,空頭市場的中期下降趨勢比較沒有規律。下跌的角度通常比較陡峭,尤其是在空頭市場第二階段(=主跌段)的恐慌性跌勢中,價格走勢通常會呈現加速的曲線發展,有遠離趨勢線的傾向。這種加速下跌的跌勢將延緩價格向上突破原先趨勢線的時機,乃至於趨勢發生變動的訊號也會落後,∴下降趨勢線在這個階段的運用相對不重要。
可是,在主要空頭市場的最後一波中期下降走勢中(=末跌段),趨勢通常比較明確而規則,不容易發生暴跌的走勢。換言之,這段期間內的中期趨勢具有實務上的重要性。瞭解這種特質,我們就能夠掌握空頭市場末期的徵兆。
因此,當主要空頭趨勢發展一段時間與一段跌幅之後,而且至少經過一波恐慌性的殺盤,如果跌勢的猛烈程度趨緩,呈現比較規律的下跌,趨勢可以由明確的直線界定,就務必留意後續的發展。
當中期跌勢很穩定,角度不是很陡峭,小型漲勢數度觸及趨勢線,呈現固定的通道,價格沒有跌破平行的折返線,則隨後向上突破趨勢線,就很可能代表主要的轉折,即將展開另一個新的多頭市場。
十二、修正走勢的趨勢:扇形法則
次級或修正走勢是多頭市場中夾在主要漲勢之間的中期跌勢,以及空頭市場中夾在主要跌勢之間的中期漲勢,其發展可能採取的方式有:
◎整理排列:例如,三角形或矩形--價格折返的淨幅度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繪製中期趨勢線。
◎1/3≦折返幅度≦1/2:修正擺動可能發展為規律的直線狀折返,斜率中等,朝最近的中期支撐或壓力區移動,折返幅度可能是前一個主要擺動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扇形線(fan lines):在多頭市場中,①發生數天或長達兩個星期的急跌走勢,出現相當陡峭的第一條小型趨勢線→②一個快速的小型漲勢向上突破趨勢線,然後價格再度拉回,但跌勢不如先前猛烈,此時我們可以銜接最初的高點與突破第一條趨勢線的漲勢峰位,繪製第二條小型趨勢線→③不久之後,又產生另一波小型漲勢突破第二條趨勢線,然後價格還是拉回,出現更緩和的跌勢。於是,我們可以銜接最初的高點與突破第二條趨勢線的漲勢峰位,繪製第三條小型趨勢線
⇒ 我們所繪製的三條趨勢線愈來愈平坦,這即是所謂的「扇形線」。就技術法則而言,當第三條扇形線被向上突破時,中期修正走勢已經見底。同理,三條扇形線的法則也適用於空頭市場的中期回升走勢。
請注意,扇形法則通常僅適用於判斷次級(修正)走勢。換言之,用以評估多頭市場的中期折返走勢與空頭市場的中期回升走勢。
※參考資料:
「股價趨勢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作者:Robert D. Edwards & John Magee,譯者:寰宇證券投資顧問公司,出版者: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初版五刷。
※圖片來源:
https://tw.mitrade.com/cms_uploads/images/article/2020-05-22/趨勢線.jpg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