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財報狗挖好股 第1章 財報分析,觀察企業表現的最佳指標

透過產業分析增加財報分析的可信度

圖 透過產業分析增加財報分析的可信度

 

步驟一:獲利性分析…企業賺不賺錢,3大數字現原形

⑴利潤比率…高營收不代表賺愈多

利潤才是做生意賺不賺錢的關鍵,利潤比率也就是「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純益率」這3個數字。

 

毛利率→可看出公司產品本身的競爭力

毛利率是評估製造業「產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數值 製造業有高毛利,代表產品愈有競爭優勢。

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最好能具有持續性,主要可從兩個角度觀察:①改善產品製程造成毛利率提升,競爭力與股價雙升、②原物料價格波動造成毛利率提升,不太表產品競爭力提高。

 

營業利益率→顯示公司本業的經營狀況

對於傳統製造業原物料產業而言,營業成本是主要支出,因此毛利率是重要的觀察指標。但對腦力密集型產業,例如軟體公司、IC設計、生技藥廠等,主要支出為研發、銷售等費用,∴評估腦力密集產業的獲利品質,要先從營業利益率下手。

 

純益率→呈現公司最終的獲利情形

純益率愈高代表獲利能力愈強。業外帶來的純益飆升,需判斷是否曇花一現,∵長期性的業外損益並不多,主要是「採權益法認列之投資損益」這個項目,它和被投資公司的獲利有關。一般的業外損益都是屬於一次性的,像是匯兌損益、短期投資損益、處分資產損益、保險理賠金等 若純益率大幅高於營業利益率,代表獲利幾乎來自業外收益。

長期投資標的,純益率不宜低於10%∵低於10%不但代表獲利能力差,也代表獲利變動風險很大,可能一不留神就陷入虧損,股價也容易跟著崩跌。

 

⑵現金周轉期間…產品賣得快,收錢也要快

 

現金週轉期間=平均銷貨日數+平均收現日數-平均付款日數

 

平均銷貨日數→反映公司經營效率

平均銷貨日數愈高,代表存貨待在公司的時間愈長,出現存貨跌價損失的機會也就愈大 產品生命週期愈短,平均銷貨日數也應愈短。以電子業來說,產品壽命都相當短,平均存貨日數最好不要超過2個月;鋼鐵業則約在3個月左右。


從營收與平均銷貨日數判斷公司經營表現

圖 從營收與平均銷貨日數判斷公司經營表現

 

平均銷貨日數代表公司的經營效率,但若太低則代表存貨不足,一旦遇到客戶突然下大單,恐怕只能捶心肝了!因此,平均銷貨日數還必須搭配營收走勢來觀察:

 

營收↑、平均銷貨日數↑ 公司處於擴張期

營收持續成長,代表需求旺盛,此時產能未滿載,而且製造原料充足,公司可順利提升平均銷貨日數以因應需求。由於供給與需求均快速提升,公司營收進入高速成長期,股價易在短期內大漲

※注意,由於公司產能不斷開出,若此時需求反轉,月營收開始下滑,則為營運衰退的警訊

 

營收↑、平均銷貨日數↓ 產品供不應求

營收持續成長,若公司產能不足,平均銷貨日數將持續下降,代表公司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股價可能展開長期多頭走勢

※注意,一旦平均銷貨日數開始反轉向上,代表供不應求的狀態已經改變,營收就有開始下滑的風險

 

營收↓、平均銷貨日數↑ 產品供過於求

若公司營收持續下降,代表產品需求下降,此時公司會減產因應。若此時平均銷貨日數依然持續上升,表示產品供過於求的狀況異常嚴重,公司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存貨跌價損失

※注意,如果平均銷貨日數反轉向下,顯示客戶需求增加,或公司控管存貨的能力提高,營收可能有機會重回成長

 

營收↓、平均銷貨日數↓ 公司處於收縮期

一般公司業績下滑、處於收縮期時,都會開始調整庫存,∴平均銷貨日數會持續下降。

※注意,當平均存貨日數開始反轉上升時,可能是公司看到一些機會,或是接到大訂單了,營收有可能反轉向上

 

平均收現日數→反映公司帳務管理能力

平均銷貨日數一般和公司的「生產流程」有關;平均收現日數則是公司與客戶相對規模,決定收款速度:公司小、客戶大 平均收現日數↑;公司大、客戶小 平均收現日數↓。

 

同產業比較,可看出公司的產業地位:地位較高的公司,自然可要求較嚴苛的還款期限;地位較低的公司,當然沒本事要求東要求西。

 

平均收現日數若長期持續上升,恐為盈餘品質惡化 營收多是紙上富貴,現金可能沒有流入公司。

 

⑶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巴菲特最重視的獲利指標,顯示公司以自有資金賺錢的能力

觀察ROE高低與走勢,最好超過兩個景氣循環的時間,也就是68年的ROE變化,可以看出公司所處的產業特性,進而幫助我們判斷投資的方向。ROE走勢主要可以分成以下4種:

 

平穩型 受景氣波動影響小,多為民生必需產業

這種不管景氣好壞,生意照常不受影響的民生必需產業,例如電信業超商資源回收保全業等,獲利波動不大,而且容易估計,很適合作為長期投資的標的。

 

大幅波動型 受景氣影響大,多為景氣循環股

ROE會大幅波動的公司,多半是與景氣有高度連動性的景氣循環股。當景氣一片榮景的時候,可能會創造出驚人的獲利;一旦景氣衰退,公司獲利也會跟著大幅縮水,甚至出現虧損  景氣循環股的獲利和股價波動,通常相當劇烈

 

趨勢向下型 末日產業或公司競爭力衰退

ROE趨勢長期向下有①公司處於末日產業,例如光碟機、傳統相機、②在一個產業當中,這家公司的競爭力邁向衰退。

 

趨勢向上型 火紅產業或公司具有競爭實力

ROE趨勢向上,代表這家公司所屬的產業正處於如日中天,或是公司在產業中具有競爭優勢

 

ROE=稅後純益 ÷ 股東權益

  =稅後純益率 × 總資產週轉率 × 權益乘數

 

透過ROE的走勢方向,可以快速判斷公司的產業競爭力,但巧用杜邦分析,可以看透ROE變化玄機,讓你精準掌握投資勝機:

 

純益率推升ROE,才是名副其實績優股

ROE成長是來自於總資產週轉率的提升,代表好業績是來自短期營收的衝刺,甚至可能有削價競爭的行為;若ROE成長是來自於純益率的提升,則顯示公司本業體質可能已經出現改善,由於產品具競爭力導致營收大幅成長,公司出現規模優勢與學習曲線的快速提升,因此純益率和總資產週轉率都能夠同步提升,ROE上升趨勢將可能持續較長的時間。

 

ROE提高但純益率下滑,營收反轉時股價恐跌

如果ROE提高是總資產週轉率或權益乘數的成長,但純益率卻呈現下滑,則一旦月營收出現反轉,股價就可能大幅修正。

 

純益率衰退連累ROE下滑,應避免長期投資

ROE下滑的公司,如果是因為純益率降低,並不適合作為長期投資的標的。

 

經營者資金操作轉趨保守,也會拉低ROE

權益乘數降低代表老闆的經營心態轉趨保守,∴若ROE要重回上升軌道,經營者的心態是關鍵。

 

步驟二:安全性分析…檢查財務健康,挑出真材實料好公司

⑴分辨負債品質,看出企業真實債務壓力

經營一家企業,負債未必是惡,做到「零負債」經營並非不可能,但從經營與資本效率的考量,卻是不聰明的經營方式。企業適當舉債,主要基於①借力使力,賺取更多報酬、②提高營運資金的運用效率。

 

單以負債比率衡量財務結構,容易冤枉好公司

負債比率通常以50%為界線,但在負債的項目當中,有些是沒有利息壓力或利息極少的好債,大致有:

◎好債1…向上游供應商進貨,晚點再付錢的「應付帳款

應付帳款高,表示這家公司對於上游具有不錯的議價能力

◎好債2…先跟下游客戶拿錢,晚點再出貨的「預收款項

預收款項可降低短期資金的壓力,也增加企業現金運用的彈性,是最棒的負債。最重要的是,能夠向客戶預收款項的企業,意味著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擁有優秀的差異化優勢,使得客戶甘願先付錢!

 

從「長短期金融負債比率」才能真正看出企業負債壓力

 

長短期金融負債比率=(短期借款+應付短期票券+一年到期之長期負債+長期負債)÷ 總資產

 

長短期金融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短期票券、一年到期之長期負債、長期負債等4項。這4項都是企業資金不足時的借款來源,也都必須按時繳納利息。長短期金融負債比率以不超過40%較理想,30%以下則較為穩健。

 

⑵營業活動現金流量,赤裸呈現獲利含金量

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占稅後純益比率,衡量公司獲利品質

損益表的業績獲利數字並不代表公司真正帶來的現金流入,∴必須藉由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占稅後純益的比率,看出公司獲利的「含金量」到底純不純。

◎長期獲利含金量80%100%以上,才是名副其實。

◎長期獲利含金量50%,應探究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短缺原因。

 

獲利含金量不足,股價過熱就該注意

∵獲利含金量不足,在沒有實質盈餘支撐下,股價會有過熱高估或作假帳的嫌疑。

 

⑶是賺錢還是燒錢?自由現金流量告訴你

 

自由現金流量(FCF)=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入-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

 

現金就像企業的「血液」,自由現金流量長期流出公司,就像是血液不斷流失般,只能靠「輸血」(舉債、增資)為生。因此,公司即使現金賺得多,但如果燒錢燒得更兇,那麼最後能留給股東的現金終究是少得可憐 EPS高,但FCF0,若公司配發現金股利則只能透過向外舉債來籌措資金

如何判斷公司燒錢凶不凶?自由現金流量是引領我們尋找會存現金公司的指南針。在投資實務上,對於利用自由現金流量判斷燒錢凶不凶的觀察方法有①為避開短期季節性資金應用差異,應以「年度數據」作為主要觀察②近8年自由現金流量,其中至少45年以上為正值③近8年自由現金流量,總和為正值 資本資出有成效,就能帶回正向的現金流。∴在觀察現金流量時,應儘量看長期表現,而非只注重短期1年、2年就輕易做定論。

 

步驟三:價值評估3項指標,簡單估出合理股價

⑴獲利成長性可預測,採本益比PE)判斷股價高低

本益比適合用來判斷穩定獲利、甚至愈賺愈多的公司股價。

本益比愈高,外部股東報酬率愈低

外部股東報酬率=EPS ÷ 每股股價 本益比愈低,外部股東報酬率愈高。但當EPS呈現衰退走勢時,會使本益比看起來很低。

 

不同產業成長階段,會有不同本益比

公司的合理本益比,其實與EPS成長性有關。若每年EPS變動不大(=零成長的產業),合理本益比10倍;若EPS呈現成長趨勢(=成長股),合理本益比可以更高;若EPS呈現衰退趨勢,合理本益比就應該<10倍。

 

同產業的公司,本益比未必相同

公司股價的合理本益比是與公司的EPS成長性有關,由於同一產業當中,各家公司的成長性可能大不相同,∴不是同樣產業的所有公司都可以一概而論。

 

EPS年複合成長率,算出個股「目標價」

合理本益比怎麼給?若多看幾家券商研究報告可以發現,有些合理本益比用「產業平均」,有時候用「歷史平均」,有時候又說「本益比偏低,但股價已漲多」,有時候說「本益比偏高,但股價已跌深」,實在一點邏輯都沒有。

合理本益比的估算原則應為假設EPS連續成長4年後停滯,以此4年後EPS10倍當作合理本益比,並取適當安全邊際 若股價低於合理本益比時,就可以考慮買進。

另外,一家公司的EPS持續衰退,合理本益比就是0,若想要長期投資,那麼…別碰這檔就對了。


EPS年複合成長率與合理本益比對照表

EPS年複合成長率與合理本益比對照表

 

夢想未來EPS大成長,換來本夢比崩潰

若公司呈現虧損狀態,股價漲勢卻是驚人,則「本夢比」已經取代了「本益比」,主要是因為市場認為該公司未來的EPS成長率會很高。但在一段時間之後,若EPS仍舊沒有甚麼成長,股價與本益比遲早會向下修正。

 

⑵產業獲利不穩定,要看股價淨值比PB

當公司獲利不穩定,一年賺、一年賠,就不適合用「本益比」評價,此時可以考慮「股價淨值比」。

本益比是從獲利的角度來衡量股價;股價淨值比是從安全的角度來衡量股價,也就是預估公司如果有一天歇業了,股東能拿回的錢占當初買股票的錢,比重是多少。

通常年年賺錢的公司,股價淨值比遠高於1,用股價淨值比無法判斷它們合理的股價;若公司無法穩定賺錢,甚至常賠錢的話,股價淨值比可能會在1附近游走,而當股價淨值比遠低於1時,就代表股價可能被低估,可能會展開一波反彈行情。

 

科技股的設備折舊快,若獲利不穩定則股價淨值比常遠低於1

由於科技進步快速,新設備不斷推出,舊設備的價值快速滑落 設備的帳面價值遠低於市場價值。因此,很多獲利不穩定的科技公司(例如,面板產業的2409友達、3481群創),股價淨值比常遠低於1的主因是它們的淨值被高估了。

 

資產股就算年年賠,股價淨值比仍居高不下

資產股是指公司資產的實際價值遠高於帳面價值。最常見的情況是公司在很久很久以前,以超低價取得某些土地後放到現在,在土地價格不斷上漲,但公司(例如,1903士紙)卻沒有對這些土地重新估價 公司的淨值被低估。

 

景氣循環股適用股價淨值比來回操作

所謂景氣循環股是指公司獲利與景氣連動性很強。景氣好時可能大賺,景氣不好時卻可能大賠。為什麼會有這種特性呢?追根究柢,就是公司所屬產業的供給、需求都很不穩定。

當景氣好時,商品供不應求,廠商只好一直加購設備,只怕錢賺不夠,當景氣一反轉,馬上出現供過於求的窘境;需求不穩定源自於大眾生活習慣,當景氣好時,各處都大興土木,當景氣不好時,需求瞬間急凍,建設全部停擺。

景氣循環股由於獲利不穩定,不適合本益比評價,但可用股價淨值比來判斷合理股價。另外,操作景氣循環股時,可同時參考產品的報價。例如,1301台塑的主要產品為聚氯乙烯,∴當台塑的PB位於低點,同時聚氯乙烯的報價又開始上揚時,股價上漲的機會更高。

 

股價淨值比愈墊愈低,暗示產業衰退

當你判斷某家公司為景氣循環股,並企圖使用股價淨值比來操作時,若發現其PB竟然一波比一波低,呈現持續衰退,就代表著整個產業其實是持續衰退的 不建議用PB操作產業正在衰退的股票,∵股價低點你永遠抓不到。

 

⑶用股利折現評價,找到合理買點

由於公司盈餘可能不會都是摸得到的現金,可能只是紙上富貴,∴若公司的獲利穩定或是逐漸成長,除了適合用本益比來判斷合理股價之外,更合理的做法是使用「股利折現模式」判斷合理股價。∵股利折現模式是從投資人回收現金的角度出發,避免公司表面上賺大錢,實際上卻沒有現金給股東的狀況。(※關於股利折現模式,請詳見「企業評價 第22 股利折現模式(DDM」)

股利折現模式複雜的地方不在公式,而是在假設。∵把公式套用在個股時,就要去預測每檔股票未來的獲利情況。在進行股利折現模式的假設時,建議依據的標準如下

 

預期ROE=過去20季「近4ROE」平均值

切記,股利折現模式和本益比一樣,只適用獲利穩定的公司,並不適用於獲利大起大落的公司。∴我們預期這家公司未來ROE會循著過去穩定模式繼續前進,也期待在未來n年會保持穩定。

◎預期現金股利發放率=過去5年現金股利發放率的平均值

◎本期每股淨值=上期每股淨值+(上期EPS-上期現金股利)

◎本期EPS=預期ROE × 本期每股淨值

◎本期現金股利=本期EPS × 預期現金股利發放率

◎第nEPS=預期ROE × 上期每股淨值

◎預期本益比=過去5年共20季的平均值

預期第n年的賣出價格=第nEPS × 預期本益比

設定最高的「預期本益比」=12∵考量公司未來的本益比可能下降(由高成長產業逐漸轉為成熟型產業)∴若算出來的預期本益比>12倍,則以12倍代替。

◎考量長期利率成本與安全邊際的情況下,折現率(報酬率)設定10%15%,才是合理買進點

 

步驟四:成長性分析…緊盯營收、淨利,不錯過賺錢契機

⑴觀察長短期營收年增率,抓住股價動向

季報、年報資訊延遲,月營收較快判斷成長力

「有夢最美,成長相隨」,在財務指標中,業績成長性絕對與股價走勢的關係最緊密。衡量營收成長性的方式,按時間單位的不同,分為月成長、季成長、年成長。其中,以年成長為主要依據。

由於月營收提供最即時的訊息,也是觀察業績成長性最快的數據。∴要快速、即時地判斷公司的成長動能,必須採用「月營收年增率」+「淨利年增率」,就可以清楚掌握公司的營運成長性。

 

留意月增率、季增率易隨淡旺季變化,避開假成長迷思

一般公司的營運,或多或少都有大小月、淡旺季之分,∴了解月增率、季增率並非真正成長之後,就能避開假成長的迷思:①營收月增率大增,是買入的好時機? 業績有淡旺月之分,營收月增率與股價關聯低、②單季營收較上一季成長許多,是買入好時機? 營收有季節性差異,營收季增率與股價關聯低。

 

年增率走勢是衡量營收成長性的最佳指標

年增率除了是成長性最佳衡量指標之外,更重要的是,當公司股價因為短期暫時性利空或景氣衰退,而來到風險較低、預期報酬率較高的價位時,年增率的趨勢走向更能作為我們反向操作的進出場時機參考。

一般人對於股價走勢的理想看法,往往是在獲利、成長時買進;虧損、衰退時賣出。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是①當公司虧損或衰退愈來愈少時,股價已經開始反映上漲當公司獲利或成長愈來愈低時,股價已開始悄悄下跌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投資人在估計公司成長性時,往往過於樂觀,以為公司成長能夠無限上升,使得本益比遠高於合理水準。一旦成長不如預期,大家就會了解本益比過於高估,賣壓出籠,導致股價下跌。

反之,當公司虧損或衰退時,散戶乃至金融圈往往過於悲觀,以為公司衰退會持續擴大,市場給予得本益比往往低於應有價值,以致股價超跌。但當大家發現衰退不如預期嚴重,就會了解本益比水準過於低估,又開始轉為買進,導致股價上漲。

 

運用長短期營收年增率,判斷投資時機

☆短期營收年增率=近3月累計營收年增率

=(近3個月累計營收 ÷ 去年同期3個月累計營收-1)× 100%

☆長期營收年增率=近12月累計營收年增率

=(近12個月累計營收 ÷ 去年同期12個月累計營收-1)× 100%

 

股價相對企業價值低估時,並擁有足夠安全邊際的前提下,當短期營收年增率由下轉為在長期營收年增率之上,可視為業績成長動能增溫,且本益比10 應由空翻多,看好

股價相對企業價值高估時,當短期營收年增率由上轉為在長期營收年增率之下,可視為業績成長動能降溫,且本益比≧20 應由多翻空,反向看空

 

⑵從稅後純益年增率,確認獲利確實成長

高營收成長率=高獲利嗎?套句電影《征服情海》的台詞:「Show me the money!」(我要看現金)。∴投資人在觀察公司獲利時,也應該大喊「Show me the profit!」(我要看利潤)。換言之,不管公司題材多夯、前景多吸引人、老闆的成長史多讓人動容,若沒有利潤,一切都是假的。

公司盈餘會同時受營收和利潤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純益率)影響。∴要了解公司最終盈餘是成長還是衰退?可以直接看盈餘是成長或衰退:

 

◎營收成長率>利潤率下滑幅度 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純益率↓,毛利↑、營業利益↑、稅後純益↑ 盈餘成長終究會上升

◎營收成長率<利潤率下滑幅度 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純益率↓,毛利↓、營業利益↓、稅後純益↓ 盈餘成長終究會下滑

 

如果營收成長是犧牲太多利潤率而使盈餘衰退,我們應該避開這樣的公司。因此,當營收成長率趨勢和利潤率相反時(例如,降價爭取市占率),必須以「稅後純益年成長趨勢」作為最終成長性判斷。判斷法則如下:

 

單季稅後純益年增率4季稅率純益年增率 盈餘成長動能增強 作多加碼

單季稅後純益年增率4季稅率純益年增率 盈餘成長動能減弱 觀望減碼

 

※參考資料:

「財報狗教你挖好股穩賺20%」,作者:財報狗,出版者:Smart智富,20141月初版15刷。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