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趨勢分析 第6章 重要的反轉型態


任何足以影響整體股票市場的已知或可預期因子都會反映在大盤指數之中;同理,任何足以影響個股未來表現的因子也都會反映在個股的走勢圖中。個股走勢圖所反應的所有因子涵蓋整體大盤的影響因子與個別股票的特殊因子,包括「內線操作」在內。

任何成功的內線運作必須透過市場買進或賣出,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勢必會改變主導價格的供/需力量,而且遲早必須顯示在價格走勢圖中。我們「局外人」可以由此判斷他們的意圖,或者至少可以判斷內線運作與其他所有市場因子對於供/需面的整體影響。∴您不需要是內線者,就經常可以追隨他們前往銀行。

 

一、重要的反轉型態

股票價格呈現趨勢的發展,而趨勢遲早都會改變方向。它們可能反轉(由上轉下或由下轉上),或因為某種橫向走勢而中斷,隔一段時間之後,又朝原來的方向發展。在大多數情況下,當價格趨勢處於反轉的過程中,通常在走勢圖中都會呈現特殊的「區域」(area)或「型態」(pattern),產生可以辨識的反轉排列(reversal formation)。

大體上來說,反轉區域愈大--價格波動愈寬,涵蓋期間愈長,過程中換手的股票數量愈多--反轉的意涵愈顯著。∴大的反轉排列意味著隨後將發生大的走勢,小的型態代表小的走勢。圖形技術分析者的最主要任務是學習如何辨識重要的反轉排列,然後判斷其中所代表的交易機會。

 

二、趨勢反轉所需要的時間

重要的趨勢反轉需要時間(還有成交量與價格)的醞釀。假定某個消息靈通而財力雄厚的集團看中某支股票,目前的股價40元相當便宜,而且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非常理想,不久將會吸引眾多投資者注意,股價可能上升到6065元。於是,他們開始默默吸收股票,直到市面上的大多數流通籌碼都已經匯集到他們的手中。然後,靜待情況的發展。不久之後,某些專業玩家開始察覺「XX股票似乎有做手介入的跡象」;或者,其他精明的投資者也發現該公司未來展望與潛力;或者,圖形分析家由走勢圖中察覺「吃貨」的現象。現在買方發現可供購買的股票數量非常有限,紛紛提高買價。於是,價格開始上漲。

價格上漲吸引愈來愈多的交易者,報章雜誌也開始刊登預期中的利多消息。最後,價格達到預計的獲利目標。可是,「出貨」所需要的技巧與耐心更甚於「承接」。他們必須分批出貨,儘可能避免受到注意,順勢而為,絕對不可以讓籌碼供給過多而扼殺潛在的需求。∴每當價格加速上漲時就供應一些籌碼,或在目標區附近逐批了結,但絕對不嘗試賣在最高點,他們在買方所願意接手的情況下慢慢出脫股票。

不久之後,需求將暫時消退。或許是因為買方察覺市場所供給的籌碼太多。於是,股價向下修正,這個集團立即停止賣出,甚至買進少量的股票藉以支撐股價。當市場的供給籌碼沉澱之後,價格又開始回升。做手集團將克制立即賣出的衝動,讓股價順利創新高,這樣可以安撫持股者而吸引新的買盤。一旦行情又「熱鬧滾滾」之後,再開始出貨。如果整個操作的發展很順利,或許可以在兩三個星期內或趁第二波波買氣竭盡之前完成出貨。

現在,這個做手集團已經獲利了結。如果他們對於市況的判斷正確,在市場所能夠承受的最高價格出脫股票,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需求將處於飽和狀態。價格或許會折返到先前的低點支撐,吸引搶反彈的短線交易者進場,於是價格緩步回升,但在先前大成交量的頭部將遭遇急於解套的賣壓,價格再度拉回而形成主要或次級的跌勢。

∴藉此案例讓我們瞭解頭部區域或出貨型態何以需要花費時間與成交量來完成。「出貨」是描述供給透過某些手段而滿足需求的過程,大量的股票需要時間來完成換手,而在這換手的過程中將會形成具有某些明確的模式/型態。

 

三、頭肩排列

典型的頭肩頂排列

圖 典型的頭肩頂排列

 

頭肩頂(Head-and-Shoulders Top)是一種最常見也是最可靠的主要反轉型態,其構成部分為:

A.一波強勁的漲勢,通常代表延伸性漲勢的高潮階段,成交量明顯放大,然後價格小幅拉回,成交量顯著縮小而低於上升階段與頭部。這構成「左肩」。

B.另一波配合大成交量的漲勢,價格穿越左肩的高點,形成峰位之後,夾著小量拉回,價格的回檔位置大約在左肩的底部(可能較高或較低),但一定低於左肩的峰位。這構成「頭」。

C.第三波漲勢,成交量顯著低於左肩與頭部,價格也不能攀升到頭部的高點,然後價格回跌而構成「右肩」。

D.最後,當右肩形成之後,價格跌破所謂的「頸線」(neckline,銜接左肩與頭部回檔低點的直線),而且收盤價貫穿頸線的幅度大約是股價的3%,「確認」(confirmation)型態完成。

※上述ABCD都是頭肩頂排列的必要構成部分,缺乏任何一個部分都有損於型態的預測價值。

 

四、成交量很重要

成交量是整個頭肩排列過程中必須密切觀察的成分。價量需要相互配合,而且符合型態的條件。請注意,成交量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當我們說成交量很大,這是指成交量明顯大於該股票在該期間內的正常成交量。實際的成交股數並不重要,通常也無助於相關的評估。

在頭肩頂的排列中,左肩的成交量很大是指左肩上漲過程與峰位的成交量明顯大於先前上漲波的成交量。其次,左肩的回檔過程中成交量縮小,然後再夾著大量創新高。截至目前為止的價量配合,無異於一般的上升趨勢發展。就這方面來說,峰位與底部持續墊高的兩個上升波,將構成頭肩頂反轉型態的左肩與頭部。

頭肩頂排列可能形成的第一個可疑徵兆,是最近峰位(頭部)的成交量<前一個峰位(左肩)。如果價格創新高而拉回之後,第二個峰位的成交量明顯低於第一個峰位,這就是屬於「紅色」的警訊。可是,這類警訊不一定會出現,即使出現也不代表結論性的意義。根據經驗顯示,左肩成交量>頭部成交量的情況大約佔1/3,左肩成交量≒頭部成交量的情況又佔1/3,還有1/3的情況是頭部成交量>左肩成交量。

第二個警訊發生的頻率>第一個警訊,是由頭部拉回的折返走勢向下穿越左肩的峰位,這類的走勢代表技術結構明顯轉弱。

 

五、突破頸線

當價格展開第三波的漲勢(右肩),如果成交量沒有放大,這就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個警訊。當價格回升,右肩的成交量不能配合放大,而且當價格上漲到左肩的峰位附近即開始回挫,成交量持續萎縮,這時候大約有75%的機會完成頭肩頂。當價格由右肩的高點下滑,而且整個右肩的成交量明顯縮小,很多交易者就會賣出股票或換股操作,不會等待價格跌破頸線的最後確認(=D點),

雖說如此,頭肩頂排列要價格顯著跌破頸線(跌破的幅度為股價的3%),頭肩頂反轉型態才算正式完成。在跌破頸線之前,或許大約有20%的機率,頭肩頂潛在排列可以被「救回」。換言之,價格雖然走低,在右肩的位置附近整理一段時間,然後後又重新恢復漲勢。

最後,我們必須釐清一點,當價格顯著跌破頸而確認頭肩頂的排列之後,價格還是可能拒絕進一步下跌。就頭肩排列而言,這種「假走勢」(false moves)是技術分析者最難以處理的問題。非常幸運地,這類假走勢極端罕見。一旦頭肩型態完成,價格繼續下跌的可能性極高,我們應該順著這種趨勢下賭注,不論當時的消息面或心理面如何。

 

六、頭肩頂的變形

股票價格的每天波動會受到許多消息與事件的影響,但頭肩型態經常呈現高度的對稱性。頸線通常呈現水平狀,右肩與左肩的位置大約相當(雖然兩者的成交量型態不同),整個結構非常均衡。可是,對稱性對於頭肩排列來說並沒有什麼重要意義。頸線可以向上或向下傾斜。如果向上傾斜,唯一的限制是頭部反轉低點的位置必須顯著低於左肩的峰位。

某些人認為向下傾斜的頸線代表不尋常的弱勢表現,這是理所當然的判斷。但分析者對於這種走勢所賦予的意義往往超過實際的意涵。請注意,如果某支股票的走勢真的非常疲軟,所承受的賣壓根本讓它沒有機會呈現頭肩頂排列,包括向下傾斜的頸線在內。

由於兩肩的位置經常有對稱的傾向,某些交易者就會由左肩的峰位繪製一條平行於頸線的直線,向右延伸而猜測右肩的峰位,並設定為賣點。可是,實際的排列中很少出現絕對完美的對稱。

某個肩部的位置可能比較高,也可能花費較長的時間完成。某個或兩個肩部的位置可能非常接近頭部(但絕對不可能超過頭部,否則就不是頭肩頂),或距離頭部很遠。如果右肩的成交量極度萎縮,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大體上來說,排列中的三個峰位將呈現某種程度的均衡性質,但時間與成交量就很難以明確的文字或數據來衡量,唯有仰賴經驗的判斷。總之,除了前述的ABCD點之外,沒有必然的「法則」;在這些必要的條件之內,實際的價格排列將有無數的變形。

 

六、確認之後的價格行為:衡量公式

當價格向下貫穿頸線,成交量可能會放大,但通常不會在最初的突破中放大。如果最初的突破過程中,成交量維持很小,價格經常會「拉回」頸線附近(很少會向上穿越),一般來說,這是屬於「迴光返照」的走勢,隨後價格將夾著大量迅速下跌。

頭肩排列在跌破頸線後,究竟是否會產生拉回走勢,這基本上取決於整體的市況:①如果大盤與個股一樣發生頭部的反轉,則跌破頸線之後應該不會拉回,價格將直接加速下跌,而且下跌過程中的成交量將放大②如果大盤相當堅穩,則個股可能會嘗試拉回③如果右肩的發展過程很短暫則比較有可能拉回。可是,價格是否回測頸線,沒有任何可靠的法則可供判斷。總之,價格拉回的考量,主要是交易者希望尋求放空的理想價位或設定空頭部位的停損。

頭肩頂完成之後所可能出現的價格走勢幅度。衡量頭部端點到頸線之間的垂直距離。然後,由價格突破頸線的位置,向下衡量相同的距離,這即是跌勢的最小可能目標位置。

關於頭肩頂的衡量公式,我們需要釐清一點。根據A點的說明,我們需要「一波強勁的漲勢,通常代表延伸性漲勢的高潮階段」。如果反轉排列發生之前的漲勢相當有限,則隨後的跌勢也可能同樣有限。總之,反轉型態需要有某些「本錢」。∴最低衡量目標實際上有兩個,一是頭肩頂形成之前的漲勢幅度,一是前述公式計算的幅度;應該挑選這兩者中的較小者 左肩漲勢強勁取HB左肩漲勢有限取HA 目標距離≧MinHAHB},但大都以HB來計算

最大跌幅的目標位置沒有無明確公式可供運用,視以下因素而定:①先前漲勢的幅度、②頭肩頂排列的規模、③成交量與涵蓋期間、④大盤的主要趨勢(很重要)、⑤下檔支撐的距離。

 

七、頭肩排列與道氏理論的關係

頭肩頂排列在某種意義層面上,是將道氏理論引用到個股的走勢中。價格由頭部下滑,向上反彈構成頸線,然後完成右肩而再度下跌突破頸線,整個過程顯示頭部與底部向下滑動的排列,類似道氏理論的下降趨勢。

 

八、注意事項

◎頭肩頂又稱「三山」、「三尊型」,「三尊型」是東洋人的典型稱謂,中間一尊就是代表如來佛,左右分別代表普賢與文殊菩薩,形成時間往往要半年以上(※「兩尊型」俗稱M頭)。

◎關於未能完成或假突破的頭肩頂排列,有一點值得強調之處。在主要上升趨勢的初期階段,幾乎不可能發生這種現象。「不成功」的頭肩頂排列代表一種警訊,雖然當時還得以苟延殘喘,但真正的反轉已經不遠了。下一次,當走勢圖中再出現頭部反轉的排列,很可能就是最後的一擊。

 

※參考資料:

「股價趨勢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作者:Robert D. Edwards & John Magee,譯者:寰宇證券投資顧問公司,出版者: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2月初版五刷。

※圖片來源:

https://fmstudio.blog/wp-content/uploads/2025/09/copertina-7556.png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