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時機,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題解】滿足設定的進場條件後,再伺機進場
「形」指軍中戰守之形,即軍事實力。亦即,戰爭各項因素上,優劣之形勢,與戰略態勢上,強弱之形式。其內涵即「勝兵」的形成,包含著在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創造條件的重要思想。主要論述敵我之間的力量對比是勝負的關鍵,指出攻守之形(作戰的兩種形式: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 風險控管)取決於強弱之形(實力的對比形勢: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 資產配置),說明加強和發揮自己的軍事力量,及其依靠實力而運用作戰策略的重要性
⇒交易系統:風險控管+資產配置 ⇒ 勝兵的形成。
論戰勝首先靠自身有實力,然後才能待機勝敵,提出勝利可以預見而不可強求的觀點。
論攻守地位由實力對比狀況決定,重申「自保而全勝」的謀略思想。
強調「修道而保法」是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提出「勝兵先勝」、「所措必勝」等積極而穩妥的作戰指導方針。
分析「度」、「量」、「數」、「稱」、「勝」五項相關的物質條件,說明勝利源自於軍事實力上的絕對優勢。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語譯】
孫子說:從前善於打仗的人,首先要造成自己有不可被戰勝的條件,然後等待敵人有可能被我方戰勝的時機。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主動權在於自己;敵人可能因指揮錯誤或暴露弱點等情形而被戰勝,原因在於敵人。
【雲譯】
善於投資的人,首先要以風險為主要考量,然後耐心等待有利時機再進場。評估設定多少為停損點的風險控管,主動權操之在己,股票是否價值低估(高估)、或續漲/跌、或回檔修正(反彈)、或(假)突破/跌破等情形而可進場的時機,原因操之在股票。
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語譯】
因此,善於打仗的人,能創造不可被敵人戰勝的條件,卻不能強使敵人必定被我方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知,但不可強求。
【雲譯】
因此,善於投資的人,能以保本為首要進場條件,耐心等待而不急於獲利。所以說:股票賺錢是可以預知,但不可以強求。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語譯】
要使自己不被戰勝,就須有防守的能力;要使敵人被我戰勝,就須有進攻的條件。採取守勢是由於我方取勝的條件不足,採取攻勢是因為我方已有足夠的力量。
【雲譯】
懂得耐心等待的人,默默觀察盤勢的變化,靜待時機;懂得勇於進場的人,下單毫不猶豫,迅速建立部位,但當行情確定看錯時,則毫不留戀迅速停損出場。這樣就能在空手觀望時保全資本,在勇於進場時大賺小賠。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語譯】
善於防守的人,隱藏自己的兵力就像藏在極深的地下,深不可見;善於進攻的人,發動自己的軍隊就像從天而降,迅猛異常,這樣就能在防守時保全自己,在攻擊時大獲全勝。
【雲譯】
懂得耐心等待的人,默默觀察盤勢的變化,靜待時機;懂得勇於進場的人,下單毫不猶豫,迅速建立部位,但當行情確定看錯時,則毫不留戀迅速停損出場。這樣就能在空手觀望時保全資本,在勇於進場時大賺小賠。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語譯】
預見勝利不超過眾人的見識,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經過激戰取得勝利,即使是全天下人都說好,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這就像舉得起秋毫不算是力大,看得見日月不算是眼明,聽得到雷聲不算是耳聰一樣。
【雲譯】
在多頭市場中賺到錢是常有的事,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每天在股市殺進殺出能夠獲利,即使全天下人都說很厲害,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這就像大部分股票在多頭市場都會上漲,只要選股能力不要太差,就可以賺到錢;強勢股在隔日續強的機率大,只要隔日進場且搭配短線交易技巧就容易在短線賺到錢;開盤強勢股在當天續強的機率高,只要敢追價且搭配看盤技巧及盤感就有機會當沖賺到錢。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語譯】
古時候所謂善於打仗的人,都是戰勝那些容易被戰勝的敵人。因此,善於打仗的人的勝仗,沒有顯赫的勝績,沒有智慧的名聲,沒有勇武的戰功。但他們確實有把握取得勝利,不會出差錯。不會出差錯,是由於他們所採取的作戰措施建立在必勝的基礎上,戰勝的是那些已經處於失敗地位的敵人。
【雲譯】
所謂善於投資的人,都是買進那些價值低估且跌無可跌的績優股,作空那些價值高估且再漲有限的問題股。因此,善於投資的人的獲利,沒有顯赫的交易量,沒有智慧的名聲,沒有勇武的交易技巧。但他們確實有把握在股市中獲利,不太容易賠到錢。不太容易賠到錢,是由於他們所採取的進場條件建立在勝率、賺賠比率以及風險控管的基礎上,交易那些股價嚴重低估(高估)且乏人問津(戶限為穿)的績優股(問題股)。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語譯】
所以善於打仗的人,總是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又不錯失敵人可能被我打敗的機會。所以打勝仗的軍隊都是先造成取勝的條件,而後才伺機向敵人交戰;打敗仗的軍隊則是先貿然與敵人交戰,而後才企求僥倖取勝。善於指導戰爭的人,修明政治而且確保法令制度,所以能掌握戰爭勝敗的決定權。
【雲譯】
所以善於交易的人,總是使自己做好風險控管,讓自己不要輕易賠錢(立於不敗之地),而又不錯失股票可能進場的機會(不失敵之敗)。所以賺錢的交易都是先滿足設定的進場條件且報酬:風險≧3:1,而後才伺機進場交易;賠錢的交易則是先貿然進場交易,然後才企求盤勢能依照自己的期望而獲利。真正的投資高手,虛心學習而且不斷精進交易系統,所以能掌握投資盈虧的決定權。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語譯】
軍事的法則:一是國土幅員的「度」,二是物產資源的「量」,三是擁有兵員的「數」,四是軍事力量對比的「稱」,五是戰爭勝負的「勝」。敵對雙方各自擁有不同大小的國土面積,不同大小的國土面積產出的物產資源也會不同,不同的物產資源多寡產生雙方各自擁有多少兵員,兵員多寡導致雙方軍事力量的強弱,根據軍事力量的強弱便能判斷雙方勝負的情況。
【雲譯】
資產配置的法則:一是交易總資本的「度」,二是持有強勢股檔數的「量」,三是分批進場的「數」,四是報酬與風險對比的「稱」,五是投資損益的「報酬率」。
投資人依照自己擁有的交易資本,將資金適當分配到幾檔強勢股票(※建議持有股票檔數介於5~10檔),以分散交易風險,再依每檔股票所分配到的資金採分批進場的方式建立部位,並且儘量挑選賺賠比率較高的股票(※建議「報酬」:「風險」≧ 3:1),最後根據每檔股票的投資比重以及每檔股票的賺賠比率便能預估整體可能的投資報酬率。
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稱勝者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谿者,形也。
【語譯】
所以,勝利的軍隊就像用「鎰」比較「銖」那樣佔有絕對優勢,失敗的軍隊就像用「銖」比較「鎰」那樣處於絕對劣勢。有實力的勝利者指揮士卒作戰,就像山澗從千仞高處決開積水那樣,奔瀉而下。這就是力量強大的「形」。
【雲譯】
所以,想要長期穩定獲利就是要交易「報酬」:「風險」≧ 3:1那樣佔有絕對優勢的股票;投資總是賺少賠多就是經常交易「風險」>「報酬」那樣處於絕對劣勢的股票。有經驗的交易者在建立投資部位時,會選在風險相對偏低時才進場交易且設好停損點,並在該持有部位獲利時才開始分批加碼買進(∵股價走勢證明看法正確)且設好移動停利點,這樣每次交易就可以保持賺多賠少,自然長期也就能夠穩定獲利。
※參考資料:
股雲:「孫子兵法之股市翻譯 形篇第四…交易系統」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