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文章播報

100/recent/ticker-posts

讀財報選股票 第5章 財務資料外的有用資訊


一、財務資料的更新

⑴財務資料揭露的都是歷史資訊,沒關係嗎?

沒關係。不然它還能揭露什麼資訊?財務資料可以告訴我們①公司想要做的:表明公司未來可能的景象、②公司已經做的:讓你知道管理階層如何達成它的目標。

很多企業的悲劇都可以從財務報告上預知,只要投資人知道如何閱讀和分析它。雖然財務資料上的數據是到資產負債表日為止,董事們卻在幾個月後才會在財務資料上簽名。企業必須揭露在資產負債表日和董事簽名當天之間,所有發生的重大事項。它們通常會隱藏在財務資料的附註中,一定要找到這些說明,然後仔細的閱讀。

 

⑵我能直接詢問公司有關最新的資訊嗎?

你可以直接詢問公司最新的資訊,但是只限於某些特定事項。如果打算直接向公司詢問最新的資訊,最好寫信給公司秘書,他們通常不會理會電子郵件和一般來電。股東也有權利在股東會上提出問題。然而,實務上大公司可能會對這些權利加以限制。

 

⑶除了財務報表之外,如何獲知企業公告?

可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及公開資訊觀測站找到上市公司相關資料,它提供所有企業發表的正式公告。

 

⑷如果企業發表有關獲利警訊的聲明,其重要性為何?

企業發表有關獲利警訊的聲明是非常重大的事件,表示公司高層得知一些壞消息。身為投資人,幫不了什麼忙,因為股價會在新聞公布的一瞬間馬上反應。你所要考慮的只是當初持有這張股票的理由是否已經改變。然而無論好壞,市場通常都會反應過度。

 

⑸有關購併的文件?

當企業的管理階層已經束手無策時,通常會發生沒有競爭對手的購併案。公司股價大概都會下滑,新的接手者大部分都具備較佳的經營能力,而投資人通常會被勸服乖乖的接受這個不可避免的結果。

有競爭對手的購併案比較有趣。雙方會同時對你展開疲勞轟炸,∵他們都想說服你將股票賣給他們。依經驗法則來看,購併競價對購併標的企業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他們會看到股價的飆漲。但購併行動對於出價的企業來說,並不見得是一項利多的消息。

 

⑹何謂股價波動性?

公式:股價波動性=(最高股價-最低股價)÷(2 × 目前股價)

 

股價波動性是用來評估企業經營績效和期望值的差異性。藉由股價波動性的分析,投資人可以知道在投資組合中承擔了多少風險。計算過去的十二個月內,股價以目前市價為基準的分布狀態。

這項評估工具的問題有①它評估過去的經營績效,並不能做為未來經營績效的指標、②當許多投資人都長期持有股票,以一年做為評估股價波動性的時間不夠長、③它並沒有指出股價是往上漲或往下跌(K線圖在這方面可以告訴我們更多資訊)、④它並沒有將波動區分是股票本身因素或是經濟環境的因素(像是著名的beta值)造成股價的漲跌。

 

二、獨立自主的研究

⑴我如何得到企業的獨立研究報告?

對於企業的研究報告,最獨立的莫過於自己做,依照下列的三個步驟:①分析財務資料→②研讀報告書→③參考別人的意見。

市場分析員可以要求高薪,而且毋庸置疑他們工作非常努力。但最好只參考他們的議論,對他們買、賣,或繼續持有股票的建議視而不見。∵他們的研究成果和隨機選擇的結果沒有多大差別,特別就長期而言。應該在大部分的研究分析過程中了解這家企業,並且依據自己的情況和投資觀點做出適當的投資決定。

報紙上關於企業的文章大部分是由企業聘請的公關所撰寫,他們告訴你企業想讓你知道的事情。雖然不太可能發生,但是一旦報社記者真的發掘到有關企業的重大事件,在你讀完這篇報導前,此事件就已經反應在股價上了。千萬不要隨報紙的週日版起舞。股價是根據供需來決定。當然,股價會短暫的上揚,正好印證投資人的推測──直到他們想要將股票脫手。

網站上也有許多的留言版可以讓讀者抒發自己的高見,然而眾所周知留言版上的資訊是不可靠的,很多是由憤世嫉俗的個人所張貼。可以參考他們的想法,而不要接受他們的結論。

 

⑵對於股票資訊,分析師是否擁有一般投資大眾沒有的特殊管道?

是的。股市大戶甚至可以和公司董事私下會面。股票分析師和基金管理人的研究結果可以當做二手資訊,包括:①董事交易、②基金經理人交易、③股票價格的走勢。

如果基金經理人開始買進某檔股票,可能表示他們經由特殊管道或者經由研究分析,得知市場上還未察覺到的消息。股票價格的走勢本身就是一個二手資訊的來源。從股票價格的走勢可以看出投資大眾對股票的整體看法。你必須自行判斷這些二手資訊的可靠性。

 

⑶我能信任獨立的研究報告嗎?

可以信任獨立研究報告中提到的事實,但是不要理會他們的意見。研究人員通常可以取得可靠的事實,然而他們的意見不會比你高明。

 

三、董事的交易行為

董事交易是最常用的二手投資資訊之一。董事是最清楚公司經營狀況的人選,而且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判斷買賣自家股票。因此,巨額的買進賣出也顯示可能的股價漲跌。有時候,這種行為也成為預言的自我實現。股價的上升除非是由於基本面,否則很快就會後繼無力。

根據董事交易來推測股價的走勢,絕對是不智之舉。首先,你無法得知董事買賣股票的真正理由,也許他們只是需要一些現金用來裝潢房子。更何況,董事不是聖人,他們也會犯錯。

 

※參考資料:

《讀財務報表選股票:投資獲利10大指標》,作者:Robert Leach,譯者:金雅萍,出版者:財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610日初版一刷。

※圖片來源:

https://imgs.cwgv.com.tw/hbr_articles/71/19771/preview/19771.png

張貼留言

0 留言

A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