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績優企業的特徵
◎在年度財務報告的前兩頁就可以看到公司強調的財務數據。
◎在年度財務報告上,不僅強調營業收入,也強調融資狀況。
◎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的三分之二。
◎公司負債小於公司市值的二分之一。
◎100除以公司的本益比,至少要比銀行現行基本利率多出三個百分點。
◎流動資產比率至少為2.0(大型零售商可為1.0)。
◎過去五年的總報酬率至少要比通貨膨脹率高出五個百分點。
◎每股盈餘以高於股票市場平均值的穩定成長。
◎股利倍數比率至少為3.0。
◎有一個彈性的股利政策。
二、艱困企業的特徵
◎年度財務報告上有三張以上董事長或執行長的照片。
◎很難在年度財務報告上找到公司財務資料,就算找到了也不易了解。
◎年度財務報告上提到息稅折舊攤銷前淨利。
◎在主席或執行長報告書中提到「困境」、「經濟衰退」,或「挑戰」等字眼。
◎主席或執行長表示他對公司將克服這些挑戰有信心。
◎連續兩年都有重整成本的特殊項目。
◎財務槓桿倍數超過200%。
◎帳戶附註的「繼續經營原則」項目,有長篇大論的解釋。
◎特殊項目的金額龐大。
◎企業總部有旗桿或噴水池。
三、重要的會計比率和評估方法
◎酸性測試比率=(流動資產-存貨)÷ 流動負債
◎燒錢速度=現金 ÷ 每月營業費用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平均收現日數=(應收帳款 × 365)÷ 營業收入
◎平均付款日數=(應付帳款 × 365)÷ 營業成本
◎稀釋每股盈餘=稅後純益 ÷(股票發行股數+可能因為選擇權和可轉換公司債等發行的股票股數)
◎折現後現金流量=每年現金流量總數
◎股利倍數比率=每股盈餘 ÷ 每股股利
◎股利殖利率=每股股利 ÷ 股票價格
◎息稅折舊攤銷前淨利=稅前純益+利息費用+折舊費用+攤銷費用
◎企業價值=市場價值+所有負債-所有現金
◎每股盈餘=稅後純益 ÷ 股票發行股數
◎財務槓桿倍數=(融資總額-現金)÷ 股東權益
◎財務槓桿倍數平衡點=稅後純益 ÷ 資本總額
◎毛利率=營業毛利 ÷ 營業收入
◎營業毛利=營業收入-營業毛利
◎利息保障倍數=(稅前純益+利息費用淨額)÷ 利息費用淨額
◎負債比率=負債 ÷ 成本和費用
◎市場價值=股票發行數量 × 股票價格
◎淨資產=固定資產+流動資產-負債
◎淨利(=營業利益)=營業毛利-營業費用
◎淨利率=淨利 ÷ 營業收入
◎本益比=股票價格 ÷ 每股盈餘
◎本益比/成長率比值(=本益成長比)=本益比
÷ 報酬成長率
◎溢價或折價=(市場資本化價值-淨資產)÷ 淨資產
◎股價淨值比=股票價格 ÷ 股東每股投入資金
◎資本報酬率=(息稅前淨利 × 100)÷ 淨使用資本
◎存貨週轉率=營業成本 ÷ 存貨
◎總報酬=股利殖利率+資本利得
◎股價波動性=(最高股價-最低股價)÷(2 × 目前股價)
※參考資料:
《讀財務報表選股票:投資獲利10大指標》,作者:Robert Leach,譯者:金雅萍,出版者:財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6月10日初版一刷。
※圖片來源:
https://taiwantopsales.com/wp-content/uploads/2019/07/SUMMARY.png
0 留言